连云港地区盐碱地粳稻机插秧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1-11-29杨守明
杨守明
(连云港市工投集团 青口投资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42)
连云港市工投集团青口投资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地处连云区北部新沭河入海口的三洋港,全公司拥有盐碱地总面积0.4 万hm2,以往主要引用海水晒盐生产, 土壤盐分以氯化钠为主。 2005~2009年陆续利用占补平衡政策实行土地复垦,现有可利用耕地面积约0.1 万hm2,其土壤类型以盐碱耕地型为主,由于耕地土壤由百年产盐的盐池盐滩复垦而来,自2012 年以来,连云港市工投集团青口投资有限公司实行种稻洗盐改良土壤,种植一季粳稻,目前实现平均产量650 kg/667 m2。
根据连云港市工投集团青口投资有限公司起草、江苏省连云港市标准化颁布实施的Q/320700GT 01—2018 标准要求,结合公司水稻的生产现状,现将盐碱地粳稻机插秧标准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便指导江苏沿海滩涂土壤改良和稻区优质稻谷的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投入资源,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云港地区盐碱地一年一季中熟中粳稻和中熟晚粳稻品种机插秧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整地、育苗、移栽、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生产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的氯化钠型盐渍土(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 水田区域及类似生态区的水稻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 17891—1999 优质稻谷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94—2002 食用粳米
GB/T 8321.9—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116—2002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7—2002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 一般要求
3.1 自然气候
年平均气温13.2 ℃,无霜期220 d 以上,年平均日照2 530 h 左右, 年降水量980 mm 左右。 常年稳定不低于12 ℃的日数为210 d;5~10 月, 月平均气温15.7~27.2 ℃,10 ℃以上有效积温2 251 ℃,灌浆期(8 月中旬至10 月初)日温差从8 ℃增加到10 ℃、日照总时数为1 067 h;相对湿度为66%~84%。
3.2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为氯化钠型盐渍土, 可溶盐含量3‰~6‰,pH 值≤8.5。
3.3 水稻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分蘖力强、耐盐碱、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一般选用南粳9108、淮稻5 号、连粳系列、苏秀系列、扬粳805 等。
4 育秧技术
4.1 秧田准备
选择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输方便、无病虫杂草、无除草剂残留、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为秧田。 秧田尽可能选择低盐碱田块,耕作层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2%。大田栽插与秧板面积比按80∶1确定。 旋耙后做秧板(板面宽1.45 m,墒沟宽、深各0.25 m),先开墒干整,再灌水整好板面,达到“直、光、平”的标准,并人工挖好秧板四周排水沟(宽、深各0.30 m),晾晒秧板15 d。
4.2 塑盘准备
育秧盘一般使用规格为28 cm×58 cm、25 cm×58 cm的硬盘或软盘,大田按大盘30 盘/667 m2、小盘40 盘/667 m2育秧。 秧盘杀菌消毒用50%灭菌成600 倍液浸泡30 min。
4.3 育秧基质准备
选择盐碱较轻、土质肥沃、无草籽、无残茬、无除草剂残留的客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体积比8∶2) 混拌均匀,过筛后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制成营养土[1],也可直接采用从市场购买的育秧基质。
4.4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 4404.1—2008 标准的要求,纯度≥98%、净度≥97%,发芽率≥85%,含水量≤15%。 播前选无风晴好天气晒种2~3 d, 每天翻动2~3 次。 可采取风选、盐选等筛选方法剔除空秕和杂质。
4.5 播期播量
根据始栽期(机插时间)及秧龄(不超过25 d)推导浸种期和播种期。 氯化钠型盐渍土改良水田一年种植一季稻,4 月26 日~5 月5 日落谷播种为宜, 播种量120~160 g/盘。
4.6 播种覆土
采用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播种,一次作业完成装盘、浇水、播种、覆土全过程。 每盘装育苗基质或营养土厚度25 mm,浇水后盘底有少量水渗出即可;覆土采用基质或营养土,厚度3~5 mm,使谷不见天。
4.7 暗化齐苗
播种作业全部结束后,将秧盘整齐叠放在一起,20~25盘为1 叠,堆毕,顶部和四周用黑色塑料布或花油布围成暗室, 其内温度保持在25~35 ℃, 大于35 ℃时应注意放风。 催苗2~4 d,待80%芽苗露出土面1.0~1.5 cm,暗化结束,苗床摆盘。
4.8 苗田管理
秧盘在田间摆好后,覆盖无纺布,四周压实。立即灌跑马水,让盘土吸足水,保持盘面呈湿润状态,促进秧苗正常生长[2]。
齐苗至2 叶前勤灌跑马水;3 叶期浅湿交替,3 d 左右灌1 次水,水深3~4 cm,保持盘面湿润;在机插前5~7 d 灌深水揭布,晴天下午揭,阴天全天揭;移栽前1~2 d,排水蹲苗,以利于卷苗机插。
密切注意病情发生动态,及时对症用药防治。 对立枯病要早预防, 摆盘后覆布前, 用75%敌磺钠100 g/667 m2兑水50 kg/667 m2喷雾。送嫁药在移栽前2~3 d 施用,75%三环唑25 g/667 m2加25%吡蚜酮25 g/667 m2加20%氯虫苯甲酰胺10 ml/667 m2兑水20 kg/667 m2喷雾, 用药后保水3 d 左右即可。炼苗2~4 d 后即移栽前3 d 施送嫁肥,以尿素5 kg/667 m2兑水泼浇为好,亦可浅薄水施肥,保水3 d 左右。
5 本田栽培管理
5.1 整地
盐碱地土地平整有利于灌溉、排水,改良土壤,消除高洼不平易积盐的不利地形因素,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效果,改变土体盐分垂直分布状况。 盐碱地在越冬期进行翻耕冻垡,春天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干整粗平,促进土壤分化,提高土壤通气性。要采取“通田打直”的方法,实现土地平整。
一般盐碱地水田泡田洗盐排碱2~3 次,间隔时间2~3 d,首次灌水5~7 cm 深,沤泡5~7 d 排水,排尽后灌第2 次水,水深4~5 cm,以不见高头为准,沤泡3~4 d,局部地段有条件可沤泡多次,确保将盐分降到0.2%以下。 新开垦或重度盐碱水田泡田洗盐排碱6~7 次,间隔时间4~6 d。
灌浅水刮平,水旋精平,重建格田田埂,因田制宜,依据“高处筑埂,洼处开沟,间隔适宜”的原则,按照底、顶、高分别为50 cm、40 cm、40 cm 的要求进行田间打隔埂,栽插后进行修复加固。
土地平整质量要求达到高低落差2~3 cm。整地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插质量和插后管理,是机插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重点抓好大田精耕细整。 整地流程: 浅耕→液压耙→上水泡田→水田旋耕耙→机械刮平→打隔埂→人工找平→化除(土壤封闭用药)→水浆沉淀2 d 左右待机插[2]。
5.2 施基肥
45%复合肥 (15—15—15)40~50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作基肥, 在第一次旋耙后, 待田间只有薄水层时,采用全层施肥法施入,或在旋耙括平后趁水浑浊撒施。
5.3 移栽
5.3.1 移栽时间 根据育秧计划与秧苗叶龄计算移栽期,并结合确定施送嫁肥的时间确立移栽期。 移栽期为5 月20~30 日,最迟不超过6 月10 日。
5.3.2 移栽密度 鉴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较高,水稻生长相对较慢,必须坚持密植,栽足穴数。 行距25 cm,株距12 cm,2.2 万~1.8 万穴/667 m2,3~5 株/穴, 基本苗7 万~9 万株/667 m2。
5.3.3 移栽质量 田间浅水层栽插,确保行直、苗足、栽浅,不栽勾秧,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控制在1.5 cm以内。
5.4 分蘖期管理
栽后6~8 d 施尿素15.0~17.5 kg/667 m2作返青分蘖肥。
轻、中度盐碱区田,寸水活棵后浅水分蘖,有效分蘖期一直保持浅水勤灌。总茎蘖苗数达到目标成穗数的90%时开始分次轻搁田,高峰苗数控制在成穗数的1.2~1.3 倍,控制过多无效分蘖。
重度盐碱区田为洗盐必须始终保持浅水层,白天不能脱水,以防盐分随水分蒸发而上升。 每隔5~7 d 换1 次水,换水时前次排水一定要排尽。 大雨来临之前,放干田间积水以便蓄积天水,抓住连阴雨天排水透气。
5.5 拔节抽穗期管理
巧施穗肥。 以促花肥为主,于穗分化始期即叶龄余数3.5~4.0 时施用,一般施尿素7.5~12.5 kg/667 m2,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要视苗而定,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早施,反之则适当推迟施用。 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 d 即叶龄余数1.0 左右时施用,一般施尿素5.0~7.5 kg/667 m2。
水稻在孕穗期至抽穗期对水分较为敏感,应建立3~4 cm 深的水层,以保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扬花结束后间歇湿润灌溉。 对于重盐区水稻,水层一般保持5~6 cm 深,7~10 d 换1 次水,换水时,前水一定要排尽,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防盐分随水蒸发上升造成盐害。
防治好水稻破口前及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主防“三病”“四虫”,即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及二化螟。
5.6 灌浆结实期管理
如盐田肥力不足, 水稻抽穗破口期叶色明显转黄,可追施粒肥,即在扬花结束时施磷酸一铵10 kg/667 m2,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保证活熟到老不早衰。
中、低盐区采用浅湿交替、间歇灌溉的方法,以利养根保叶, 活熟到老。 重盐区仍要保持4~5 cm 水层,1 周换1次水,如遇阴雨天可排水轻搁田,但一般不能早断水,防止青枯早衰。 视土壤状况在收获前7~10 d(10 月10 日左右)断水。
注意贪青田块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的发生,及时防治。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总体原则
运用综合防治措施,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农药参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浓度准确配用。病虫草发生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6.2 种子处理
采用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防治恶苗病、稻瘟病等种传病害。 分批药剂浸种,25%氢烯菌酯与水、种子的比例是1∶2 500∶1 650。 浸种时间一般是120 h,也可随气温高低而定,20 ℃条件下浸种72 h,25 ℃条件下浸种60 h。 日浸夜露,通气增温,促进发芽,控制病害发生。
6.3 化学除草
6.3.1 秧田化除 未进行土壤封闭的秧田,可在秧苗2~3叶期, 用10%五氟·氰氟草60~80 mg/667 m2兑水30~40 kg/667 m2均匀喷雾。 待扁杆藨草出齐后, 用48%灭草松180 mg/667 m2兑水30 kg/667 m2, 田间排水进行均匀喷雾,隔天上水。
6.3.2 大田封闭 在移栽插秧前4~5 d 或移栽插秧活棵后(栽后5~7 d),用16.5%吡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200 g/667 m2拌潮细土20 kg/667 m2均匀撒施, 或用69%苄·苯塞酰可湿性粉剂70 g/667 m2加10%吡嘧磺隆10 g/667 m2拌潮细土撒施, 或用10%吡嘧磺隆12 g/667 m2加37.5%苄·丁40 g/667 m2拌返青肥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3~5 cm 水层,施药后保水5~7 d。
6.3.3 杂草杀灭 五氟磺草胺对稗草及部分阔叶草和莎草有较好防效,一般用25 g/L 五氟磺草胺40~80 g/667 m2;氰氟草酯对千金子、稗草、马唐、牛筋草有较好防效,一般用100 g/L 氰氟草酯乳油50~70 ml/667 m2; 五氟·氰氟草对稗草、千金子、部分阔叶草和莎草有较好防效,一般用100~140 ml/667 m2;10%恶唑酰草胺对千金子、 稗草、马唐、牛筋草有较好防效,一般用乳油60~80 ml/667 m2;15%乙氧磺隆对莎草、 阔叶草及青苔有较好防效, 在插秧后10~15 d,用8~10 g/667 m2;48%灭草松对莎草及阔叶草有较好防效,一般用180 mg/667 m2兑水30 kg/667 m2,排水喷雾,隔天上水,保水5~7 d[3]。
6.4 病害防治
6.4.1 立枯病 做好药剂浸种和穴盘消毒处理。 秧苗1~3叶期选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 兑水60~70 kg/667 m2均匀喷雾, 隔5~7 d 再防治1 次, 一般防治2~3 次。
6.4.2 纹枯病 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 ml/667 m2兑水60 kg/667 m2均匀喷雾, 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 ml/667 m2兑水40~50 kg/667 m2均匀喷雾, 或10%井·腊芽悬浮剂150 g/667 m2兑水40 kg/667 m2均匀喷雾, 或嘧菌酯纯药15 g/667 m2兑水40 kg/667 m2均匀喷雾。
6.4.3 稻瘟病 选用75%三环唑(单剂)30 g/667 m2或2%春雷霉素250 g/667 m2或40%稻瘟灵60~100 ml/667 m2或20%稻瘟酰胺100 g/667 m2兑水45~50 kg/667 m2,在水稻破口期与齐穗期各防治1 次。
6.4.4 白叶枯病 选用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50 g/667 m2加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 g/667 m2,兑水45~50 kg/667 m2喷雾,控制发病中心,隔5~7 d 再用1 次,一般防治连续用药2~3 次,控制病害蔓延。
6.4.5 稻曲病 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50 ml/667 m2或25%丙环唑乳油20 ml/667 m2或10%井·腊芽悬浮剂150 g/667 m2或丁香菌酯纯药3 g/667 m2兑水40~50 kg/667 m2,在水稻破口前5~7 d 均匀喷雾。
6.5 虫害防治
6.5.1 稻纵卷叶螟 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 g/667 m2或5%甲维盐20 g/667 m2或31%甲维·丙溴磷乳油80 g/667 m2或茚虫威等药剂,兑水40~50 kg/667 m2均匀喷雾。6.5.2 大螟、 二化螟 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 ml/667 m2或10%阿维·茚虫威30 g/667 m2或10%四氯虫酰胺40 ml/667 m2或35%喹硫磷·敌百虫130 ml/667 m2或31%甲维·丙溴磷乳油80 g/667 m2,兑水50 kg/667 m2均匀喷雾。6.5.3 稻飞虱 选用25%吡蚜酮悬浮剂25 g/667 m2兑水30~40 kg/667 m2均匀喷雾, 或用20%烯啶虫胺25 ml/667 m2(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兑水50 kg/667 m2均匀喷雾。
6.6 不同生育时期病虫害防治要点
5 月底至6 月中旬,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及一代螟虫等。 7 月中旬和8 月中旬进行2 次综合防治。抽穗期预防稻曲病、稻瘟病等病害,同时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二代二化螟、三代大螟及稻飞虱等害虫。
7 收获
氯化钠型盐渍土改良水田, 如种植一年一熟单季稻,“稻老要养”,只要有绿叶,应延期收获;稻麦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为抢下茬播种,可以在水稻黄熟后(抽穗后50 d 左右)收获。机械收获时间应选在露水干后,收获后及时晒谷扬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