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谋划 精准培育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
2021-11-29
根据乡村人才振兴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培育高素质农民,根本目标是服务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简而言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就是教会农民科学种养的技能,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遨游市场的本领。因此,必须坚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重点,以精细精准、扎实务实为基础,审时度势,行稳致远。
实践证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三农”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坚持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为广大农民文化知识更新和生产经营管理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只有让高素质农民成为最富活力的现代农业建设者,才能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使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遵循上级顶层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地区这一矛盾更为凸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为农业农村发展寻找新动能,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河南省提出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的目标。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格局,落实落细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要面向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培养人,打造新阶段高素质农民培育主阵地;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从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从农民需求出发拓展培训内容,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要构建农业科研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事业加快发展。
二、突出本地特色优势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要立足本区域特色,准确把握促进产业兴旺目标任务,聚焦本区域粮食生产、产业兴旺、绿色发展、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与本区域涉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统筹谋划,向本区域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倾斜。抓住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围绕发展本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等主要内容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大力培养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带头人、创新创业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进一步补齐农业农村政策短板和知识短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推动从一产为主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有效促进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为本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增进情怀责任担当
如今,河南省已经有一批高素质农民正在成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正在让种田这份“土事业”变得一天比一天现代化。这种“新农人”的大批出现,意味着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三农”领域必将成为各路有头脑、有远见、有闯劲的有志之士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因此,我们应在培育工作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在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单中,“三农”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爱农业,是高素质农民的首要特征。高素质农民首先是农民,必须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对农村有归属感。只有心中有农、甘愿为农,以农为乐、以农为荣,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更扎实、更有效。高素质农民承受着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农业新技术发展的挑战,承担着助力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职责,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爱农情怀作为一种深厚力量,源源注入到每名高素质农民身上,作为一个精神标识,深深印刻在每名高素质农民心中。
四、提升素质技能本领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与传统农民不同,高素质农民不仅仅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备科学种养能力,能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还要有为市场提供多样性商品的能力。因此,要把知识技能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贯穿培育工作始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三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将现代农业理念、产业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先进生产方式、文明教化和生活方式引入其中,不断引导高素质农民大胆尝试,始终保持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增收新潜力、拓宽增收新渠道、扩张增收新动能,努力让高素质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生产服务的行家里手,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从业者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