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2021-11-29郑州财经学院黄启操李洋
郑州财经学院 黄启操 李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本文拟对后疫情时代和抗疫常态化背景下,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进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一)疫情对人们心灵的影响
面对新冠疫情发展形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强调:疫情对人心理的影响大过身体。人们对新冠肺炎病毒有恐惧心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特点,加大了人们的焦虑与恐惧,具体体现在抢口罩、大量囤积大米、抢双黄连等慌乱行为。特别在是农村地区,物资更加匮乏,人们排解焦虑情绪的方式有限,疫情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创伤要引起重视。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不仅要追求更健康、快乐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而且要确保现有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不被破坏。因此,恐慌心态给乡村治理增加了负担,疫情后对人们心灵的抚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挑战。
(二)疫情对乡村经济的全面影响和冲击
1.农产品流通受阻。疫情暴发后,在国家的号召下,各地开始实施严格的交通封锁政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挖断村路、村干部拦路等措施虽有效地切断了疫情的传播链,但也给农产品的运输带来巨大挑战,造成农产品滞销,由此引发一系列难题:农产品交易受阻、外销困难、大量农产品积压、储藏空间不足,农产品贸易市场受挫。
2.农民外出务工受到影响。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 560万人,其中到外乡就业的农民工比例占6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延长了春节假期,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很多企业延迟开工时间,通过交通管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各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呼吁国民非必要不外出。农民无法外出务工,产生不满心理,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来说,能否存续面临巨大挑战。岗位减少带来农民就业困难,农民收入势必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某个省份,对于农民数量大、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较大的省份来说更为严重,例如,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重庆市等,农民增收问题会非常突出。
3.乡村服务业受到冲击。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乡村旅游在这次疫情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景点为迎接2020 年春节旅游黄金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打广告、做宣传,全部因疫情“打水漂”。面对节前投入、产品滞销、人员工资、土地租金等现实问题,各园区经营困难、经济损失严重,有的甚至“关门大吉”。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旅游业,对乡村餐饮业等服务业来说也无疑是一种挑战。
(三)农村医疗存在短板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满足不了疫情防范要求,医疗救助条件存在短板。卫健委发布的《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0 年底,全国3.00 万个乡镇共设3.6 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39.0 万张,卫生人员148.1 万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2.37 人。农村地区在医疗资源、技术及专业人员方面与大中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医疗资源十分匮乏,例如,隔离病房不足、救护设施短缺、医护人员紧缺等。一些行政村中往往只有几名村医甚至只有1 名村医,很难应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医疗条件,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村医疗需求,是后疫情时代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二、面临的机遇
(一)电商助农兴起,疫情逼出互联网新农业
受疫情影响,农产品线下零售渠道进入了行业“寒冬”,大量农产品滞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民搭上了互联网电商快速发展的顺风车,纷纷走进直播间,开启直播带货模式,更有“村主任当主播”“县长为家乡代言”等现象出现,领导干部纷纷加入助农队伍中去。更有“网红经济”的助推,打造网红乡村,网红农产品,打开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此外,拼多多开辟了线上“抗疫助农”“滞销农货反馈通道”等专区,电商助农模式很好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乡镇与盒马鲜生等连锁生鲜超市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销定产,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疫情逼出互联网新农业,农产品电商市场前景一片广阔。
(二)乡村生活、康养、文化小镇建设将迎来高潮
疫情过后,抗疫常态化背景下,人们更愿意去乡村旅游,体验乡村生活、养生养老、文化旅游,各种养老度假村、文化小镇、生态村镇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色旅游目的地不再是简单的旅游景点,而大多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相结合,打造“新文旅”,为乡村旅游注入灵魂,游客更注重“获得感”。不仅如此,乡村旅游的宣传更加多元化。部分景点除利用不同的优惠吸引游客外,还利用起了“网红”,邀请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知名博主去体验,拍视频宣传,打造“乡愁IP”,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特色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乡村振兴也将迎来真正的流量增长爆发期。
(三)大量乡村资源有待开发
农村现存大量空闲的耕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荒地等土地,还有山林、河流湖泊等优质的旅游资源有待开发,这些乡村资源大多处于初级价值阶段或者没有价值,需要被激活才能转化成金钱。激活乡村资源将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势必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带动乡村富起来。例如,可以借鉴日本的“一村一品”策略,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和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然而产业导入的同时,如何保证既能激活这些乡村资源,又能不破坏这些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风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单独靠农民为主体的原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外来源动力的介入和推动。农村产业园区建设落后于城市。农村的产业园区相对较分散,而城市的产业园区比较集中。因此,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很大提升空间。推动农村产业关键靠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的带动,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形成产业园区,打造农村产业链。各种物流产业园区、加工产业园区、生态种养殖产业园区、数字产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健康产业园区、文旅产业园区等逐渐形成。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风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机遇。
三、对策与建议
(一)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产业兴旺、乡村治理需要人才;乡村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升农村公共卫生防疫条件,扩大乡村医生队伍也需要人才的培养和输入。乡村大量的人才缺口需要填补。面对这种困境,乡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应该放在第一位,培育农村乡土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引进城市的资本、技术、人才下乡,补齐乡村人才结构短板,带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二)资金支持,金融惠农
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支持。从金融行业入手,银行、保险、融资租赁、信托等机构都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国家财政积极拨款、商业银行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资源向乡村倾斜,各种惠农金融政策并行,建立国家、农业靶点资金,担保基金,为“三农”和小企业提供担保。扩大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入,为疫情后损失的乡村企业和工厂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为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金融活水”。
(三)组织振兴跟党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乡村振兴要跟党走。特别是疫情后,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组织领导是保证。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势必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组织振兴的同时也要做好制度保障,强化乡村振兴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改善乡村硬件设施,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财、物”短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