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1-11-29林霁月
林霁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现路径
林霁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地方民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有利于保持桐城歌的适应性和先进性。桐城歌的导向价值、保证价值、动力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的理想愿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及个人层面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实事求是作为首要原则,坚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坚持以创新内容与形式作为具体路径。
桐城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逻辑;以人民为中心
桐城歌起源于安徽桐城的地方民歌,最早出现在汉代,“兴盛于明代中叶,逐渐流布到江淮和江南两域”[1],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城歌既是劳动人民创作的音乐艺术,又是一种民间文学,主要分为山歌、民谣、小调。内容涉及时事政治、风土人情、婚丧嫁娶仪式、劳动技艺传承等诸多方面。桐城歌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对滋养人们心灵、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继续充分发挥桐城歌在思想引领、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作用,就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桐城歌的创新性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
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而言,所谓载体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能够承载核心价值观内容、思想,能够被运用和控制的,促使个体成为核心价值观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的活动形式及物质实体。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桐城歌是人们美好愿望、思想感情和技术传承的表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桐城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载体作用。
第一是承载传播作用。承载作用表现为桐城歌作为一种音乐形态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传播作用表现在桐城歌通过创作以咏唱、表演、研究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或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是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桐城歌作为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运作机制和实施规范来实现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将其所蕴涵的思想通过发散式和传承式的传播路径不断向人们渗透。渗透作用一是通过内容的渗透,即利用行为规范、人文精神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内容对劳动人民进行教育。二是通过方式的渗透。即利用桐城歌创作、展示、研究等隐性手段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人们受益于无形。
第三是“催化”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要考虑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要考虑核心价值观的接受问题。有效的载体不仅在于承载和渗透,还在于“催化”作用。桐城歌旋律轻快,歌词通俗易懂,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催化剂”,不仅能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还能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二)有利于保持桐城歌的适应性和先进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这意味着桐城歌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期保持自身的适应性和先进性。
首先是定性作用。“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2]163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强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并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劳动人民,这对桐城歌的影响广泛而持久。因此,桐城歌要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致力于传播中国精神,引领思想观念、规范人们行为,激发桐城歌更大发展活力,从而保持桐城歌的适应性。
其次是定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168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桐城歌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有长足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价值逻辑
(一)桐城歌的导向价值与国家层面的理想愿景相一致
从文化育人的角度看,地方民歌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经过广泛传播和再创造,以及历史的沉淀和洗礼,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思想。桐城歌中时政民歌《桐城来了共产党》“桐城来了共产党,当官老财吓破胆,寅过卯来天就亮,工农大众把家当,把家当,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3]50,如在《农民自做主来自当家》“风吹红旗哗啦啦,千年铁树开了花,砸碎铁锁链,土地还了家,农民自做主来自当家”[3]53,《王月英喜解放》“全中国大陆地完全解放,打恶霸分田地人人称赞,共产党来领导生活向上,毛主席指航向地久天长”[3]54,这些民歌反映了桐城人民追求国泰民安、人民当家做主,希望过上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的幸福生活。桐城歌的导向价值就是通过这些民歌的创作与传唱让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并将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相统一,完成个人理想到社会理想的科学转化。桐城民歌激发桐城人民带着美好梦想积极参与到桐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的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愿景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
(二)桐城歌的保证价值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相一致
在任何社会中,人都是以个人和社会两种意义存在。社会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共同体,只有社会稳定,人们才有美好生活可言,所以在社会层面必须有共同的价值共识。在革命战争时期,桐城歌《牧童遥指新四军》提到“青天白日拉壮丁,鬼子进村鸡犬惊,借问自由何处有,牧童遥指新四军”[3]51,反映了人民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以及侵略者的痛恨以及渴望自由的愿望。而《东家吃米我吃糠》这首歌刻画了阶级社会中人与人的不平等,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平等的渴求。《十里亭》中唱到“做人要行光明路,莫做背后捣蛋虫,捣的不好打官司,拿到法堂定罪名”[3]168反映了法律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要求人们要遵守法律、遵守规则。
保证价值是桐城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体现。以桐城歌为代表的地方民歌的保证价值正是体现在以民歌为载体,通过创作、传唱让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领域都能做到协调统一,实现对社会主流价值——自由、平等、法治的认同,保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
(三)桐城歌的动力价值与个人层面的发展要求相一致
桐城歌的动力价值指的是桐城歌作为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可以让人产生美好体验,陶冶情操,激发人们追求真善美,为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动力,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调动积极性,促进个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桐城歌中有很多歌唱家乡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将“爱国之情”上升为“爱国之行”,将爱国主义信念转化为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能力。如《表桐城》中提到:“我把家乡表你听……桐城名人数不清,戴方刘姚桐城派,公麟书画流芳名,父子宰相父张英。”[3]7桐城歌中的风土民歌介绍了桐城的人文历史,讲述了桐城人为文学艺术繁荣、国家发展做出的巨大成就。桐城歌将桐城人的爱国之行编成歌谣、世代传唱,激发了一代代桐城人对祖国和故土家园的热爱和眷恋。一大批桐城人以一心为民的为官之道、捐躯国难的报国之行和尚文重教的育人之风彪炳史册。
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热爱劳动是敬业的根本要求。桐城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渔樵、耕作等活动是当地百姓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桐城歌所表现的重要内容。比如,《栽秧歌》《丰收歌》《茶儿经》等歌曲不仅含有对技术的传承,更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敬畏之心。
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桐城歌《十里亭》女子叮嘱男子:“称秤要足十六两,量米要足十角升,自己只要八角米,走遍天下都满升”[3]170,强调“为人在世要行善,莫做恶人落骂名”。
桐城歌的动力价值就体现在社会交往、家庭生活、日常劳动等多种环境中通过传唱来激发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发展要求是相一致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实现路径
桐城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桐城歌在老百姓生活中的流行度、关注度都有所降低。“文事随经济、政教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老的桐城歌要想从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遗产”转变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恒产”,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桐城歌的创新创造和传播传承,实现创新性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实现主导价值观的大众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保证人民对社会倡导的价值理念能够耳熟能详,并且通过内化和外化形成正确的内心信念和外在行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坚持以人民作为桐城歌的创造传播主体。一方面,从桐城歌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来看,经典桐城歌的创作主体大都是桐城各行业劳动者和文艺工作者,他们大都是劳动人民,因此只有坚持以人民作为桐城歌的创造主体,让作品深刻彰显人民性,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桐城歌的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桐城歌需要从受众、歌曲内容、传播方式等多角度扩大影响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桐城歌的喜爱度和认同度,保证桐城歌成为口口相传的经典民歌,为桐城歌实现创新性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坚持以人民作为桐城歌的表现服务主体。一方面,桐城歌要始终以人民为表现主体。只有充分表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实践、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动力、回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才能让桐城歌发挥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传承、弘扬、创新桐城歌的根本要求。桐城歌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来创作和研究,充分发挥引领风尚、凝聚人心的作用,让桐城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媒介。
坚持以人民作为桐城歌的鉴赏评判主体。一方面,要运用人民喜闻乐见的网络直播、电影电视等媒介形式让人民大众对桐城歌能够进行具体感受和直观体验,激发人民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获得巨大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流传至今的桐城歌都是人民众口相传的作品。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潮流的、被人民否定与抛弃的桐城歌最后都会湮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保证桐城歌发挥正面作用,桐城歌的最终评判者必须也必然是人民。
(二)坚持实事求是作为首要原则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是对待传统文化的首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前提。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桐城歌,一要尊重桐城歌的本来面目,站在历史的角度深入挖掘、整理桐城歌,保存桐城歌歌词、乐曲的原汁原味。桐城歌因积累和代代传唱而形成桐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为桐城文化的繁荣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对于桐城人民乃至安徽人民来说是生存、生活乃至发展的精神资源。所以,实事求是地认同桐城歌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前提。二要认真总结桐城歌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对桐城歌丰富的技术传承、独到的思维方式、深厚的精神蕴含进行阐释,科学把握桐城歌价值观教育机制,研究桐城歌与桐城其他文化形式之间的关系,详细比较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桐城歌有哪些特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及核心价值。只有研究总结了桐城歌产生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桐城歌创新性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三)坚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4]因此,必须采取辩证思维方法来推动桐城歌的创新性发展。
一方面,桐城歌是在历史上形成并长期存在的,是桐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桐城歌如《教儿经》《十里亭》等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桐城歌谣都是优秀文化。有的桐城歌,以今天的价值观来看,从产生、传唱之初就是违背人性的。比如桐城歌中有对童养媳现象的描述。在《日出东山月落西》中,公婆要求童养媳耐心等待儿子长大,最后成为儿媳妇。在《十八岁大姐周岁郎》中,体现了桐城的“压子”旧俗(即:如果夫妻结婚多年不生孩子,就抱养女儿回家“压子”,要是后来生了男孩,就把养女配给男孩为妻)。不论是童养媳还是“压子”旧俗,都是违背人道、压制人性的消极文化思想。因此,在桐城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要对桐城歌加以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另一方面,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本属性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桐城歌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文化也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在实践发展中逐步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对文化的安于现状,就必定带来文化的衰落和瓦解。实际上,如果桐城歌不在实践中实现“否定之否定”,恐怕早已消亡。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不能固守桐城歌的现状,要使桐城歌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相协调,以发展的必然性为原则对桐城歌进行创新。
(四)坚持以创新内容与形式作为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有过明确指示:“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5]据此,桐城歌的创新性发展需要内容的再创造和形式的再更新。
根据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内容的再创造。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在桐城歌创新性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需要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目标为依据对桐城歌的内容进行再创造。首先,在国家层面上,桐城歌要从伟大祖国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追求进行改造和创新。其次,在社会层面上,桐城歌要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将追求和谐社会、美好生活作为创新的依据。最后,在个人成长的层面上,桐城歌内容再创造要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并以此为出发点,着重体现人们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追求,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要根据接受对象的不同,进行内容的再创造。要对桐城歌接受对象的性格特点、文化层次、家庭环境、个人经历进行研究,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人而宜。
根据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进行形式的再更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环境包括社会大背景和小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使得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环境更加复杂。在实现桐城歌创新性发展时我们除了要充分吸收和继承桐城歌中朗朗上口、用词质朴、清新婉约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外,更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在保留桐城歌地域性表现形式的同时提升民族性,打造出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桐城歌;第二是吸收其他文明中的有益成果以丰富桐城歌的表现形式。小环境是与人们活动直接联系的环境因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个体成长的小环境已经和传统桐城歌里所吟唱的完全不同,尤其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们获取的信息和方法都跟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桐城歌必须充分认识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造旧形式,提升传播力度和认同程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以文化人的重要路径,需要站在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角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继承与创新并举,促进桐城歌的创新性发展,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
[1]江亚丽.桐城歌的地域文化考察[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7(4):70.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叶濒.桐城歌谣[M].合肥:安徽省供销社印刷厂,199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07-708.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03.
Value Logic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ongcheng’s Local Songs L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n Jiyue
Tongcheng song is a local folk song originated in Tongcheng, Anhui.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ongcheng’s local song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rich the carrier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is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the adaptability and advanced nature of Tongcheng song. The guiding value, guarantee value, power value of Tongcheng so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l vis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social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provid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o lea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ongcheng song with Objective conditions.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lea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ongcheng song. We need to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fundamental position, 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e use of dialectical thinking methods, and stick to innovative content and form as the specific path.
Tongcheng So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Value Logic; People-centered
2020-11-02
林霁月(1987- ),女,安徽潜山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550
J607
A
1671-9255(2021)01-00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