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11-28杨艳梅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环节食品消费者

杨艳梅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云南昆明 650100)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回顾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历程,从1949年到1978年,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内,所出现的食品质量、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因为食品的生产加工受到当时的生产技术、经营条件等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人们普遍对饮食卫生、食品安全知识的匮乏所导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逐步深刻转型,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瞩目,同时也成为一个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2004年,在卫生部通报的381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因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有140起,占总数的37%[1]。2008年的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是我国食品安全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 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 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 579人,死亡4人。经此事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大大地提升了,关注群体从知识阶层、城市群体扩展为社会多数阶层多群体。2011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双汇集团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令网络舆情热度瞬间高涨。同年4月,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沈阳毒豆芽事件相继爆发,网络舆情热度再度攀升。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18 614起,平均每天发生51起[2];2018年食品热点事件中食品安全占32.2%,食品谣言占17.6%,行业监管占9.3%,食品健康占8.5%。其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达到51.21%[3-4]。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并在我国各地陆续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最终溯源结果来看,有来源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有源自厄瓜多尔进口的冻虾,有源自巴西的冷冻鸡等,冷冻海鲜也随之登上热搜。诸多食品安全事件,导致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逐渐降低。

2 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增多的多方面原因

2.1 源头污染难控制

从源头上看,污染源能顺着工业产业链传导到农业产业链,如低品位磷矿里的重金属就是污染源,它会随着化肥的施用被投放到目标土壤里,然后利用土壤的富集作用,毒性或含量慢慢增加,最终被作物吸收,污染源也就从农产品传导到了人的身体里。农药、兽药里也同样存在的类似的问题。这类重金属物质密度大于4.5 g/cm3,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和锰等大约45种金属元素进入人体后就会在身体器官中进行富集。例如砷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可蓄积于肝、肾、肺、骨骼等部位,到达一定量以后,人体就会表现出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抢救不及时可造成中毒者死亡。另一种情况,污染源来自土壤自身发育的母质或随污染水、随大气、随人为活动间接进入到土壤里或水体里,最终也被传导到人体里。此类农残、药残及土地污染导致的源头污染,短期内是难以化解的。

2.2 冷链物流卫生标准低

从仓储、流通环节上来看,当食品在存储运输过程中,不法商贩会直接使用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达到保鲜的效果。例如,防腐剂亚硝酸盐、福尔马林的使用,消毒剂孔雀绿石的使用,不少水产养殖户及渔民会使用孔雀石绿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用来延长鳞片受损的鱼的生命。在运输途中的食品还有可能携带并成为传播病原菌的载体,如新冠病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由此导致我国在冷链物流环节上的疫情防控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2.3 食品加工不合格

从食品加工环节上看,在加工过程中违法使用添加剂或产生新的有害物质以致达不到合格标准,如违法添加吊白块、甜蜜素、苯甲酸等。这些防腐剂、添加剂主要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影响新陈代谢,表现为诸如老年痴呆症、记忆力衰退,甚至是致癌。

2.4 安全消费意识淡薄

疫情虽然过了高峰期,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后疫情时代,很多消费者改变了消费的习惯。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调查报告显示[5],有六成多的受访者选择到超市或便利店购买食品,但同时也有四成多受访者选择网上购买食品,然而大多数受访者购买食品时不仔细查看有关证照情况,经常查看证照的受访者不到一成。

2.5 监管能力与现实情况不匹配

监管能力尚难适应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的新特征需求,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滞后,良好健康的食品安全市场秩序建设滞后,缺乏前瞻性对策。后疫情时代,消费者不仅改变了消费习惯,还体现出了一些新的食品安全的特征及需求。李健豪[6]的研究显示,各类安全事件涉及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且在各个环节中如果出现监管要求低、检测检验不到位、生产运输不遵守相关行业规定、主体经营不当、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食品技术规范与标准这些现象都会导致食品质量出现安全问题,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7]。因此,我国食品安全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3 应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措施

3.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颁布实施是为各监管部门提供依据,为生产企业提供方法指南,为消费者提供指引。据相关统计[8],我国从2021年11月起正式实施了286项食品及相关标准,新增标准215项,代替标准71项,涉及国家标准60项、地方标准68项、行业标准138项、团体标准20项。这些标准虽然涉及产品或原料标准、规范规程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等,地方标准也涉及内蒙古、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海南、陕西、宁夏、西藏和广东等,但涵盖的品类及地域特点仍然不足以支撑整个食品安全体系。我国当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都已落实,但各法律之间存在着矛盾[9],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10],例如基础标准与检验标准存在相互矛盾,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理顺法律制度,避免各种法律条文间存在矛盾[11]。另外,国内与国际的很多标准要求不接轨,这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一大原因。在我国,绿色食品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和A级,AA级比A级食品在各方面标准都要严格,与国际接轨,而A级符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需求。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 522项,美国多达3 000多项,而日本则高达65 000多项。因此,丰富品类标准也是我国标准体系建设的一大任务。

3.2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甚至是学科交叉、多方面综合的结果。而在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分别由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公安局等分散的职能部门管辖,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联动合作,管理效率低、监管不到位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各监管部门应立足整条食品生产链,建立食品安全可溯源的体系,从种植采收环节、存储运输环节、加工环节、消费环节及废弃物处理环节,坚持专业性与综合性结合的原则,创立多方协作、质检监管、执法监督、技术支撑相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同时把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执法监督落实到食品生产链条上的各个点。尤其是废弃物处理这个环节,通常是指废弃、废水、废渣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善或处理不到位,很有可能又再一次进入食品生产链条,从源头开始污染种植业、养殖业的土壤、水源。另外,充分发挥市场参与者——企业和消费者的监管作用,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实现种植/养殖环节对工业品投入(农药、兽药、化肥、饲料等)的把控,仓储环节对源头产品的把控,加工环节对仓储、流通环节的把控,最终再利用庞大群体消费者对加工环节、废弃物处理环节的监督,让整个食品产业链条呈现出环环监管的良好氛围,也避免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入到食品产业链条。

3.3 建立高效严苛的市场惩罚机制

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也不断地推出“史上最严”的法律法规,但是市场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邵明波等[12]研究认为与庞大的食品企业数量相比,政府行政资源极其稀缺,尤其是“地摊经济”盛行的时期,大多数个体摆摊商户没有营业执照,所销售的产品多是从小地方进货而来,“三无产品”居多,不仅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更有一些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政府行政部门只能选择抽检方式进行监管,抽检率的大小决定了企业获得惩罚概率的高低,相对稀缺的行政资源致使食品安全检查的抽检率不高,企业的违法行为就难以匹配较高的惩罚概率,而且其违法成本远远低于收益。所以应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从业人员或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综合运用[13],使其从事违法生产加工、销售食品所遭受的损失远远高于其不法收益,对食品安全的问题心存敬畏,真正做到“不敢、不想、不做”。

3.4 建立风险防控预警机制

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用科学的真相和公正的建议引导食品安全舆情逐渐向科学、客观和严谨的方向转变,传递中国食品安全的正能量,而持续不断的“和平时期”的消费者教育和公众科普,逐步缓解了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疫情期间,我国的食品工业更是经受住了考验,为困居家中的人们提供了优质、安全、健康的美食。现今,中国的食品安全正由“危机应对”向“风险预防”稳健、从容的转折。

风险预防不仅能对潜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而且花费的成本比造成的损失小很多。HACCP是目前食品风险管理应用较广范的工具,已经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田间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控制。通过对潜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点,即标靶点;通过风险评估,对每个风险因子造成影响的先后顺序及影响程度进行预判;通过风险控制方法的选取,对即将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或对突发的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化。这就要求从整个食品生产链的角度来建立联动的预警机制,并且保证信息互通互享。当链条上某一节点、环节的食品安全预警指标到达警戒点或以下时,生产链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并确定警情,同时链条上的其他节点也应开启警戒状态并寻找解决方法和措施。建立生产链联动预警机制可以通过集群式的协同效应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将食品安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至最小,尽可能地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系数[14]。

3.5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

从食品生产链条上看,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潜伏性、可传导性,最终都作用在消费者身上。而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一直是弱势群体,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辨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5],当消费者买到问题产品时,57.69%的人选择要求商家退换货;53.81%的人自认倒霉,扔掉不吃;19.26%的人选择向消协或有关部门投诉;13.07%的人选择找媒体曝光;10.38%的人选择要求商家十倍赔偿;另有8.85%的人选择其他方式维权,这也说明了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有待提升。只有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才能更好地监督市场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使不合格的食品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从而避免问题食品的产生和流通。因此,政府应加大食品安全教育的宣传的力度,以及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投诉渠道,增加消费者维权的便利性,引导消费者掌握自我保护相关知识,远离消费陷阱和各类风险。

4 结语

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一直存在,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新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也会出现。因此,利用科技的手段,如食品检测工具及方法、大数据工具,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评估、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环节食品消费者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食品造假必严惩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