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2021-11-28黄怡青
黄怡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上海 201620)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育,脱离实际
思政教育在高校里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门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都是属于思政教育的。四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里面不仅有伟人的思想,还有伟人成功的典例。仔细认真地阅读既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还能够进一步了解思想的演变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长篇大论都是理论,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没有实践行动。
空谈理论只会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无聊、厌烦,于是上课就开始走神。因此教师不能只重视理论,不联系实践,这样理论知识,就会变得空乏枯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地联系实际生活,让课堂上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才好。
(二)课堂散漫,课时不合理
思政教育在高校里面不属于专业课属于公共课,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一起上的课,一个教师同时要管理几百个学生。一个教师的管理能力有限,管理几百个学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大学生的自律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慢慢就会转移,紧接着就是玩手机、睡觉、聊天、走神等。此外有些高校的思政教育课,一周只安排一节课,这样讲课速度有点快,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粗略,而且一周一节课到期末基本上就没有特别多的复习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复习效果。尤其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专业课的课时相比,不仅相对来说有点少,而且课堂上还比较散漫。因此学校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现象以及公共课的课时。
(三)学生主体地位欠缺
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不能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学校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就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因为现在高校里面的思政课的课时相对来说较少,教学速度过快,教学时间相对紧张。
而且思政课里面的学生相对来说较多,教师迫于教学时间紧迫,会忙着赶进度,进行讲解知识点,进行思想灌输,而不是与学生只是基本的互动,基本的交流,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既然都没有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怎么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呢。因此学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学习,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拥有主动性,才能够有效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从而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融合的可能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差不多的,基本上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观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还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这五项进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想信念具有一定的培养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些思想,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让大学生的思想思维发散起来,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此外,还能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二者有效的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其次两者的教育内容也很相关,创新创业教育里面有创新思维、意识以及实践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社会的能力和精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包括树立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立场等。两者教育内容也很相关,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发展,两种教学内容可以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相关的地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地位。主要教育都在课堂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的内容相关,因此有一定的融合可能性。
(二)融合的必要性
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因为二者有效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里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效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以及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生动有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许多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精神是指,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等,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进行改革,创造等。还能够培养信心、勇气、智慧等。学校培养大学生一些精神,如:创新精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多学习一点有益的知识,还能够积极的用在生活中。能够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奋斗的品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能够很好地处理理想信念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大学生发散思维,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动力。
2.有利于培养艰苦奋斗意识
二者有效融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创业看似很简单,其实过程很艰辛,一点也不容易,不仅压力大,而且还很容易失败。创业成功不仅要有好的机遇,还要有不放弃、敢于创新的精神,更要有艰苦奋斗、不怕挫折的意志和思想。思政教育里面主要就有名人的成功之路、奋斗之路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将思政教育里面学习的知识、思想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意识相融合,就会让学生在学习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就懂得创业、开辟新道路的艰苦、困难。为日后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了基础。
3.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说明了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思想政治相当于理论,创新创业相当于实践,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目标,因此我们学会了理论,要充分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而且现代素质教育既重视实践又重视理论,从而有效培养创新实践型的人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很重视也很追求就业率,现在的就业还很困难,就会有很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面对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虽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只能说二者没有融合好,或者效果不是很好,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的价值引导有着相当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很大的作用,并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学校更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二)课程的设置也不够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公共课,一般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且一个老师管几百个学生,会看顾不过来,课程相对来说很少,讲课过程较快,还没有很好地吸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在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管理经验等,都有利于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虽然各地都开展了各种活动,如:“互联网+”“创青春”等活动,虽然举办了很多,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参加,因此创新创业实践都在表面形式,没有更加的深入以及贯通。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周一节,有的时候到期末都没有充足的复习时间,而且一个教师对着几百个学生,也做不了面面俱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创新创业的课程,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及规划。
(三)教学的方式也太过单一
目前的教学方式属于重理论轻过程,但是素质教育要求在重理论的过程也要重视实践。学习的内容只是知识,没有充分地运用到社会、专业里面。有的时候,学校可能会过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脱节,或者过于重视创新创业知识,没有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再加上教学方式很传统,不是知识点的PPT 就是直接讲课,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思维的发散。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会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政治教育理论,让理论与实践一同进步。
(四)学校的师资也不够完善
师资不够完善,相对来说比较匮乏,而且专业化的程度也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创新创业相关的教师由三类构成,一类是部分专业课教师、一类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第三类的是学生辅导员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师资队伍相对来说不足,体现在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思想政治水平不高的老师。缺乏一些复合型的创新创业教师,因此应该多培养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及工作人员。
师资队伍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多培养一些复合型教师人才。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招聘的要求也变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人才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要创新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理念的相结合,以思想政治道德的价值为价值导向,让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载体,二者相互结合,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品质,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二)师资建设的加强
师资的配备,也是影响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效果的一个原因,因此高校更要强化一些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着重建设一些有深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还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一些KAB 等技能,更加充实与完善。
(三)校园氛围的营造
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加强对创业精神的宣传,在举办一些适当的讲座以及邀请优秀的创业校友举办讲座,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增强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的浓郁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