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2021-11-28王成刚
王成刚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山东 青岛 266000)
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保证。当环境监测报告显示某项污染物可能对区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时,可以对该污染物质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环境污染加重。同时,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和控制措施,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1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述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对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进行监测并得出数据结果。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机构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综合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情况和主要污染因子,通过连续性监测和间断性监测,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保护区域环境质量[1]。
2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1 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污染因子监测数据,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环境保护管理人员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可以精准地掌握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和主要污染因子等,从而抓住环境污染产生的源头,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助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国家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和企业自行监测的不断推进,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等监测数据,从而通过生产工艺技术革新、控制生产规模等手段在生产和污染物产生当中寻找平衡点,促进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
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真实客观的参考数据,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可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需要真实客观的数据信息准确反映出周围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例如,通过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获取到精准的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因子数据,为环评报告编制提供真实且客观的数据信息。此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对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和有效治理,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在充分考虑环境监测获得的各项污染因子指标参数后,科学合理地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方案,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必要的参考指导,从而保证区域的环境质量[2]。
2.3 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方向
当前,我国存在诸多的环境问题,而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实时监测到环境污染的具体问题,为环境管理人员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实际方向。例如,环境管理人员在开展水体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具体工作时,都需要真实准确的污染因子监测数据作为技术支撑。如在环境空气监测中,及时地发现区域环境空气中存在的颗粒物污染,这样工作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保证区域大气环境的质量。因此,如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缺少了环境监测的有效开展,就无法及时发现环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会严重地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4 有效打击环境违法案件
部分工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保法律法规和污染物质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导致经营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未经过净化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甚至,部分企业为了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监管,选择在夜间私自排放污染物质,导致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的污染物排放浓度等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人员对企业污染物质排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人员判定企业在经营生产环节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提供依据和证据,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案件,提高了工业企业对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3 环境监测的发展措施
3.1 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环境监测工作对监测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而随着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现代化仪器设备不断出现和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监测单位要注重培养监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定期组织监测人员开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培训,将人员培训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以此提高人员对技术培训的重视度,并主动参与到知识、技能学习中,继而实现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注重监测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并通过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发挥。再次,积极推动监测单位、高校开展实践型人才教学,为今后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3]。
3.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依靠健全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科学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在将先进性的技术和设备引入到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针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对应的创新,使质控措施与新技术、新设备能够相匹配。在做好传统的精密度、准确度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基础上,需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全过程监测质量管控工作中。例如在监测过程中运用全过程的录像记录与审核,使各个阶段工作能够直接在一个大系统中形成备份,同时对某些可能经常出现的、严重的违规操作进行系统录入,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监测过程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内容,并有录像可以进行复盘,及时找到出错的环节,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3 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时性和全面化特点,加强对环境污染状况的监测,帮助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发现污染物质,保证突发性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同时,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要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构建监测数据网络,通过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平台,来促进部门之间的监测数据共享和分析,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果[4]。
3.4 做好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获取到大量的监测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区域生态环境是否存在污染问题,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实际含量。在对大量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时,需要严格按照区域和时间进行划分,再最后汇总分析出相应的结果,发现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因和相关规律,从而帮助管理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
4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工作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真实客观的数据,为明确环境保护工作方向和有效打击环境污染违法案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有效证据。同时,环境监测单位要重视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做好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强化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