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和创新传统手工技艺的路径研究
2021-11-28马应应青岛滨海学院
□马应应 青岛滨海学院
在当今时代,如何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并使其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及审美习惯,成为很多教育者和手工艺品设计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我们要从中国传统美学出发,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及原材料的发掘、研究与传承,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制作工艺及设计理念,创作出既蕴含古典气质又符合现代人欣赏及使用习惯的作品,让古老的手工艺重新焕发青春[1]。
一、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和创新传统手工技艺的意义
非遗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手工技艺范畴,如泥塑、雕刻、剪纸、年画等。这些传统技艺因工序烦琐、技艺难度大、获得回馈周期过长等原因,难以找到合适的传承方式。传承只有以充满创造性的观念思维与技术路径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高校完全可能成为传承非遗手工艺的主阵地,更好地推动创新和加大转化的力度。
第一,高校能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增强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彰显山东传统手工艺术的文化个性,提升山东传统手工技艺的创新发展。
第二,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高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艺方面,承负着重要角色。高校是传统手工技艺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提升传承质量的有效媒介。高校开展高等艺术教育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路径这个主题的研究,从现状分析到融入的方式与途径研究,更能为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助力,推动我国的非遗工作创新性发展[2]。
第三,高校能有效实现产品的市场转化,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融合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于一体,充分运行融教学、实践于一体的创客空间,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设计出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培育“尚技重工”的文化。
第四,高校将“创意+技艺=创艺”的理念引入传统手工技艺教育中,将校内、外创客空间的创意团队与传统技艺有效融合,可有效整合学科、艺术、设计、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资源,更有利于山东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渗透教育,促使学生创作出具有文创元素、适应现代市场和生活需求的手工艺产品。
二、创客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创客教育是时代发展所需。教育作为时代号角,对创新改革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创客教育倡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创造能力解决问题。
创新、实践、分享是创客的特质。创客教育以培养创新、创意、创业人才为目标,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融为一体[3]。在现有的创客空间开展模式中,创客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在创意上基于传统手工技艺任务引领,突出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能体现出创客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团队建设上,要组建传统手工技艺创客教育师资团队,以突出课堂实践和校内外实训室一体化为基础,组建融教学、创意、设计、项目开发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创客教育是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创客教育的蓬勃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理念,以“互联网+”、创客基地、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为核心的新型文化形式带动了整个教育生态的系统变革。我们应积极对此进行有效的权衡,在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进程中推进对其的创新研究。
衍生、移植、包装、抽取审美元素的传统手工技艺成为文创先锋。共享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质是创客教育的特征。高校通过研究提出实现传统手工技艺创客教育的思路和有效方法,为山东传统手工技艺创客教育发展研究提供了相对完整和清晰的依据,继而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创客教育在高校艺术群体教育中,主要是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和创造的方式进行传统手工技艺的学习和实践。
三、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和传统手工技艺的创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手工艺发展正面临着时代性与继承性的挑战。高校作为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和传承中的现实问题,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创客理念引入教育的关键在于把创意变成现实,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协作学习的精神,跨学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工匠精神[4]。
(一)通过高校与非遗的联姻,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特色教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要运用新思路、新形式。高校作为非遗手工技艺传承的天然场所,通过与非遗的联姻,能够增强专业设置的特色和灵活性,重构传统工艺类课程体系,突出创客课程,应用创客的核心理念,改革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框架结构,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度优化,创新贯彻实施创客教育精神,实现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学生创新创业、学校特色培养等多维统一。
(二)营造实践动手、技能拓展和尝试新技术的环境
创客教育注重“尚技重工”,引导学生体验3D 打印、基因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时下前沿科技,以激发学生对创造的热爱与探索,通过亲自践行、合作共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实践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作学习、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有效实现了创客教育的本质目标。
(三)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打造“现代学徒制”语境下的校企合作路径
创新高等艺术教育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发展路径,研究新型的人才培养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现代学徒制以高效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应打造“现代学徒制”语境下的校企合作路径。企业和传承人应转变观念,拓展传承范围和途径,从而形成合力,更好地开发地方性、传统性、创意性、手工性文化资源,实现非遗传统手工技艺进高校的实践探索,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深度链接。创新创业的思路很多,但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与非遗的深度链接,有望成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起点。
(四)探索、创新学校与民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高校的非遗工作始终应该注意到非遗的民间性。要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高校必须与民间建立深度联系,形成良性互动。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造型思维能力,高校、非遗传承人、学生、科研人员之间要创新方法,齐头并进,实现多维度互动,进而推动高等教育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继而推动高等教育和传统手工技艺融合的创新性发展,让高校始终把握住非遗的时代脉搏,站在深度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展开非遗工作,保障高校在这项工作中的文化品格。
(五)提高创客教育师资队伍质量
要实现创客教育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整合,就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艺术素质、有创新精神、能够开设创客课程、创新性指导学生开展创客活动的专业教师。因此,高校应极力打造高质量的艺术创客教师队伍,并把社会和企业资源引入创客教育,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创客教育提供支持。
结 语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要强调多学科内容的整合性、课程材料的前沿性、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性、专业和学科活动的实践性,构建“学生—手工技艺—市场需求”三者共生的生态系统,使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与传统工艺技艺文化高度融合。该研究拓宽了我国民间手工技艺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基于我国手工技艺文化优势和特色,深化非遗传统文化产业与教育产业融合,以促进我国手工技艺文化的快速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