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学习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8李勇
李勇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微学习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有学者认为,移动微学习就是将学习的内容分割成独立且又相互联系的小块,并利用当前比较完善的移动通信技术,让学习者可以在课上、课下时间段学习知识。还有学者指出,移动微学习不仅是每个学习组块的内容比较少,而且每部分被分割后的内容更加的精辟,教学内容的质量高。高职学生整体的基础知识水平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自制力也不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专业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如果一部分知识点没有掌握住,就会影响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利用移动微学习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外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是注重实践能力的,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这就对其专业技能有了很高的要求,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程,在实际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源复杂、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评价不足,导致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不高。
首先,生源复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高职院校是开展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了职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但高职院校的复杂生源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普通招生、对口招生、注册入学等形式来进行招生,不同的招生形式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生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分数低,来源渠道多元。不仅有在校学生,还有社会人员,不仅知识水平不同,就连学习能力和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如果是集中授课的话,肯定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
其次,实践教学不足。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外,还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教学,这也是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重要方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实际上很少有高职院校能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的数量比较多,集体授课的话,可以进行理论灌输,但是如果要进行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实践材料,有的高职院校硬件设施建设跟不上,满足不了大量学生的实践需求。还有一个原因是,课堂教学只进行理论灌输,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只靠课堂学习掌握不了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动手实践,很有可能造成实践材料浪费。因此,很多时候,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只能是学生看教师动手操作,学生将操作 程记录下来,课下进行巩固。这样的实践教学没有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很难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评价不足。在集体授课模式下,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而教师的数量少,有时候一个专业课程教师可能要承担几个班级的专业课程教学。教师平时可能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有更多的关注,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能就不会投入更多精力。实际上,一个班级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少数,多数学生的成绩不突出,那么这些成绩不突出的多数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就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如果仅靠期末的试卷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那就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也就不知道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如何,有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学生的知识水平就很难提升。
二、移动微学习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移动微视频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录制教学短视频,让学生在10 分钟左右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有了课前的学习准备,学生基本知道哪些是重难点内容,哪些自己可以自学掌握住,哪些没有掌握住,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有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将多数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重点的讲解。而学生因为有了之前的学习体验,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了大致的了解,进而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教师的讲解,学习有了目标,更能随着教师的教学进度思考总结,进而掌握知识。
(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各异,而且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对学习的需求也就各不相同。在集体授课模式下,教师基本是按照多数学习能力普通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教学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觉得知识简单,学习成绩差的觉得知识难。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如果课堂没有时间提问或不敢提问的话,课下也就很少有机会向教师请教了。利用移动微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进度来进行独立学习。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视频观看,也可以随时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向教师请教,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掉。这样也可以将学生课外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在宿舍、图书馆等场所可以随时进行学习,学习的频率明显提高,将难点内容可以逐步的消化吸收。
(三)利于学生的全面评价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以期末考试加平时学习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结果评价方式,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在实际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评价指标中占的比重大,一般为60%,甚至70%,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占比过低。这样的话,即使有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在考试前进行突击,也有可能通过考试。专业课程学习对于某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为了掌握知识,反倒成为了通过考试的手段,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利用移动微学习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观看视频的次数,线上习题的完成情况,与教师的互动等,都可以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有没有投入更多精力。这样的话,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三、移动微学习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已经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设备获取信息,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因为教学不单单是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只要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就是在进行教学。移动微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场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教师就要把握这一现状,积极的改变思路,借助移动设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因为生源渠道复杂的高职生,学习特点是不同的。按照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显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微学习内容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多设计几类微视频教学内容,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当然,这样的话,教师的工作量就会加大,就需要教师多投入精力来进行备课、进行教学设计。
(二)利用互联网优势,创建学习平台
专业课程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进行微视频的制作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视频的时长尽量缩短。因为学生是通过移动设备来观看视频,长时间观看会导致学生眼睛疲劳,视频制作的原则是重点突出,主题明确。视频的形式要尽量多元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微视频还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翻版,那就失去了其应用的意义。可以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将一些重难点内容制作成视频,发送到线上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微学习资源库的构建,并通过资源共享供学生进行学习。
(三)融合传统教学方式
移动微学习有其优势,也有一定的不足,就是其包含的内容较少,而且有的知识点是被分割的,缺乏系统性。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场域一旦脱离了课堂,学习过程就缺乏监督,如果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就可能让移动微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结合传统教学,实现专业课程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分配好移动微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比例,把握好一个度,并防止学生过度的依赖移动微学习,而对课堂教学不重视。事实上,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在特定的环境下,师生可以互动,这种真实的体验是线上学习取代不了的。基于此,移动微学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不能取代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微平台上布置课前知识的预习内容,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习题练习,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既增强学习实效,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如果只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移动微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构建微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