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渠水长流 精神永驻

2021-11-29本刊社长兼总编何水金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3期
关键词:林县红旗渠有色

本刊社长兼总编 何水金|文

12月初的安阳天气寒冷,但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的那几天,我内心深处时刻升腾着一股股热流,每天都为红旗渠的史事深深感动。

60年前,随着轰隆隆的开山炮响和叮叮当当的凿岩声,林县10 万大军战太行由此拉开序幕。当时正逢国家经济极度困难时期,要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人工天河,缺机械、缺工具、缺炸药、缺水泥、缺粮食、缺资金……重重困难面前,林县人民立下愚公志,劈开太行山,历时10年,开凿主渠、支渠、毛渠共计1500 余公里,用双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重新安排了林县河山,从此彻底改变了林县祖祖辈辈缺水的自然面貌和命运。

60年后,红旗渠水依然源源流淌。形成于那时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瑰宝,依然生生不息,并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今天,在“圣地”红旗渠,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人头攒动,纷至这里探寻精神之源、补充理想信念之钙、充足奋斗前行之电。

山河无言,传承历史,启迪当下。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展现和缩影。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鼓舞着我们果敢抗疫、从容应对经济下行、直面国内外各种挑战,激励着我们成功抵御风险、克服阻力、化解矛盾,不断夺取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胜利。

《中国有色金属》杂志作为全国有色行业的权威主流媒体,自1983年创刊以来,始终奋力爬坡过坎。38年来,屡经行业低谷、全球金融危机、疫情挑战,面对困境,我们不等靠要,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破除障碍中奋力前行。在2015年、2017年两次有幸与《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同时入选“中国百强报刊”,成长为行业内有影响、有权威、有温度、有公信力的主流新闻综合期刊。

我们始终传承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一线采编到社领导,大家既分工又协作,全社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前方记者深入寒气逼人的高原矿井和热浪扑面的冶炼一线,后方编辑悉心编排甘当无名英雄。每期72 页的杂志,是全员共同坚守的精神高地,更是行业广大干部员工交流互鉴、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

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的日子里,我又进一步涤荡了灵魂,坚定了理想信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工作条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改变,一个人、一支团队的精气神不能丢。丢了,就是忘了本、没了根。从一个人的事业追求,到一家杂志社的前途命运,再到一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有一种不忘为民初心、不怕艰难困苦、不惜个人得失的精神始终在前方闪耀指引,为我们一路前行鼓舞打气。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历史造就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新时代又赋予红旗渠精神更加深厚的内涵。“十四五”规划已拉开帷幕,有色人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红旗渠精神将照耀着新时代新征程,也沉淀在杂志社每位员工心底,伴随着红旗渠精神汇聚的强大正能量,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忘我工作,扎根有色,服务有色,当好旗手、鼓手与号手,共创有色更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林县红旗渠有色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浅析河南省林县四股弦唱腔的艺术特征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凉爽有色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三十载风华正茂 永不朽有色情怀
写出有色又有声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