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2021-11-28张昆白玉翠白丽英
张昆 白玉翠 白丽英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师德指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品格、道德修养、道德情操等。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需强化师德,坚守准则,满足教育需求。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深刻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坚定立场、强化专业技能、具备良好三观。当教师缺乏师德,那么其教育价值势必会降低,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高职院校需确保青年教师队伍质量,注重建设师德师风,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让学生们浸润于知识的海洋中,成就自我。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
(一)青年教师育人意识不足,师生沟通匮乏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诸多活力。课堂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给予学生们丰富的教学体验,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高职院校之中,一些青年教师过分强调课堂形式,导致对内容的关注力度不足。借助高科技教学,忽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师生交流匮乏,不利于后续教学的有序开展[1]。一些青年教师则过分注重技能传授,忽视育人功能。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只注重课堂教学,课下对学生们漠不关心。既不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也不关心学生具体诉求。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匮乏,又何谈以德服人?立德树人?
(二)缺乏坚定的信念感,利己主义严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跨越式增长。相较于过程,人民群众的物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互联网崛起,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人们看到世界的多样性。社会上逐渐扬起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之风,对青年教师带来精神上的冲击。青年教师年龄尚小,社会阅历不足[2]。很多青年教师在参加工作以前,也不过是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学子,辨别水平较低。这些不良思想很容易冲击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动摇他们的立场,带来消极影响。当青年教师被不良思想所荼毒,就容易心理失衡。他们开始消极的对待教育事业,缺乏敬业态度。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对学生的了解与关注。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政教育基础,青年教师甚至会动摇自己的职业信念,朝着功利化的方向迈进。师德意识逐渐淡薄,利己主义占据上风。
(三)学术道德不足,科研观念畸形
在当下的高职院校之中,教师的竞争压力较大。一些学校强调科研成果,导致教师的科研压力变大。青年教师进入到高职院校之中,其岗位等级不高,薪酬分配属于最低的一级[3]。为获得不断晋升的空间,取得高级职称,提升薪资报酬。一些青年教师以极端的手段,研发科研成果,与学术道德要求不符。他们以投机取巧的方式,不惜花费重金,追求科研成果。导致校园学术氛围下降,为教师队伍带来负面影响。
(四)注重个人主义,忽视集体利益
身处高职院校之中,教师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需要以团体利益为先,开展协同合作,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但是当下的高职院校之中,缺乏对教学团队成员的遴选与优化,团队成员的默契度不足,缺乏大局观。青年教师年纪较小,他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还未建立良好的归属感。有的青年教师习惯于“闭门造车”,很少与其他教师沟通,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矛盾摩擦频发在,教学团队的向心力不足,严重影响教学活动。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一)构建健全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在高职院校范围之内,开展多样化的思政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计划。以高职院校发展实情为基础,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小组,选举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结合学校发展目标,按照上级最新精神,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行为准则。构建考核制度,进一步的规范青年教师的日常行为。比如说,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保证三年以内的坐班时间,两年时间的班主任工作。每一个学期,至少要参与八节课的旁听[4]。量化标准,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构建职称评聘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竞聘或直聘。以选拔干部、评优评先等手段,激励青年教师。推动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构建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加强联合管理力量。在考核体系之中,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内容,构建健全的考核制度。加强监督力度,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上课材料、教学质量等进行全面监督与考核。在聘任和职称评定之中,融入师德评价。丰富考核评价标准,突出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强化教学业绩的重要性,构建师德评价机制。实现教师互评、学生互评、部门评价,随时监督教师师德。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要给予青年教师如沐春风一般的关怀。走进青年教师群体,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倾听他们的日常需求,解决他们的日常难题。保证青年教师能够踏踏实实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提升教学质量。
(二)结合党建工作,开展师风建设
党支部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细化教师的职业素养考核指标,并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师风考评体系之中。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借助红色资源,大力建设师德师风。在校园之内,组织多样化的红色培训活动。聘请优秀专家,开展讲座活动。让青年教师浸润于红色思想之中,加强自我认知。在校园文化之中融入红色思想,组织召开红色主题活动。借助互联网,构建红色教育平台。举办红歌朗诵、红歌比赛、红色文化回顾等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青年党员教师,要树立带头意识。不断扩充政治理论知识,提升思想作风,严明组织纪律。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深入参与党性学习,加强党性觉悟,提升师德。
(三)坚定信念,坚守底线
高举社会主义发展大旗,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优秀的师德典范,学习先进代表人物,学习道德模范。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力量,强化自我。在日常生活之中,多多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为人师表,为学生们传递良好的行为素养。坚守教师底线,以教书育人为目标,认真开展教育工作。明确自身引路人身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们能够以教师为榜样,更为积极地面对生活与学习。坚定信念,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专心投入到科研教育事业之中,追求进步,不断突破自我。坚持理想,永不言败。摒弃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脚踏实地,认真刻苦的对待教育事业,做好教育工作。注重个人反思,不断完善自我。树立高尚的师德目标,以反思来寻找自我不足,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树立高尚情操,自觉抵御外界不良影响。
(四)强化学识,提升教育能力
身为青年教师,要始终将教育放在首位,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时刻了解国内外先进科研动向,参加培训活动,积极聆听专业讲座,深入学术论坛交流,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扎实学识。明确学术道德,严厉打击不良行为。在课堂授课时,不能够单纯的输送理论知识,还需以实用性为主,提升学生们的职业能力。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者。做到良师益友,与学生们保持良好沟通,让学生们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从而更加高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五)树立典型人物,发挥榜样作用
不论在哪个领域,榜样都发挥着无穷的力量。以榜样为引导,带领青年教师不断强化自我,提升综合素养。学习榜样的精神,发挥榜样的力量,完善师德师风制度。在高职院校之中,开展模范评选、典型人物等活动,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引导优秀教师,发挥示范作用。以传帮带的方式,指引青年教师。从而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职业操守、强化师德、提升社会责任感、牢记教育使命。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针对教学业务突出、师德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的教师,进行重点表彰。树立典型人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对青年教师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见贤思齐,强化自我。加强宣传力度,打造新媒体阵营。借助微博、抖音、公众号等方式,对高职院校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大力宣传。创设师德建设良好氛围,号召所有教师参与到师风建设之中。
(六)坚持教书育人,渗透仁爱之心
作为青年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准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保持仁爱之心,关注爱护每一个学生。立足于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完成教师应尽的义务,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学生的日常难题。发挥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尊重集体利益。在工作过程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地向同事请教。保持谦卑的态度,认真严谨的对待工作。耐心对待学生,用爱心呵护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工作态度,强化师德水平。
(七)丰富工作形式
高职院校的薪资待遇和企业相比较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同时,青年教师进入高职院校工作以后,人际交往圈较为狭窄,大部分都局限于校园之内。无法及时掌握社会发展动向,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局促感,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好奇,向往未知领域。萌生出进入企业工作,彻底改行的念头。其实企业岗位和教师岗位,并不存在冲突点。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引导青年教师深入到企业之中,进行学习与交流。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锻炼他们的个人技能。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丰富青年教师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多讯息。还可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创业,提升经济收入。革新教育理念,转化教育模式。满足青年教师的信任感,给予他们一定的发挥空间。让青年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开展教育活动。
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既然选择教育事业,就必须热爱教育岗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爱岗敬业,坚定信念。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强化自身信念,提升责任感与使命感,以身作则,投身于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