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营航天企业,成长靠告状?

2021-11-29田丰

太空探索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贝索斯美国宇航局中标

文/田丰

聊起美国的私营航天领域,就不能不谈及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和“蓝色起源”两家公司。两家公司同期创办于约20 年前,均由互联网行业亿万富翁二次创业成立,均从事运载火箭和飞船的研发。但一直以来,由于业务上并无实质性交叉,两者更多的是隔空对峙,然而随着美国宇航局一份登月合同的发布,两家公司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正面交锋。

一张合同引发的诉讼

2021 年4 月17 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被选为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中“载人登陆系统”,也就是载人登月舱的唯一承包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设计是基于其正在研发的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星舰”打造一款专用于月球登陆的改版“登月舱”,而该方案最终出乎业界意料地击败了由“蓝色起源”牵头的“国家队”,以及达因公司牵头25 家分包商组成的“小企业队”。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爆冷中标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反应不一,除美国国会相关议员及部分组织表达遗憾之外,以“蓝色起源”为首的两家落标方则表示不服并直接申诉。4 月26 日,两家落标方公开向“美国政府问责局”(以下简称“问责局”)提交了长达175 页的申诉材料,声称美国宇航局在投标过程中对两家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当评估,且没有留给其适应性修改报价和标书的机会。4月30日,美国宇航局迫于压力暂停合同执行,直到问责局作出最终裁决。

▲ “蓝色起源”制作的宣传图,用以抨击SpaceX 的方案

7 月20 日,蓝色起源公司CEO 杰夫·贝索斯乘坐自家新谢泼德号亚轨道火箭进行了首次亚轨道太空旅游,火箭顶部的观光飞船越过距海平面100 千米被视为太空分界线的“卡门线”后顺利返回地面,引发媒体和业界广泛关注,一时风光无两。但就在贝索斯结束“卡门线”之旅后仅仅10天,问责局就给“蓝源”泼了一盆凉水,正式公布了为期3个月的申诉调查结论。问责局认为两家抗议无效,并公开了申诉调查的部分细节,称未发现美国宇航局评标不当的证据,评标记录完备充分,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登月舱方案虽然确实有在轨加注次数过多的技术风险,但评标过程合规合法。针对申诉方称仅选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作为唯一中标方不合理的问题,问责局回应称招标流程未限定中标企业数量,美国宇航局既可以选择多家中标,也有权选择唯一中标方。而事实上,该局之所以没有沿用近年来选择两家中标且互为备份方案,原因在于美国国会年初将32 亿美元载人登月舱预算压缩至仅有8.5 亿,美国宇航局无力同时资助两家企业开展研发,无奈只能“孤注一掷”选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这一番申诉未果之后,“蓝色起源”却并未善罢甘休,一方面开始制作各种宣传图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抨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登月舱设计不合理,称其在轨加注次数多,技术风险高;另一方面动用美国国会的关系向美国宇航局施压,促使其颁发第二份登月舱研发合同,为此贝索斯甚至公开称自愿掏腰包20亿美金贴补研发费用以换取合同。而新任美国宇航局局长纳尔逊刚一上任就公开称将资助第二家中标方,虽然至今该局仍未选定第二家登月舱承包商,但对于一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而言,以上操作倒也不难理解。然而令人迷惑的操作是8 月13 日,“蓝色起源”突然将作为“甲方”的美国宇航局一纸诉状告上联邦上诉法院,诉讼要求中,“蓝色起源”坚称美国宇航局的招标存在缺陷且必须加以解决。

▲ 杰夫·贝索斯完成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后走下飞船

美国宇航局“下场”

随着两家的对簿公堂,美国宇航局和“蓝色起源”间的关系可谓是“剑拔弩张”,美国宇航局在向法院的陈述中指责贝索斯与“蓝色起源”玩危险的游戏,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种种无赖行径将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不能按时推进。“所有这一代人的努力,很容易被一个公司(在这个例子中是蓝色起源)摧毁,这个公司试图将自己的命运置于美国宇航局、美国和所有梦想看到人类探索我们以外世界的人之上。”甚至坦言其竞标方案“根本就没有可能中标”。由此可见,该局拒绝“蓝色起源”并非只因其报价偏高,也有对技术方案不合理的担忧。这场诉讼随后引发了连锁反应,首先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嘲讽“蓝色起源”,称其“靠诉讼是无法入轨的”,“不管他的律师有多厉害,都不能把自己告到月球上去”。不仅如此,还引起了部分“蓝色起源”员工的反感,据称公司近期关键岗位离职率高达20%,研发活动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确实管用的告状

“蓝色起源”这番“死缠烂打”看似不合常理,但在美国航天领域,尤其是针对利润丰厚的政府订单,通过诉讼等方式拖延和打击对手,并为自家企业谋取合同和利润是一种合法合规的“日常操作”。之前在2020 年8 月备受瞩目的美国空军“国家安全发射”项目第二阶段招标中,空军将以4 选2 方式敲定两家公司瓜分未来近60 亿美元的军用发射合同。而“蓝色起源”自知旗下新格伦火箭进度落后对手,早在2019年起就不断设法抗议并阻挠美国空军公布最终中标结果,并要求空军增加中标方数量。但考虑到“蓝色起源”从未给军方发射过载荷,且火箭至今尚未首飞,还需额外的认证时间,2022 年准时接替现有型号火箭几无可能,最终空军宣布联合发射联盟(ULA)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两家公司中标,“蓝色起源”抗议未果无奈落榜。

近年两轮抗议的“徒劳无功”让贝索斯颇有“常败将军”的架势,但事实并非如此。以其创办的另一家公司亚马逊为例,同样通过诉讼方式,“亚马逊”于今年7 月使法院裁定美国国防部已经向微软公司独家授出的一份高达100亿美元的云服务合同无效,并重新将合同拆分授予以亚马逊为首的多家云服务企业。如此看来,贝索斯颇有“讼棍”的架势,但在航天领域要说通过告状要合同求发展这件事,就不得不说另一家“法庭常客”——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 spaceX 公司在美国霍桑的总部

告出来的SpaceX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创业和发展史,可以说几乎就是一本“告状史”。公司早期为求生存可谓是一路告状,告完友商,告甲方;告完甲方,告军方,近几年发展后又转头成了被告。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成名之战”要从2004 年说起。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后,美国宇航局开始物色航天飞机的继任者(运载火箭)来维持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转。随后由该局元老创办的奇石乐(Kistler)航天公司受到了美国宇航局青睐。“奇石乐”研发的K-1 运载火箭最早定于2000 年试射,但按照“业界惯例”K-1 的研发投资远超预期,直到2004 年时火箭设计仅完成75%,但此时公司却已经濒临破产。美国宇航局此时为拯救这款可重复使用的K-1 火箭,直接授予其2.27 亿美元的“续命”经费。

▲ “蓝源”在卡角的新格伦火箭厂房

▲ “猎鹰1”升空

当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创始人艾隆·马斯克正散尽家财研发猎鹰-1 火箭,突然得知另一个濒临破产的私人航天公司得到了美国宇航局的巨额资助,于是一纸诉状将该局和“奇石乐”一起告到了问责局,认为这份合同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甚至亲自出席美参议院听证会以表不满。

当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立仅有2年,对手又是美国宇航局“元老”创办的私营航天公司,业界普遍认为抗议成功的希望渺茫。但结果出乎意料,问责局判定美国宇航局的合同低估了K-1火箭的研发难度,且并没有给其他公司提供备选方案的机会,不符合商业合同公平竞争的原则。此次判决不仅法理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获胜,更因“新秀掀翻老司机”的戏剧性结果引爆了媒体,美国宇航局迫于双重压力下在2004 年底撤销了和“奇石乐”的合同。随后在2006 年1 月,该局重新启动招标,也就是缔造了“猎鹰9”和“龙飞船”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项目。6 年之后,猎鹰9 火箭首飞成功,而奇石乐公司则在苦苦挣扎之后于同年宣布破产。

成名之告:把美军告上法庭

自此之后,尝到甜头的马斯克“告上了瘾”,每逢投标落榜,相关方都免不了担心被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告上法庭。

自2005 年以来,利润丰厚的军方大单几乎被“波音”和“洛·马”合资成立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独家垄断。2014 年,据美国审计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时“联合发射联盟”单次发射费用已经飙升至4.2 亿美元一次,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则能以约9000 万美元的低廉价格提供同样的发射服务。经过一系列与美国空军的失败谈判后,空军最终拒绝将已经打包委托的发射合同拆分给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家业界新秀。无奈之下,马斯克只能和“联合发射联盟”时任CEO 迈克尔·加斯在国会参议院对簿公堂。马斯克在陈述中称美国空军违背市场竞争原则,让纳税人浪费了大量经费。他指出美国空军即使在无发射合约的情况下,也每年无条件支付给“联合发射联盟”高达10亿美元的“发射能力补贴”。而该补贴的目的仅仅是维持“联合发射联盟”的四型火箭和对应的发射设施不至退役,且可优先执行军用或政府载荷的发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称不需要这种补贴也能同样履行发射,且要求在军方订单中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打破多年的不合理垄断。

▲ 奇石乐公司的K-1 火箭

▲ 2014 年SpaceX 与ULA 在国会公开对峙

▲ 马斯克2004 年美国参议院听证会讲稿

迈克尔·加斯则坚辩称空军并未对其进行补贴,且坚称其发射价格与其提供的优异发射纪录相匹配。这场诉讼最终达成庭下和解,之后军方通过竞标方式授予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多份合同。但这场“补贴论战”一直延续到“联合发射联盟”的继任CEO托尼·布鲁诺上任后。就在今年,两位CEO 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辩论过这笔补贴的合理性,唇枪舌剑,毫不相让。但最终根据美国国会的要求,空军在2020 年还是彻底停止了发放“发射能力补贴”。

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并非法庭的“常胜将军”,有些诉讼以庭下和解或撤诉方式结束,更有直接败诉的经历。2018 年初,在前文“国家安全发射”项目第一阶段招标中,“蓝色起源”、“诺·格”、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四家参与竞标。同年10月空军揭晓资助结果,这笔钱将用于支持在研投标火箭的研发工作,其中“蓝色起源”获5 亿美元,“联合发射联盟”获9.67 亿美元,“诺·格”获7.62 亿美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则“空手而归”。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投标的是其在研的新一代“星舰”可完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空军称该火箭用于发射高价值国防载荷的技术和进度风险过大,因此拒绝资助。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表示不服,于2019年5月再次将美国空军告上法庭,控告空军偏袒其他投标方。2020 年10月,美国加州法院最终裁决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诉讼无效,空军第一阶段招标合法,结束了这场长达18 个月的诉讼。

▲ 中标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供的“星舰”官方常渲染图

从原告成被告,“屠龙勇士”成恶龙

回顾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一路告状史,颇有“逆风翻盘”的意思。它切入竞争对手的领域,通过诉讼途径凭借低价“虎口夺食”,最终让自己发家并逐步蚕食对手市场,这或许也是现在贝索斯执着“登月舱”合同的原因。但纵观美国宇航局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合作史就能发现,该公司一直都在不断重复着从“备胎”转正的过程。据统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办至今的诉讼、抗议和反对活动多达39 次,且在此过程中屡有斩获。

近年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庞大“星链”计划的逐步实施,触动了传统卫星运营商在内的多方利益,曾经的原告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被告席,无论是贝索斯创办的亚马逊公司,还是卫讯(Vissat)公司,都曾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状告“星链”计划,以期阻止其继续组网。

但我们也要看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并非仅因“告状”而占尽便宜,也不是因为其律师团队多么强大,最关键的是其圆满的完成了几乎所有通过申诉得来的合同和任务,这才是其后续申诉成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而本应是“一时瑜亮”的“蓝色起源”却迄今为止没有把1克载荷送入轨道,只能不断摆弄亚轨道旅游火箭维持存在感,而最重要的BE-4 发动机至今仍无法完整交付,自研的新格伦火箭更是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想靠“法律武器”去登陆月球,那很可能就是真的难于登天了。

▲ 新任局长纳尔逊宣誓不久就宣布要发放第二份合同,然而这合同到现在也没到手

猜你喜欢

贝索斯美国宇航局中标
美国宇航局“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新进展
广日电梯成功中标第十一批中城联盟联合采购
贝索斯卸任亚马逊CEO
超4万人请愿“别让贝索斯回地球”
世界首富贝索斯保住75%亚马逊股份
美国宇航局拍摄地表画面 色彩斑斓美丽
重返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