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及术后疗效的影响分析
2021-11-28魏春景
陈 端 魏春景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1)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其主要指血管内血液在流动情况下对血管壁形成异常持续性高压力的现象,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1]。本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若控制效果不佳也容易引发诸多病症。其中脑出血属于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由于脑组织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耐受程度偏低,若长时间缺乏血供及氧供,容易造成患者神经功能出现不可逆性损害,故临床多选择立即手术治疗[2]。但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再加上脑出血病情危重,患者容易于术前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手术疗效。故本研究将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实施于我院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患者中,深入探讨其应用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我院于2020年1-10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3]:(1)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均符合手术指征;(3)均知情同意加入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存在精神异常;(3)配合度较差或中途离开研究者。
1.2 方法
甲组:护理人员常规开展基础护理、病情监测、出院指导、用药护理等措施。
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优质护理:①术前:护士对患者病情、心理变化及疾病认知程度进行全面了解,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疏导过程中护士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并尽可能满足患者心理需求。②术中:患者进手术室后,护士开展术前准备各项操作时遵循稳、准、轻原则,尽可能降低操作声音、以免引起患者紧张;医护人员交流注意言行严谨,为患者创造安全感,促使其全面配合手术医师。③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严密监测,妥善管理引流管;针对患者因偏瘫、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而出现的不良情绪,护士耐心予以解释、强调情绪过激可能会引发再次出血的危害,指导患者正确控制情绪,并通过列举其他成功康复的案例以鼓励患者、增强其治疗信心;指导患者饮食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甜食及动物脂肪等少食。(2)健康教育:术前积极讲解疾病知识、手术具体流程、术中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紧张、焦虑心理;术中告知患者体位正确摆放方法,以获取患者配合;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并强调等康复的必要性,引起患者重视。
1.3 观察指标
(1)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分别于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mL,以4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操作后对血液标本内Cor(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法)、E及NE(借助液相色谱仪检测)的含量进行测定。
(2)术后对患者干预前后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水平进行测量;并运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价,分值越大表示自理能力越强[4]。
(3)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我院自制,满分100分,>84分很满意、60-84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n) 性别男女平均年龄(岁)56 56 34 35 22 21 0.038 0.846脑叶18 18基底节区19 20甲组乙组χ2/t值P值63.54±4.93 63.52±4.96 0.021 0.983出血部位小脑19 18 0.017 0.992
2.2 两组术前应激反应对比
两组干预前应激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经过干预后其术前Cor、E及NE水平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n)Cor(ng/L)E(nmol/L) NE(nmol/L)甲组乙组t值P值56 56干预前258.28±11.69 257.34±11.57 0.428>0.05干预后234.29±12.35 215.64±10.18 8.720<0.05干预前237.32±15.74 239.28±15.63 0.661>0.05干预后196.42±10.31 154.21±10.06 21.928<0.05干预前382.84±25.45 384.95±27.43 0.422>0.05干预后317.51±12.68 279.03±13.04 15.832<0.05
2.3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两组干预前血压指标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干预后SBP、DBP水平及ADL评分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3所示。
表3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比(±s)
表3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比(±s)
组别 例数(n)SBP(mmHg)DBP(mmHg) ADL 评分(分)甲组乙组t值P值56 56干预前189.28±14.31 189.14±14.26 0.051>0.05干预后153.86±7.32 142.05±6.47 9.046<0.05干预前95.63±5.21 95.72±5.37 0.090>0.05干预后86.47±4.18 73.69±4.56 15.460<0.05干预前37.34±3.18 37.49±3.56 0.235>0.05干预后61.31±3.48 70.23±5.71 9.982<0.05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64%,相比甲组82.1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作后病理变化过程不断进展,且进展速度极快,血液在颅内发生蓄积后,可于短时间凝固成颅内血肿,其不仅会造成机体颅内压升高,还可使神经传导功能中断,从而损伤脑组织[5]。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中,往往忽略患者心理变化历程,再加上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水平偏低,导致其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从而使其治疗依从性下降,严重可导致手术无法顺利开展。故临床开始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案。
孙艳华[6]等学者研究指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改善其术前应激反应状态,并提高患者术后疗效以及预后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属于临床常用护理干预方式,其主要通过对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并纠正其不良习惯以达到提高其保健意识及遵医行为执行效率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干预后Cor、E及NE等应激指标,SBP、DBP水平,AD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甲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护士采取分阶段健康教育方式,能够确保患者在围术期各个阶段均获得全面的知识普及(如术前手术知识了解、术后康复训练的掌握等),从而显著提高其对高血压脑出血知识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全面配合手术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由专业护士严格执行科学且规范化护理操作,并对护理各环节实施优化(例如结合患者内心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与治疗,促进手术预后改善。此外,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开展一系列优质服务,能够显著提升患者住院舒适度,促进其机体康复,有助于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及早出院;促进友好护患关系建立,帮助医护人员获得患者的信任及认可,从而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干预,不仅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术前应激反应,降低其血压水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ADL评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