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标准化在生产加工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2021-11-28孟祥兆
孟祥兆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枣庄有限公司,山东枣庄 277000)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都对食品安全予以高度重视,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也逐渐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经常发生,对我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标准化生产加工可以保障食品质量,将其应用到食品领域,可以促进食品的规范生产,而且便于监管食品质量。
1 生产标准化的作用
我国近几年经常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生产加工食品期间,没有以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和法律为基础。标准化生产可以为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企业只有建立标准化制度,才可以使食品安全得到根本的保障。
1.1 生产标准化可以促进食品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食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想要维持自身的优势,就必须做好对自身生产体系的标准化建立。企业应当充分应用科学技术,作出更加细化的分工。目前在加快生产加工速度的同时,更需要保障食品的质量,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管理体系,划分好各部门的职责,在食品生产加工期间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来控制食品质量,如此可以为食品质量提供保障,这些都属于最基本的标准化生产加工内容。因此,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加工是食品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前提[1]。
1.2 生产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做好对相关操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等的规范化制定,可以使企业管理工作和生产加工作业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从而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标准化生产可以使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具有现代化的特征,使其生产加工质量得到更有效地保障,同时使其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作为监管部门,在企业刚投入批量生产时,首先就应该督促企业搜集和制订相关的技术标准,建立和完善以产品标准为中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标准化工作机构,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对有条件的企业,帮促和指导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并予以有效运行,以确保产品质量出厂合格率达标。
1.3 生产标准化可以促进生产加工质量的提升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通过提升生产加工质量为食品安全提供基本的保障。建立标准化生产加工体系,可以加强企业自身的素质,同时,在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员工对食品质量的重视,员工的生产活动应当以企业规章制度为基础,员工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生产加工技能,还应当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企业想要实现标准化生产,就应当在各生产环节遵守相应的规范要求,标准化生产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生产加工,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保障。同时,建立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自身的食品种类,使食品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2]。
1.4 生产标准化为安全监管提供基本保障
监管部门通过监管食品安全,为食品安全提供基本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属于系统工程,再加上食品种类繁多、人力资源有限、先进检测手段缺乏等问题,监管部门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期间,应当以标准化生产加工为基础,如此可以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便于食品种类的区分监管,使监管工作更具实效性。
在监管食品安全期间,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食品安全是否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期间应当以相关的国家食品标准为基础。然而,目前依然有一些食品企业仍未建立相应的生产标准。所以,相关部门或企业必须建立食品生产标准,以促进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工,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工作,建立更明确的食品监管目标。
由于我国有许多类型的企业都参与了食品生产加工,如果生产加工作业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就无法为食品质量提供有效地保障,监管部门也无法获取到有力的监管依据。因此制定标准化体系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不仅便于实施监管工作,还可以使食品安全得到更有效的监管[3]。
1.5 生产标准化为安全监管提供监管依据
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期间,应当以国家目前的法律法规作为主要的执法依据,保证监管程序、监管方法和监管规定的合法性。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期间,最关键的技术依据就是标准,如果缺乏标准,就难以界定食品质量的安全性。
国家行政机关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期间,更应当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以保证质量安全规范和水平的统一性,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饮食保障。例如在管理食品添加剂时,可以结合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该标准从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方面,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香料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监管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关键的法规支持。再如,在建立市场准入制和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时,所采用的食品技术标准也应当具有通用性,且与食品自身有关。在监管各食品企业时,更应当结合相关标准,以相关标准为依据,监管企业的生产销售工作,监测其产品质量,清理整顿和规范小作坊,排查假冒伪劣食品[4]。
2 国内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一些弊端
2.1 食品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从整体上来说,国内目前的食品标准化发展还不成熟,这是食品安全问题的诱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在建设食品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将食品供给量作为工作的重点,然而却没有制定相应的要求和规定来保障食品安全等。例如与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相比,我国农药限量标准的数量并不充足,美国有10 000多条标准涉及了农药限量内容,600多种标准内容与农药有关;日本有60 000多条标准与农药限量有关,600多种标准内容与农药有关;欧盟有40 000多条标准涉及了农药限量,其中有400多种标准内容与农药有关;我国只有500条标准中涉及了农药限量,其中只有140种标准内容与农药有关。根据这一数据可以得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依然较大[5]。
2.2 没有统一和协调好食品标准的制定
国内目前推出的食品标准有6 000项,其中有51%的行业标准经过了各部门批准,各行业对同类食品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在制定食品标准时并没有做好统一和协调工作。此外,我国负责制定食品标准的各个部门之间并未协调统一机制,使得各标准间出现矛盾、交叉和重复等现象。
2.3 缺乏食品安全标准
相关部门很早以前就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公布,食品加工领域在经过不断发展后,也对该法律作出了一系列的完善。例如,限制了污染物的数量等。此外,该法律中还规定了一系列与食品有关的内容,例如检验方法和安全标准等。目前,食品加工行业将其作为唯一的法律依据,但食品安全标准目前仍然不能覆盖全部的食品类别[6]。
3 标准化的具体应用措施
3.1 建立标准化管理规范
企业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技术和规范的不断完善,对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的落实和有效应用,可以高质量、更安全地生产加工食品。因此,企业应当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特色,创建与自身更加相符的标准化技术,并将其用于生产加工食品,如此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对生产加工技术的有效掌握,进而更加安全地生产加工食品。
3.2 强化执行标准化管理体系
企业在完成用于管理生产加工技术的规范标准之后,应当在管理食品生产加工期间,加强对标准化体系的执行,并为生产加工技术制定合理、规范的标准化流程,并随时跟进标准化体系在生产加工技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更加有效、科学地管理生产加工作业,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监管食品安全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人员应当核查企业的执行标准,督促检查企业制定的执行标准,并做好分析和对比工作,及时整改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本部门技术,有效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咨询服务,保证企业对相关技术标准的认真执行,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为食品质量提供安全保证[7]。
3.3 标准化培训检测人员
在整个市场经济中,保障食品安全,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人员,再加上经济市场规模较大,涉及了许多企业,如果仅借助监管部门的力量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必定会在工作期间遇到各种问题,而通过对计量检测法的科学使用,不仅可以更加高效地检测食品质量安全,还可以获取到更加准确、可信的检测结果。因此,监管部门应当为负责相关人员提供定期培训,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获取到更加准确的食品质量安全报告。
3.4 快速更新生产加工仪器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部分企业实现对投入成本的有效降低,大多会缩减研发技术的资金和采购设备所需的费用,一些旧型号的仪器设备长时间没有得到更新,此类设备大多无法实现对数据的准确测量,也无法使生产加工作业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食品出现各类质量问题。因此,企业在生产加工食品期间,应当结合标准化的原则,做好对现代化仪器设备的选择,并结合实际需求,做好对仪器设备的定期更新,如此可以加强企业标准化生产加工食品的质量,并达到市场要求,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3.5 食品生产综合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提升
产品在经过生产加工之后,应当接受一系列的质检程序,因此企业应当以综合能力为重点,培养好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人才,制定完善的体系来监管食品质量。同时,在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企业应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检测体系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4 结语
标准化生产加工作业可以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食品企业应更深入地认识标准化体系,认真研究标准化体系,加强自身标准化意识。市场监管部门应对标准化技术进行充分运用,并使标准化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食品企业应当保证食品的高质量生产加工,避免食品在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问题,进而避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