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功过董仲舒

2021-11-28王汶怡叶清澜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聋哑董仲舒汉武帝

王汶怡 叶清澜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西汉著名的哲学家和经学大师。他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从此儒学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和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2000多年。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生活在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死后被汉武帝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受到汉武帝赏识。晚年董仲舒辞官居家著书,但朝廷每有大事,汉武帝都会派使者去他家向他征求意见,可见汉武帝对他的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漢王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最早有“大一统”思想的,其实并不是董仲舒。类似观念,先秦并不少见。《诗经·小雅·北山》写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初级的理论。秦国的丞相李斯表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他以此为目标,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可真正把“大一统”思想从一个想法、一句话变成一种理论,说清楚、讲明白的人,是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核心在“王权一统”。一开始,这种思想只限于“国家政统和法统”,后来渐渐衍生到领土、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统一。“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促成了各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也赋予了历代中原王朝“统一天下”的使命与责任,这也是我们华夏文明与其他文明最大的区别。

董仲舒与聋哑学生

在父母的劝说下,才高八斗的董仲舒在二十多岁时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他讲起课来引经据典,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有个聋哑小男孩也想去听课,于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就去恳求董仲舒收下这个特殊的学生。董仲舒答应道:“可以来听,听懂更好,听不懂也不要紧。”聋哑孩子一开始当然什么也听不到,但久而久之,聋哑孩子一看先生说话的口型就能知道大概。聋哑孩子跟着先生学了好几年,竟也掌握了不少文化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聋哑孩子也能听懂先生讲课这件事迅速传开了。邻村的一个聋哑孩子也来听课,这个学生学习很刻苦,相传后来竟能开口读书了,还成了一名好学生。后人据此在董仲舒的塑像旁塑了两名聋哑学生,以纪念董仲舒在教育事业上做出的贡献。

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年少时学习非常刻苦,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他的书房紧靠着新建的花园,亲戚朋友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董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他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发强烈,他遍读了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下帷讲诵

董仲舒的弟子很多,他讲学的方法是“下帷讲诵”,讲课时用幕布围起来,只教高才生,一般学生则由高才生去教,因此很多董派弟子根本没见过董仲舒本人。他门下有不少出色的弟子,如梁相褚大、谏大夫嬴公、丞相长史吕步舒。

灾异之记

董仲舒写了一份奏章—《灾异之记》,还没上奉就被一个叫主父偃的大臣偷走交给了汉武帝。汉武帝看后大怒,认为该奏章讥讽朝政,于是下令将董仲舒以死罪下狱,后因怜其才又下诏赦免。董仲舒从此闭门谢客,以儿时“三年不窥园”的精神,终日伏案编研学说,只是再未写过有关灾异的文章。

董仲舒驳孟子

董仲舒不认同前人孟子的性善论。一天,几只蜜蜂在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仲舒正在书房看书,孟子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故有之也”这句话映入他的眼帘。董仲舒放下竹简,在书房里不停地思考孟子的话。他想:“孟子所说的人天生就性善,是不对的。万民性未善,他们要经过教育后才会变善。在未受教育前,可以说有‘善质,但不能说已经善了。如果百姓已经性善了那就没必要进行教化了。所以说,不教之民,莫能当善。没有经过教育的百姓,不可能性善,孟子的话是不对的。”想到这,董仲舒立即提笔著文驳孟子的性善论。

猜你喜欢

聋哑董仲舒汉武帝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春秋决狱与法律解释——以董仲舒春秋决狱案例为中心的考察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研究述评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春秋“王鲁”说刍议:以董仲舒为中心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两个好朋友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