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谈红旗渠精神对党的建设的意义
2021-11-28翟传增
翟传增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关健词]习近平;红旗渠精神;党的建设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干旱缺水、贫穷落后的面貌,用钢钎铁锤等最原始的工具,苦战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不仅一举解决了困扰几十万林县人民的生存危机,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其中比较集中的有三次,每次都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深刻的含义。学习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习近平一谈红旗渠精神
一谈红旗渠精神,强调要把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等这些革命创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谈到红旗渠精神。从他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他深邃的视野和宽广的情怀,更可以感受到他对红旗渠精神的精辟论述和高度肯定。第一,高度肯定了红旗渠精神的历史文化意义。认为红旗渠精神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和古老的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成果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高度肯定了红旗渠精神的革命文化意义。认为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我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其用词之重、用情之深,令人感动。首先,强调了红旗渠精神永久的生命力,认为红旗渠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感染力,永远会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第三,高度肯定了红旗渠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首先,习近平认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时代一定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而传承和弘扬的关健是要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转化为河南人民“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鼓舞下,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局面”[1]的无穷力量。为此,在讲话结束时,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政之道贵在实干”[1],足见其对干事创业的高度重视。其次,对革命精神的学习必须要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任何精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制度、文化等因素,在时间的长河里由于环境的改变,有些精神逐渐被历史所湮没而有些则可以万古长青,关健是其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能否为我所用。因此,习近平同志要求,继承与弘扬红旗渠精神绝不能因循守旧,一定要焕发“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用以滋养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才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1]。这也是习近平同志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具体体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习近平同志在谈及红旗渠精神时,一是和诞生于河南的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相提并论的,并非单单强调某一种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观,也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等历史文化精神时也要树立整体意识,不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或某种精神,更要时刻警惕为了强调某种精神而偏废甚至贬低另一种精神的不良倾向。二是在这次谈及红旗渠精神时,特别突出强调的是其“革命创业精神”的特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而谈。这一方面和习近平同志自梁家河一路走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创业精神和实干品质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习近平同志到河南代表团谈话时的2011年是中原经济区刚刚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健时期,也是河南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习近平同志此时强调“革命创业精神”,充分体现了他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和给河南鼓劲加油的良苦用心。因此,我们要完整准确地学习习近平同志对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而不能有所偏颇,更不能断章取义,但遗憾的是目前所见的研究文章几乎都是把“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这样的话做为习近平同志的原话加以引用或阐述,这种既忽略了习近平同志的整体历史观又忽略了习近平同志着重强调的“革命创业精神”的做法,必须改变。
二、习近平二谈红旗渠精神
二谈红旗渠精神,强调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保证。
2014年3月至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河南省兰考县,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并视察了郑州等地。期间,他三次谈到红旗渠精神。
第一次是2014年3月17日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时,习近平问:“河南现在一个焦裕禄精神,一个红旗渠精神,还有什么精神?”[2]
“愚公移山精神。”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杰不约而同答道。[2]
第二次是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的。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在哪一步都不会过时”[3]。
第三次是2014年5月10日,在视察开封、郑州之后的讲话时,习近平说:“河南有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还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一些先进经验,希望你们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保证”。[4]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谈红旗渠精神。2014年在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进行的基础上,中央决定自1月份起在全国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确保活动效果,中央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各选择一个县,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示范带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根据中央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把河南省兰考县——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精神的诞生地做为自己的联系点,在3月至5月两次到兰考县及开封市、郑州市指导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以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实践载体,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3]。同时还三次谈到红旗渠精神。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每笔都透着作者作画时之娱心悦性,赏者也不自觉被其带入画中,享受他作画时的心境。倪云林《渔庄秋霁图》,那一眼便识的清秀简练,一木一石皆有千岩万壑之趣也,简简单单几株瘦树,些许枯枝,几点干叶,几笔沙渚,几处远山……简单清幽,一如其心境,简之少之洒脱之。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可以看到: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旗渠精神印象深刻。在3月17日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时,他主动询问一同参观的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学员:“河南现在一个焦裕禄精神,一个红旗渠精神,还有什么精神?”[2]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的熟悉不言而喻,但此时他在与学员交谈时,不仅主动提到焦裕禄精神,还同时提到红旗渠精神,可见他对这两大精神的熟悉和关心,也可以深切感受到在习总书记的心目中这两种精神对河南、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第二,红旗渠精神是我党红色精神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焦裕禄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都是共存的。第三,同2009年第一次谈到红旗渠精神时一样,他再次强调了红旗渠精神的重要性和生命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在哪一步都不会过时”[3]。第四,强调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这是这次谈话的主旨和重点:“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保证”[4]。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八大之后在全党进行的第一次党性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布置、亲自指导、亲自示范。中央要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5]。
三、习近平三谈红旗渠精神
三谈红旗渠,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陪同下,先后来到信阳、郑州等地,深入革命老区、农村、企业等,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在听取河南省工作汇报时,习近平说:“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主题教育,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谈到红旗渠精神。
这次谈话是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前夕进行的,在这次谈话中我们除了再一次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红旗渠精神的高度评价,对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等我们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谱系的高度重视,对如何把我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发展成果的高度关注外,还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河南之行的深刻寓意:第一,在电影《以革命的名义》中列宁有句著名的台词:“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2014年12月13日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习总书记这次河南之行的第一站选在信阳市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目的“就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6]。
第二,教育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近平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6]。
四、习近平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对党的建设的意义
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但红旗渠精神却未因岁月流逝而褪色、未因时代变迁而黯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基于红旗渠精神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期,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持续强化务实重干,确保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靠一钎一锤、车推肩扛修建起来的红旗渠正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务实重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保持和弘扬务实重干的作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红旗渠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务实重干,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党成立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最初的50多名成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跃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正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务实重干的结果。务实重干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一个务实重干的人能够在工作上履职尽责,踏踏实实,有干好工作的愿望和力量,在其位谋其事、在其职尽其责。务实重干也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一个务实重干的人能够有担当、敢负责、冲在前、做表率,在工作中体现责任,体现忠诚、体现党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克难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拿出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拼劲、韧劲和干劲,勇于担责、担难、担险,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努力奋斗、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不断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但是,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在务实重干方面做得还有差距。有些党员干部在执行政策、制定决策时,求稳怕乱、消极无为、不敢担责、不愿尽责,遇到矛盾和挑战性工作能躲则躲、能拖则拖;有些党员干部专业素养和能力跟不上时代节拍,工作开拓性、创新性不强,习惯用老办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有较强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意识,对自身要求不严、贪图安逸、搞特殊化等等,这些都和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相背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要把握好大有可为的机遇和应对新时代的挑战,需要每名党员干部在这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务实重干,奋力前行。要抓好务实重干,一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工作,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实打实干,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遇到困难不退缩、获得成就不骄傲、遇到委曲不抱怨、面对困难敢为先,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干好、干漂亮、干出色、干出成效。二要斗志昂扬,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改革勇气、浩然正气,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抢抓机遇,不达目标绝不收兵,不达效果绝不罢休,以决战的姿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要以身作则,自觉走在前头、干在前头,要以上率下,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勇于争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带头弘扬斗争精神,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要担当作为,“做难事必有所得,挑难事必有作为”,面对难题顽疾,不躲、不绕、不拖,敢于碰硬,敢作敢为;针对矛盾问题,要敢于亮剑交锋,该拍板的时候敢于拍板,该决策的时候果断决策,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就像杨贵一样,即使丢了“乌纱帽”,也一定要把渠修好。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主线。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7]红旗渠的建设也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品质。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做出带领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决定正是因为他们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知道缺水是林县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是事关林县人民生存的问题,他们深知,要让全县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必须彻底解决缺水的问题。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依靠人民群众,是红旗渠建设成功的经验,也是我们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在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法宝。
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生命和力量所在,是党的最大优势,也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所在。林县历史上也有过修渠的记载,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永久解决了林州缺水的历史。纵观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这正说明了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深刻表明了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党也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了党章等重要文件之中并一以贯之。现阶段,我们党依旧保持着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慰问、访贫问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郑重承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二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8]。
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但是,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高高在上,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有的开展工作没有从群众角度出发,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不够,上级安排什么就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在做群众工作时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尊重群众感情,不考虑群众感受;有的把为百姓服务作为一项要求、看成一项负担,对群众缺乏深厚的感情。还有一少部分价值观错位、权力观扭曲,一门心思当官做老爷,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甚至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欺压百姓。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的、局部的,但其实质都是偏离、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淡忘甚至丢掉了人民立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9]。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一是坚定宗旨意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清醒认识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10],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二是改进工作作风。要坚决克服“四风”,密切联系群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正沉下去,静下心,摸实情,出实招,以诚恳的态度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努力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三是持续破解难题。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听取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思考、谋划、推进工作;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多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多干顺民意、得民心的事,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四是坚持从严治党。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既要治标,又要强化源头治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大力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红旗渠不但解决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还改变了林县城乡面貌,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它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作为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林县,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谱写了辉煌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使林州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发展成全国文明城市的新林州。反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无不说明,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没有优良的传承、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迅速土崩瓦解。红色基因蕴含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热爱国家、敢于担当、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精神品格,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将进一步唤醒和坚定党员干部初心和使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进一步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红色基因也根植于时代的伟大实践,告诉了我们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红色基因也承续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核,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将进一步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与发展方向,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但是,依然有部分党员干部背离了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思想和要求。一些党员干部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热衷算命看相、求神拜佛;一些党员干部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一些党员干部崇拜西方文化、西方节日、生活方式等,大肆宣扬西方主流价值;甚至一些党员干部认可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否定中国近现代史、新中国历史、党的历史,诽谤英雄烈士,混淆是非,这些都需要我们警惕。
红色基因凸显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和建设史,是回击那些糟粕文化强有力的武器,是展示我们党奋斗历史的鲜活教材。新的历史时期,越是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广大党员干部越应恪守初心,牢记使命,越要继续大力弘扬传承红色基因,从学思践悟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是要在加强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学习本领,夯实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深入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思想的升华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二是要在担当作为中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创业奋斗的历程,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走好新的长征,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在激励奋斗的历练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三是要在与时俱进中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红色基因贯穿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来,大力弘扬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力量,在丰富、构筑、阐发新的时代内涵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四是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是红色基因得以延续的根本动力,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要不断适应传播规律,创新理念手段,丰富载体运用,不断赋予红色基因新内涵、新形式,激活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推动传承工作与时俱进,在焕发时代光芒的创新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一种精神凝聚一种力量,一面旗帜引领一个时代。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务实重干,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让红旗渠精神在党的建设中焕发时代风采、彰显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