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质量控制的优化方法分析
2021-11-28曹培启
曹培启
(滕州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枣庄 277500)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各类农产品在种植与管理中会使用过多的化肥、农药,尤其是一些反季节的农产品,其在种植与管理中还会使用较多的激素、农药、催熟剂等,使农产品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部分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土地中的金属铅、镉、汞、砷等超标,造成农产品重金属污染,进而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通过对食品与农产品的检测,相关人员能够通过药效试验、残留试验、环境影响试验等分析,综合评估不同食品与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情况[1],避免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与农产品进入市场。鉴于食品与农产品检测质量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注重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质量控制问题的分析,并从多角度采取措施,保证食品与农产品的检测质量。
1 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技术方法落后
目前在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需要使用较多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食品与农产品的检测质量。部分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使用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造成实际食品与农产品的检测质量一般。比如在食品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检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使用率较高,同时也包括银盐法测定食品与农产品中的砷,尽管该操作方法较简单,但检出限过高,如果是低于检出限的重金属污染物,则无法检出[2]。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与农产品重金属检测中也有应用,但是在使用中由于部分金属检出限较高,同时不能完成多种重金属的检测,因此,该方法不利于实际食品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技术的落后必然会影响到实际的检测结果,可能将一些本身不合格的食品、农产品等判定为合格,进而对具体的食品与农产品检测质量造成影响。部分食品与农产品在检验中,若检测技术更新不及时,不能及时通过新技术代替传统实验室的检测技术,会造成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效率、准确性等长时间没有优化。
1.2 缺乏对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
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较大,此阶段做好不同仪器设备的管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如部分检验结果对使用后的仪器设备没有注重日常维护,会造成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的不同检测结果数据出现偏差,检测真实值与仪器检测结果超过误差允许范围,使不合格食品与农产品被当作合格食品进入市场流通,进而对购买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部分仪器设备在使用中需要定期校准,但是因为管理不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期间未进行有效校准,造成在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仪器本身的精准性存在问题,使检测结果和检测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1.3 忽视对检测中试剂耗材等的管理
食品与农产品在检测中还需要使用较多的试剂与耗材,这些也是保证食品与农产品检测质量的关键。比如质控物质超过有效期或者质控物质保存不当失效,部分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使用的水不符合要求,对其参数缺乏试验分析等因素,均会造成因试剂耗材选择不当影响到整个食品与农产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4 检测环境处理不到位
食品与农产品在检测中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部分实验室在管理中,忽视实验室内的环境管理,使环境因素对实验室内、仪器设备以及检测结果等产生影响,进而造成食品与农产品检测质量控制不到位。
2 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质量控制优化方法分析
2.1 注重各类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的使用
食品与农产品在检测中应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检测技术,明确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综合性选择出能够满足检测要求,且技术可靠的检测技术方法。如在食品与农产品重金属检测中,需要考虑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要求等。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如在食品与农产品汞、砷、硒等重金属检测方面,可选择原子荧光光度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重金属快速检测试纸方法完成食品与农产品中不同重金属的检测,其不仅耗时少,而且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机构如果条件较好,还可以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方法[3],该方法仪器设备造价高,不过在具体使用中检出限低、检测分析耗时少、灵敏度高,能够同步完成食品中多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
近年来,CT无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也得到了应用,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还可以使用CT无损检测技术。从具体应用方面分析,CT无损检测技术可确定出不同食品与农产品的微观结构,了解不同食品或农产品的内部缺陷。针对常见的蔬菜、水果等,通过CT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得到对应冰晶孔隙与分布图像,对评估不同蔬菜、水果的营养成分破坏情况以及指导不同蔬菜、水果等保存具有重要价值,其能够发现蔬菜、水果等在保存中出现的微观变化,有利于发现长时间保存蔬菜、水果等发生的质量改变,对避免食用变质蔬菜、水果,保证饮食安全至关重要。CT无损检测技术还能应用于不同蔬菜、农产品的鉴别,通过CT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发现富士苹果细胞间隙呈现出多孔结构,爵士苹果细胞间隙数量则较少。
针对食品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可使用分子印迹聚合物技术、多相萃取技术、QuEChERS技术[4]等进行前处理,保证食品与农产品前处理阶段的质量。针对食品与农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技术,可推广使用单极质谱检测技术、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通过前处理技术与检测技术的合理选择,提高对食品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质量,避免农药残留超标食品与农产品进入市场。
从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技术方法更新不及时方面考虑,建议定期对实验室的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无更新进行评估,了解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之处,及时更新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技术标准、操作要求,验证新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验证无问题后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使新的技术方法能够持续性地在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得到应用。
2.2 规范常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不同食品与农产品检验中需要有专人负责实验室内各类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且有明确的责任人。①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等要求落实日常管理[5]。结合常见的食品与农产品编制专用的检验操作技术规范与作业指导书,灵活性开展不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②综合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定期对不同仪器设备开展校准工作,尤其是在不同仪器设备使用时间较长或者重新移动位置后,都需要考虑使用与移动对仪器检测精准度的影响,做好及时校准。③部分仪器设备在使用中还会伴有零部件的磨损,影响到食品与农产品的检验质量,需要尽早做好磨损零部件的更换工作。④注重日常维护,减少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故障率。通过文件的形式对仪器设备使用进行明文规定,考虑实验室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依据不同食品、农产品状态、仪器设备使用温度与湿度要求等加以管理。⑤针对投入使用的新型食品与农产品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方法,都应做好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便于操作人员尽早掌握新型设备与仪器的规范操作,减少因违规操作而导致的仪器故障风险,消除违规操作对食品与农产品检测造成的影响。⑥食品与农产品仪器设备在使用中还需要注重使用记录,相关人员在使用前与使用后需要做好详细记录,为不同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参考,如使用频率较高的情况下,维护与保养周期应缩短,反之,可适当延长维护与保养周期,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与经济化。
2.3 注重检测中各类试剂耗材的科学管理
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需要明确不同检测项目所需要的试剂、耗材、试剂用量等。针对新购置的试剂耗材,必须要完成验收。部分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精密仪器所使用的试剂,必须要进行试剂验证。标准物质必须要有相应的证明材料,并符合GBW或GBW(B)的级别要求,明确标准物质GBW、GBW(E)、BW、GSB等区别,避免出现质控物质误用问题。①相关人员应严格参照《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16)要求完成标准溶液的配制。②标准溶液在配制完成后还需要科学保存,如遮光保存。③标准溶液外部需要有对应的标识与标准液信息,通过定期检查,避免因保存不当失效或过期的标准溶液使用到试验分析中。④针对部分易燃易爆、有毒等试剂,需要有专门的保存区域,做好使用的台账记录。⑤《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中对使用水给出了具体要求,使用水需要对水的pH、导电率等参数进行检查,评估其是否可用于试验分析中。⑥对实验试剂、耗材等加强管理,避免因为试剂耗材不合格影响食品与农产品的检测质量。
2.4 多角度加强检测环境管理
食品与农产品在检验中,不能忽视环境因素对整个检验结果的影响,环境因素也是提高食品与农产品检验质量的关键。相关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内常用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的要求,除了基本的电压、电流外,温度、湿度、通风、灰尘、照明等都是必须要满足的条件。针对有严格限制的温度与湿度仪器设备,具体检测中必须要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湿度,使其满足仪器检测要求,同时,相应的做好使用期间的温度、湿度记录;食品与农产品检测前需要称量,而天平属于精密仪器,必须要防尘、防潮,保证台座稳定,避免晃动或者振动。能够产生影响的仪器设备需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尽可能不要将其置于同一房间,做好常量分析与残留分析的物理分隔,确定出实验室内污染区、过渡区、洁净区等。操作人员需要佩戴口罩、面罩、手套等。
3 结语
明确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质量控制影响因素与存在问题,才能够根据影响因素运用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保证食品与农产品的检测质量,综合性提高食品与农产品检测质量,达到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实际在食品与农产品检测中质量控制优化方面,需要视情况运用新型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技术,做好不同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注重环境管理以及试剂耗材管理,保证检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