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路径探析

2021-11-28杨丽杰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高校学生价值观

杨丽杰

(内蒙古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理论导向及教育活动中所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高等院校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是必不可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则更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更好的贯彻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实现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需要不断开辟教育路径,通过教育路径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见仁见智。

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什么的问题。如学者孙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二者在逻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遵循的原则问题。如陆敏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的思考》中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原则。[2]三是,关于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采取的对策的问题。关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较多,其中有学者的观点是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丰富、创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和关键;也有学者认为必须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及时进行沟通疏导,从而使学生向着美好生活出发;也有的学者认为,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组织校园实践教学,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目前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对策展开研讨并取得诸多成果。应该肯定的是,这些研究进展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理论成果支撑,并创造了难得的前提性思想资源条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软实力

当下社会,价值取向多元性导致人们思想,尤其是高校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类思潮的干扰。“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并存,价值多样而导致无所适从”[3],这也呼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地应当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与灵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认同并上升为信仰,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软实力。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信仰,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导向。而“信仰又是可信和确信的统一”[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激发和引导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热爱的理论导向,对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是培养新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提升,对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从而指导思想行为

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成员,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非常主要的。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引领教育活动向着更好、更快方向发展。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关乎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否合格、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是否发挥影响、国家是否长治久安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教育中影响非凡。一个国家需要有进步的价值观和民族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当下我国信仰的集中体现,是一国之“维”、一国之“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旗帜,是人民的精神家园。[5]因此,应该将这一观念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将其融入到对高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再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也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来指导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课程,它通过研究青年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及他们的言行举止,从而形成一般规律用来指导他们拥有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也有利于青年同学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就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也需要通过实践加深对真理的理解,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在高校中,课堂是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而辅之以相应的实践教育活动也是必要的,高校也应利用相关部门和组织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合一,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日用而不觉的境界。”[6]因此,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和满足于思想认识层面,必须努力将积极思想转化为行为,使高校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通过组织高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阅读党史人物传记、祭扫烈士墓、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充分利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革命先烈和模范群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素材,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校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吃苦的精神;通过系列读书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献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高校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健康成长。

(二)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适性教育,主要是“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逐渐满足个体的利益需求的过程,使个体逐渐接受和认同国家的各项主张及要求”[7]。坚持以学生为本,也即尊重个性的发展。马克思指出:“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只有充分展现人的个性,才能在为了满足各种需求中发挥主体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8]。可以看出,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体组成,需要充分发挥个体的价值。李慧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成绩,这也在于其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9]。而以人为本,在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即体现为以高校学生为主。即“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学习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10]。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重视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由此可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时代使命和任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综合系统的育人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辟新的途径。

(一)明确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关系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人才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理论指导,需要建立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解决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直接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的环境中,高校学生思想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

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的主流依然保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一些高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多元化,政治信仰迷茫、政治立场不坚定,道德观念模糊、责任感服务意识不强,价值取向扭曲、追求金钱和物质,诚信意识淡薄、喜欢我行我素,社会责任感缺乏、忽视雷锋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追捧不劳而获,团结协作意识较差、不喜欢合作共享,心理素质脆弱、容易走极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让高校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信仰,引导高校学生确立自己核心的正确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让高校学生自觉接受党和国家的培养,增强高校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自觉与自由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指导思想多元化思潮等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做斗争,从而引领当代高校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发挥价值观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政课体现了现在青少年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在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使得高校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具有理论导向作用”。[11]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

(二)灵活运用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养成,更加有效的开发学生潜质,发挥学生的价值。“青少年热烈地寻求与别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他们也乐于与别人融在一起,在灾难面前承担社会责任,甚至为此付出代价或个人的利益的牺牲等”。[10]大的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而校园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区域,是潜移默化影响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重要场所,沐浴着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看出,通过学校的职能部门,充分开发学校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也是有力宣传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因此,理应好好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促进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校大学生教育离不开各科老师的悉心教导,尤其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更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发动者,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沿,基本职责即是教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为亲密和直接的。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思想品德和举止言行、尤其是其人生理想信念对学生产生直接、深刻的影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既要有学识魅力,也应具备人格魅力,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高校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并在师德建设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提升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水平,使其以自身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自身具备的知识水平教导、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努力学习,注意自己的言行,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有生力量,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新时代党和国家迫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完成自身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扎实的理论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春风化雨、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同,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现阶段和将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至今发展和凝炼而成的思想理论精髓,更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事业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须臾废离的指导思想。高校学生是新时期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尤为需要对其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基本载体,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要媒介。因此,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融入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实现对高校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引导。

猜你喜欢

理论课高校学生价值观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我的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价值观(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