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昌寿:做好农技服务助推农民增收

2021-11-28尹江君

电脑迷 2021年3期
关键词:渝北区青龙柑橘

尹江君

渝北区科协

今年56岁的邹昌寿,是渝北区大盛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大盛镇科协兼职秘书长。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邹昌寿积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努力在科技致富路上用功用力,为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应有贡献。

推广柑橘种植技术

邹昌寿是学农业专业的科班生,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曾先后在渝北区永庆乡、明月乡、大盛镇工作,长期坚守在农技岗位一线。

通过多年的柑橘种植,邹昌寿掌握了大量实践经验,成为大盛镇首个获评高级农艺师职称的技术人才。此后,他经常受邀到区农业推广学校和各大中专职业院校讲授柑橘种植技术。

成名后的邹昌寿没有忘记学习农业科技、造福家乡群众的初心。为了提高果农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他积极向镇领导申请,每年组织3 至4 期免费果树种植培训班,给农户普及果树种植技术和教会他们日常管理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邹昌寿针对不同时期果园、苗圃的栽培管理特点,主动上门对果农进行现场指导和灾情调查,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群众柑橘修剪、病虫害防治及土、肥、水管理,让果农能够及时学到管用的技术。

近年来,在邹昌寿的指导下,当地的柑橘种植技术得到普遍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

科技助推智慧果园

“以前干农活,全靠肩挑背扛,爬坡上山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效益低、产值低。”邹昌寿说。渝北区农村普遍属丘陵地带,山丘多、田土少,被农民形象地称为“馒头山”“巴掌田”,成了制约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邹昌寿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

2018 年,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盛镇青龙村实施宜机化整治土地156.7 万m2,建立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大面积栽种柑橘。消息一出,邹昌寿主动请缨,申请调任青龙村当驻村干部,负责水果基地的技术指导。

由于青龙村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是全区的首个试点基地,只能成功。邹昌寿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此他倾尽全力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把控。为找准种植方向,邹昌寿先后前往潼南、贵州赤水等地参观考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当地的地势、气温、土壤条件,最终将目光瞄准具有地域性、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的大雅、8号血橙、明日见等优质柑橘品种。

为了实现果园的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管理,邹昌寿专门办起了培训班,培训出了专业农机操作手、除草施肥和果树管理等多支队伍,使他们成为现代化新型农民的带头人。

在邹昌寿的全程帮助下,青龙村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的目标设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把闲置土地变成智慧农场。如今,青龙村拥有各类大中小型农业机械100 余台,逐步实现由粗放式作业向精细化耕作转变。2021年柑橘将进入丰产期,预计实现产量6 600 t,产值将达到4 000 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万元以上。

在渝北统大路沿线,无人机低空飞行喷洒农药、割草机快速转动除草、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正常运转施肥,经果林一片繁忙的农耕场景,正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青龙村也被评为了渝北区现代化示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邹昌寿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靠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科技知识帮助群众走上小康大道,体现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信仰和担当,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猜你喜欢

渝北区青龙柑橘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未雨绸缪快响应 多措并举固防控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全方位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渝北区中医院参加第二届心肺复苏急救全国技能大赛获佳绩
如果我有剪刀手?
少林功夫拳(三)
我是一个“女汉子”
小青龙说“角”
青龙现身记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