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生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2021-11-28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天梅吕英敏李志刚
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孙天梅 吕英敏 李志刚
邓州市作为全国粮食大县、重要油料作物输出大市,近年,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由主要的夏播油料作物转变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特别是2017年以来,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均在5.7万hm2以上,2020年花生种植面积突破7.3万hm2,创历史新高,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优势农作物。目前,种植花生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花生以夏播为主,田间生长时间较短,按照夏花生“早期促生长,中期控旺长,后期防早衰”的田间管理指导策略,结合花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邓州市花生种植实际情况,为加快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步伐,全面提升邓州花生种植水平,特在田间科学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控上提出以下见解,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花生生长发育周期及特点
根据生长发育特性,花生全生育期可划分为5个生长周期。
(一)发芽出苗期
花生发芽出苗期为从花生播种到田间50%以上出苗,一般夏播花生从播种到出苗需要5~8 d,具体时间与气候温度等有关。花生播种到土壤中后需吸收本身质量50%左右的水分,才能开始出苗。花生种子发芽出苗,气温适宜保持在15~35 ℃。因此,土温在12~15 ℃时,才能进行播种。当温度低时,将延长发芽出苗时间,会使种子养分大量消耗,影响出苗率,甚至出现缺苗断垄。当温度过高时,即温度达到40 ℃时,发芽率下降。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主要以生根、长叶等营养生长为主,一般不需要打药,需要注意防治虫害。
(二)幼苗期
幼苗期是从出苗50%到始花期,幼苗期适宜气温为20~27 ℃,此时植株矮壮,节密。当气温低于15 ℃时,幼苗生长缓慢;若气温持续低于8 ℃时就会出现寒害;气温在0~4 ℃经过6 d就会致死。气温超过27 ℃,虽然花生会加快幼苗生长速度,但容易形成弱苗。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仍是以营养生长为主,花芽开始分化,形成根瘤。这一时期的管理特点是促进根瘤形成和花芽分化,预防烂根和茎基腐等。
(三)开花下针期
自50%植株开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此期花生的茎、叶迅速生长,同时大量开花、下针。开花下针期需要大量水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根瘤大量形成,固氮能力增强。开花下针期的管理特点是保持花生光照和肥水充足,以保证果针入土。其间注意防止烂苗和死苗,防治虫害。
(四)结荚期
从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此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较适宜。土壤缺水,子房停止生长,形成秕果;土壤水分过多,导致通气不良,土壤缺氧,根系早衰,空果、秕果、烂果增多。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大批果针入土形成幼果或秕果,营养生长达到最盛期,水肥消耗量最大。这个时期,花生营养生长达到顶峰,气温高光照足,注意保证水分充足,防止死苗和防治害虫。根外施肥防止早衰,促进荚果发育。
(五)饱果成熟期
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为饱果成熟期,简称饱果期。此期适宜土温为25~30 ℃,土温>40 ℃,植株营养生长衰退过早、过快,干物质积累少,果仁增质量小;土温<20 ℃,植株贪青、干物质也积累少,果仁增质量不大。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日渐衰退,以生殖生长为主,根瘤停止固氮。这一时期的管理特点主要是增加叶片功能,预防早衰。
二、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一)清棵蹲苗,促侧枝早发
花生齐苗时,注意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扒开,使子叶从土中露出。花生60%~70%的果都是结在第1对侧枝上,在花生出苗后第1次中耕时,要将花生根部的土扒向一边,使花生的子叶露出土面,这样既可以促进第1对侧枝早发、多结果,又可以起到蹲苗的作用,促使花生长得更健壮,可增产15%左右。
(二)中耕培土,迎果针下扎
中耕一般进行3次,苗期要浅中耕,团棵期深中耕,开花下针期细中耕。第1次中耕结合清棵进行,中耕要浅,防止茎部埋土过多,影响侧枝发育。可疏松表土,把杂草清除干净即可。第2次中耕在第1次中耕后15~20 d,中耕应稍深,深度在6cm左右,以促进根系发育。第3次中耕在果针入土前或刚入土时,细心清除株间杂草,避免损伤果针和植株,深度在5 cm左右。
(三)灌溉追肥,促分枝快发
花针期以促为主,力争快发枝,早开花,多下针,要适当追肥或叶面喷肥。5~10 cm土壤含水量<10%时要立即灌水。灌溉以喷灌或沟灌润浇为宜,不宜大水漫灌。
(四)适度化控,抑营养生长
当植株生长至30~35 cm时,对表现旺长的田块应及时叶面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等生长抑制剂,确保茎枝稳长,防止倒伏。控旺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用药量,防止药害,并严格按使用说明施用,最好于10:00前或15:00后进行叶面喷施。喷施过少,不能起到控旺作用,喷施过多会使植株叶片早衰而减产。
(五)保叶防衰,排水防烂果
花生进入结荚期以后,管理上要以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叶片功能为主。一般田块可叶面喷施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植株生长较弱的田块,可喷施1%的尿素和2%~3% 的过磷酸钙混合液。进入结荚成熟阶段时,要特别注意土壤水分的变化,遇雨涝,土壤含水量>12%时要及时排水降湿,以防烂果出芽霉变。
三、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一)防治地下害虫
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或撒施毒土的基础上,到开花期再用辛硫磷或毒死蜱1500~2000倍液灌根,或在雨天用这2种原药中的1种,每667 m2用200~250 g兑水拌成毒土在雨前顺垄撒施,可对蛴螬、蝼蛄、地老虎等进行有效防治。
(二)防治蚜虫、红蜘蛛
防治蚜虫、红蜘蛛可选用抗蚜威、吡虫啉,扫螨净、克螨特、阿维菌素等药剂,根据当地情况合理选用。
(三)病害的药剂防治
叶斑病、网斑病的防治,可在发病初期每667 m2用爱苗20 mL,或用金极冠(5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0 mL,也可用阿米妙收(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环唑混配悬乳剂)40 mL,兑水30~40 kg均匀喷雾,一般每隔10 d喷施1次,连喷2~4次; 茎腐病、根腐病防治,每667 m2可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00 g,或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也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 g,兑水80~100 kg,于苗齐后和开花前对根部喷洒2次;白绢病的防治,在花生结荚初期喷施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600倍液进行防治,每株喷淋兑好的药液100~200 mL,也可在发病期用三唑酮、根腐灵、硫菌灵等药剂交替灌根2~3次,每隔7~15 d防治1次,防治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