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菌核病防控技术要点
2021-11-28韩国辉
韩国辉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每年在全国果桑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在30%~90%,有的地区甚至颗粒无收,给果桑造成毁灭性危害。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生产措施防控果桑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
1 果桑菌核病发病时期
重庆的果桑菌核病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发生,整个发病时期为2—5月。
2 果桑菌核病危害症状
果桑菌核病俗称果桑白果病,主要由桑葚肥大性菌核病病菌、桑葚小粒性菌核病和桑葚缩小性菌核病等三种病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桑葚感病后会失去应有的红紫、滋润、光亮状态,呈乳白色或灰白色,质地坚硬,中心有一块黑色坚硬的菌核,有腐烂臭味。
3 果桑菌核病发生规律
菌核在感病桑果落地腐烂后进入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后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从而感染果实。
4 果桑菌核病防控方法
4.1 优选品种、差异种植
果桑品种较多,每个品种对菌核病的抗耐性不一样(比如长果桑、红果系列、白玉王、桂花蜜等品种抗性较强),成熟时期也有所差别,因此,在建园时,可以适当选取多个差异化的品种进行种植,避免单一品种造成毁灭性危害和损失。
4.2 标准定植、合理修剪
按照果树种植标准进行定植建园,实行宽行窄株定制模式(1 ~1.5 m×4 m),降低种植密度,便于果园管理和通风透气;合理修剪,开花前或开花初期,可以对下部枝条、密弱枝、枯枝、病枝等修剪疏除,既可以控花控果,也可以增加树体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
4.3 土壤深翻、排水降湿
重庆春季多雨潮湿,气温回升又容易导致病原菌生长和传播,必须及时对果园进行排水降湿,保持果园一定的干燥度。土壤深翻也可以明显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在春季进行土壤深翻压埋,深度要在10 cm 以上,才能起到破坏病原和阻断传播的作用。
4.4 加强检查、清除病果
果桑菌核病病原是由少到多不断积累的,因此要提高防病意识,加强检查,及时清除树上和掉落到地上的早期病果,在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防止来年再侵染。
4.5 短期避雨、地布覆盖
在果桑萌芽、开花到果实成熟期间(2—5 月),采用简易避雨棚等设施对果桑树体进行避雨处理,减少花果与雨水接触,降低花果湿度和被菌核病菌危害的概率。在树体两边或整个果园地面覆盖园艺地布,阻断菌核孢子到花果之间的传播途径,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传播危害。
4.6 选准时期、合理用药
在果桑菌核病发病期,合理使用药剂进行喷施,可以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在开花初期病原孢子开始传播时进行药剂喷施。药剂可以选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新型杀菌药,进行单独或混合喷施,每隔5 ~7 d 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 ~3 次,采果前20 d停用,确保果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