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火成功:中国航天新的里程碑
2021-11-29天音
□ 天音
5 月15 日,遥远的红色星球上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经历295 天的长途跋涉后,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从屈原写就《天问》长诗,到夜观天象的中国古人将火星称为“荧惑”;从“火星运河”概念、高倍望远镜和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出现掀起人们的炽热狂想,到各国摩拳擦掌开启探火之旅……千百年来,火星散发着对人类的神秘吸引,也承载着人类的无限遐想和执着追求。新时代里,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为这颗地外行星的新访客,让中华民族探索火星的梦想照进现实。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的豪迈气概。航天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深空探测更是航天工程中极富挑战的领域。经过3 次近火制动进入火星轨道,完成了“史上最难”太空刹车;在信号被等离子鞘层切断的情况下,它以高达2 万公里的时速冲向火星,成功挑战火星着陆“惊心动魄9 分钟”,着陆控制比登陆月球更为惊心动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虽然过程复杂、技术跨越大、关键环节多、挑战巨大,但航天人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成功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和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次次经受了严峻考验。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反映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从20 世纪60 年代至今,人类共实施了47 次火星探测任务,其中着陆任务27次,只有10 次成功着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 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在几代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科研人员扎实努力、拼搏奋进,接连取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地火转移、捕获及停泊、离轨着陆、巡视探测等各阶段的胜利,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彰显了中国航天人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追求。“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祝融号火星车依次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我国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后续,中国航天还将实施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及行星际穿越探测等多项深空探测工程。我们相信,中国航天必将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