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胜过教书
——论中职语文德育教育渗透有效方法研究
2021-11-28刘钢
刘钢
(河池市卫生学校,广西 河池 547000)
引言:语文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学科,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修养,且通过德育教育的影响让学生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么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我们不但要重点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水平,还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将德育教育高效渗入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须因素
(一)社会要求愈加严格
现阶段,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等新的经济模式发展越来越繁荣,与此同时,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标准也愈加严格。我们不仅要做好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吃苦耐劳、精益求精[1]。从这方面来说,优化和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德育目标愈加明确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都深刻的知道处于中职时期的学生们,都在经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正在逐渐形成,那么此时将会是最适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时期,同时也使得德育目标愈加明确。对中职在校生开展德育教育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些学生在毕业以后,大部分会步入高校,继续学习职业技能,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们会走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线,因此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理念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职语文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让中职学生内在思想丰富起来,这将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
(三)学生本身发展需求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毕业之后需要任职专业技术有关的工作,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作的条件都比较艰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艰苦奋斗和拼搏不息的精神,但是这正是中职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2]。然而,要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如果只是通过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德育教育的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不畏艰险困难、吃苦耐劳的高尚品格,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学好技术技能,在工作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强化自身的工作能力。
二、中职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心理学上属于第二次断乳期,他们的三观正在逐步形成,但缺乏充足的心理判断能力。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基于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抓住教育的机会,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有利于健全语文教学结构
为了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健康积极发展,德育教育这项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这样的做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强化德育效果,是因为语文学科教材本身也渗透了德育教育的理念,这也是语文学科的一种改革创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语文教学结构的建立与完善十分有半年关注,同时对于建立语文教学观来说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满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在当下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中,职业教育要做到的不只限于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更关注对素质人才的发展和重视。很久之前,中职学校的许多治学理念以及开始悄悄改变。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中职学校更为注重专业技术的教育,但是与此同时现阶段也愈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提高。
如果想要让学生的综合水平、职业道德等方方面面提升高度,仅仅做到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德育教育的开展上。综上而言,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渗透德育教育,这也将是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的未来趋势。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民族自豪以及爱国主义等等,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比如在讲解文章时,老师想要让学生对字词有基本的掌握或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可以引导学生在领会文章主题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逐渐放入渗透到学生对理解语言信息中来,一方面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还能从思想上有一定的熏陶作用[3]。例如在学习《劝学》时,对蚯蚓和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人的知识以及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的努力得到的,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和进步,以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在互动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以生为本开展教学[4]。这恰恰就是德育理念,充分展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以及爱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组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会使得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融洽,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继而推动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开放课堂,提供时间以及空间让学生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感悟在生活中父母的辛勤付出。教师可以基于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交流探讨,讲述与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也可以讨论父母都为自己付出了什么。采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之心,在培养良好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读后感的任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书写,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挖掘语文精髓开展德育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涉及了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有的文章讲述的是生命的意义,有的文章是在赞扬我国民族的传统,还有的是在咏颂人类的情感,这些文章中很好地体现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5]。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对语文教材精髓的挖掘和探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从道德素养、品质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就像在《鸿门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分析了刘邦成功脱险的过程,以此让学生明白当自己身处困境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其次做到能屈能伸才能绝处逢生,接着还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在经历挫折苦难时处理的方法、态度,让学生知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不畏惧、勇往直前。又例如在学习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说明教学意图,再延伸到学生的专业上,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奠定相应的职业素养基础,养成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感情熏陶以及启发思考,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
(四)在阅读与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就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排版来看,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教材更加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所选文章都蕴含了非常深刻的德育理念。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阅读与欣赏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善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可以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善良针对字眼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议论文文体意识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对善良的认知、思考,用有限的目光看到无限的内涵。所以在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法,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导入现阶段社会的热点新闻,比如佛山老人因为被车碾压但是没有人给予帮助,最后离开了这个世界。通过案例导入学习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善良的认识。紧接着可以配合问题的引导、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方式,教育学生看待事物的辩证性,唤醒学生的善良意志,让学生对善良之美有更深切的体会,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在课外古诗诵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就当前中职语文教材来说,古诗词也是教学中核心内容。其作为古代文人墨客流传下来的智慧精神、文明结晶,蕴含了无数高尚修养的情操节气,也是教师良好展开德育教育的有效工具。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中对课外古诗词非常有必要。例如在学习《离骚》时,在这篇课文中深刻地蕴含了德育的思想。中职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得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可以体会到诗人热爱国家、忧心天下的高贵品质,以此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同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为伍,拥有自己崇高理想的精神节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历史层面了解离骚作者,比如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等,以此更加深入地掌握文章思想感情。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从不同角度、层次理解诗歌中任务的情怀,综合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将自身本职工作落实到位,抵制诱惑,放正姿态,教师也要做到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不但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好素材,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作为新时代的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挖掘教材,借助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活动开展德育教育,使得德育之光能够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