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探讨
2021-11-28段晶
段 晶
(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成都 61001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人均GDP已接近“增长红利”的临界点(1万美元),经济增长换挡减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经济新常态阶段[1]。从目前来看,我国人口在全世界位列第一位,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经济新常态让中国经济朝着绿色友好型、技术进步型的方向不断发展,生产方式也日趋精细化与集约化,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全球资源使用效率,让整个世界都受益匪浅[2]。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环境监测则是环境保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有序开展环境执法现场监测工作,可将现有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发现,还可找出潜在的环保隐患,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了能够让环境执法现场监测工作得以有序展开,很有必要强化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进而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水平。
1 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环境执法现场监测工作,可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科学、精准的监测信息数据,且富有法律效力。通过这些监测信息数据,可将当前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有效呈现,并且还可动态把握住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通常而言,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可分为2大类,分别是监测管理与非监测管理。其中,非监测管理主要涉及到组织管理与人员管理等,监测管理则主要是统筹管理与环境监测业务相关领域内的工作。由于生态环境质量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故而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也就随之体现出来。
一方面,通过强化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可为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便于它们准确地制定决策,也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长远发展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再加上环境监测设备的日益先进,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社会对于环境监测的需求。从目前来看,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均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为了能够有效整治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更有必要强化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2 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难点
2.1 监测内容和要素
要想做到环境监测与执法有机结合,就需要考虑监测、执法双方的工作要求,做到监测内容多元化。监测要素也要考虑全面化,在编制监测方案时,一是以行业特征污染因子为主,二是以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污染因子为主。
2.2 采样方法
在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过程中,很有必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采样方法,最好能够选择国家及行业推荐的标准方法。但实际操作环节又往往会存在着监测时难以将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进行及时解决的情况,例如,在对高浓度的废弃样品进行采集过程中,通常都会受到吸收液性能、吸收液效率、采样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所采集到的环境监测样品精准度不高。鉴于此,很有必要在采集之前就要对相应产品的废弃浓度、工艺流程等进行熟悉和掌握,并且结合现场情况来对吸收液的总量与吸收液的浓度进行妥善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非目标污染物还有可能会干扰到污染物的监测工作,例如:对二氧化硫用电位电解法来进行测定的过程中,一氧化碳往往就会对电位电解法造成干扰,导致现场监测效果不佳,那么此时就需要采用其它的监测方法。
在开展环境执法现场监测时,还需结合监测项目分析方法进行样品采集,例如,《污水监测技术规范》“6.5样品采集”这部分明确规定了样品的采集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6.5.8其他要求这部分,还对部分项目的采样器具、采集方式等单独做出了要求,如本不该荡洗采样器具或容器的,结果需进行荡洗,比如动植物油类。
2.3 采样记录
在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过程中,采样记录是否准确、详细就直接关系到样品监测报告与样品分析处理等。鉴于此,监测人员需针对采集样品的类型来有针对性地制作完整的采样原始记录,采样表格尽量设计得详实。同时,由执法人员对采样现场情况以文字和音像(采样关键环节或者全过程)等方式进行记录,并且在第一时间将情况报送给实验室分析、报告审批等相关环节人员,确保可对环境执法现场监测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了解。
2.4 样品的保存与管理
环境执法部门需要加强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运输等环节的工作,结合样品的不同类型,按照相关监测技术规范或项目分析方法中对样品采集的相关要求来采取对应的保护策略,确保样品在监测时不会出现变质或者损坏的情况。例如:环境监测部门在样品保存和运输时,按照规范要求加入保存剂、采取冷冻、冷藏等方式运输,这样一来,既可降低采样量,又可确保样品质量。与此同时,要特别重视执法监测样品交接环节,样品交接时需要监测人员、执法人员、被执法企业人员三方在场,经共同确认后,方可进行样品运输。
2.5 不确定因素
在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过程中,监测对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要充分熟悉周边环境情况,确保不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以此来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强化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具体路径
3.1 强化现场环境监测人员的日常管理与激励
3.1.1 提升现场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强化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关键还是在于人,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所有工作才可取得进展。现场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为了能够强化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现场环境监测人员除了要达到日常工作的要求,还需要深入了解当前国内外环境监测的最新情况,环境执法部门很有必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将现场环境监测人员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最新的业务知识、相互分享日常工作心得体会。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环境执法部门还需要建立健全末位淘汰制,现场环境监测人员若不主动参与到培训学习之中,出现严重的“消极怠工”现象,那么就要予以转岗、辞退等;现场环境监测人员若表现优秀,对于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推进发挥出了积极作用,那么则要大力表扬,并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1.2 保障现场环境监测队伍的稳定性
要切实增强现场环境监测队伍的稳定性。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现场环境监测人员流动性较大,但是环境执法现场监测工作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从业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有效强化质量管理,若新人过多,那么必然会让环境执法现场监测的工作力度“大打折扣”,故建议结合环境执法现场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实行强制性从业年限门槛要求来确保现场环境监测队伍的稳定性。
3.1.3 加强专业资质管理
应该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定现场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资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现场环境监测人员参与专业资格认证考试,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制度。
3.2 现场监测设备管理
设备设施是强化环境执法现场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性能效果将直接关系到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而由于现场环境多变,监测设备的故障率要比实验室设备的故障率高很多,故而务必要加强现场监测设备的管理[3]。首先,需要指派专人来负责现场监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定期开展现场监测设备校准、检定、维修等,这样一来,既可提高现场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又可防止现场监测设备在使用环境存在问题,影响到监测结果。其次,在现场监测设备的使用环节,务必要确保现场环境监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的操作方法、操作标准来展开工作,不能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防止危害到现场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
3.3 优化监测点位与监测频次
3.3.1 优化监测点位
环境执法部门需要结合排污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监测点位,要在设施进出口、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出口位置、生产车间等多处设置监测点位,并且为了保障能够精确监测废气情况,可将废气监测点安置在废气处理设施的进出口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提高采样的准确性,可提前绘制样品采样点位图。
3.3.2 优化监测频次
环境执法部门除了在固定时段采集处理环境监测样品之外,还要结合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来对监测频次进行优化,确保不会出现采样样品监测误差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执法部门务必要妥善判断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的环境变化情况,建议采取多次采样、多次质量监测,以此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出现偶然误差。
4 结论
总之,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涉及面较广、工作量较大,有关部门需要通力合作,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共同做好此项工作,从细节处完善、从专业化方面努力,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环境执法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的作用,推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