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码头创意园区”的SWOT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

2021-11-28刘宇佳上海交通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海派码头文创

文/刘宇佳(上海交通大学)

一、园区背景与运营情况

(一)园区背景

“老码头”是上海的地标式建筑之一,前身为“十六铺码头”、上海油脂厂。现今的“老码头创意园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与陆家嘴金融商贸区隔江相望。从2007年开始,“老码头”进行了多轮改造、翻新,其外观、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调整。

在重新整合内外部资源后,原来的油脂厂变成了南外滩区域标志性创意产业园区。其中,最具海派文化气质的“石库门”建筑得以保留,而集零售、办公、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园区,也给这片区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目前,上海“老码头创意园区”的商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整个园区大致由创意园区和广场两部分组成。广场部分以展览、零售功能为主,围绕中心景观水池布局,周围有创意餐厅、新零售商铺、特色会所等,各色店铺组成了一个创意市集。园区部分则以办公为主,有各种工作坊、艺术工作室等。

(二)运营情况

“老码头创意园区”由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承接商业运营。经过翻修后的“老码头”,以其优良的环境吸引了独立品牌商家、自由职业者、创意工作者等不同群体。由于与外滩、徐汇滨江直线距离较近,园区附近的居民、白领和远道而来的国际商旅者成为“老码头创意园区”的目标客群。

每逢节假日,园区运营商还会组织诸如情人节、时尚节、啤酒节等不同活动,创意园区也一步步演变为年轻人心中的时尚秀场和艺术公园。

二、基于园区现状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老码头”的前身十六铺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作为老上海渔民们的谋生之地,它承载着无数的记忆。历史上,许多上海滩大亨们在此创造了各种传奇故事。真实、鲜活的渔民生活史与极具吸引力的大亨传奇相结合,使得“老码头”不单是一处地标性建筑,更是展示海派文化的绝佳场所。从文化角度上来看,这也是“老码头”与其他创意园区差异性最强、最具自身特色的地方。

2.周边环境优美

“老码头”与陆家嘴隔江相望,夜幕降临后,优越的视角可将繁华的上海外滩夜景尽收眼底。几轮改建后,园区周边的绿化覆盖率也不断增长,整体环境较好,临近市中心却又十分安静,是文艺工作者们的首选地。

(二)劣势

1.交通不便

就交通而言,无论是地铁、公交还是轮渡,均无法直接抵达园区,从最近的地铁口、公交站或轮渡点走到园区,仍需要五至十五分钟。而园区内停车位严重不足,这就导致无论是开车还是其他交通出行方式,均存在不便之处。

2.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除了办公区域和独栋建筑外,在以石库门为核心的广场餐饮区和酒吧区,仅有两间公共卫生间,每间公共卫生间仅有一个蹲位。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容易在客流量高峰时期给游客带来困扰,使其休闲、消费体验打折扣。

3.招商引资情况不佳,客流量较少

与田子坊、新天地等其他同类文创园区相比,“老码头”入驻的商家数量较少,很多商铺处于空置状态,招商情况并不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园区的运作盈收和发展。尤其对外来游客而言,若没有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店铺,那么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便会缺乏到访打卡的兴趣及动力。

(三)机遇

1.政府政策扶持

上海多次发布相关政策,提出要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这四大品牌。同时,黄浦区文旅部门也针对文旅产业发布政策,力争实现从文旅大区到文化强区的转变。

“老码头创意园区”作为码头文化、海派文化的代表性园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若能够积极迎合相关政策,则可以借助政策东风实现快速发展。

2.上海高校重视文创人才培养

近些年来,上海市政府重视和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校开设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专业课程,为文化产业不断培养和输出优质人才,这为未来更好地服务各类文创园区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威胁

文创园区间竞争激烈。上海作为文化潮流大都市,并不缺乏具备特色和知名度的文创园区,如M50、田子坊等都是“老码头创意园区”强有力的竞争者。整体而言,上海地区的文创园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都对园区的服务、特色及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园区在文化品牌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经过2007年和2019年的两轮改造之后,尽管“老码头”已成为上海著名的城市景点之一,但是,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及问卷调研等方式发现,改造后的园区在文化品牌建设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园区内文化符号、文化空间的塑造有待加强

首先,园区内缺少极具特色的标识,鲜有方便游客拍照的“打卡点”。尽管广场中心的景观性水池是标志性景观,但此景点整体风格较为“质朴”,艺术性不强,因此,即使游客拍照留念,这些景观也难以在网络上形成大规模的二次传播。

其次,园区内的logo、标语、图案缺乏创新性和差异性。从园区入门处到园区内各处,仅有两处较为简单的图案标识,且内容和形式都难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也很难让消费者在进入园区空间时,立刻感知到此空间的文化特性。

(二)园区内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的同质性较强

园区内商家类型较为单一,以餐饮为主,有少量的美容美发、服饰等商家,因此,园区所提供的服务也以餐饮和生活类服务为主。尽管不同商家有不同的风格,但以整体来看,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间的同质性较强,游客在园区内游览时容易产生重复感和疲倦感。此外,园区还缺乏主要的文创衍生品商店,消费者无法在园区内消费与老码头相关的文创产品。

(三)文化服务数量较少,对商家的文化培训缺失

首先,园区内专属的文化设施较少,文化服务主要由入驻园区的商家提供。例如,茶馆为园区内的茶文化提供了文化设施,红酒生活馆为园区内的酒文化提供了文化设施等。其次,在访谈商家中得知,尽管在疫情期间,园区物业对商家给予“减免租金”等人性化关怀,但园区并不会对商家进行相关的文化培训,商家本身对园区也缺乏文化方面的认同。

(四)园区文化宣传与品牌塑造工作存在不足

1.文化传播内容老旧,传播渠道单一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有57.69%的受访者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这一渠道了解“老码头创意园区”。而园区方面除了开设微信公众号外,网络宣传仍以网页报道为主,受众的信息渠道与官方宣传渠道形成了偏差。从宣传内容而言,这些报道缺少紧随热点、能够吸引年轻人眼球的内容。商家访谈结果也显示,老码头官方的文化宣传工作不足,缺少能够吸引消费者或大众目光的文化活动。

宣传渠道的偏差及缺乏创新内容,导致其难以形成优质的宣传效果。同时,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园区对社交媒体传播渠道的利用率仍需加强。

2.园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较低,受众整体评价一般

“老码头”的文化品牌知名度并不高。38.46%的受访者表示,“老码头创意园区”的知名度一般;36.54%的受访者表示在家乡未听说过此园区;仅有7.6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老码头创意园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老码头”是上海码头文化的典型代表,但51.92%的受访者在谈到上海的文化创意园区时,最先想到的是田子坊。除此之外,53.85%的受访者对“老码头创意园区”整体评价一般。最后,94.24%的受访者表示有想来或者再来创意园区的想法。这也说明此园区的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四、园区未来发展建议

(一)立足历史背景,打造特色“码头文化”创意园区

1.完善文化设施,对“老码头”的文化故事和历史背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展示

“老码头”从最开始的码头演变为厂区,再发展为现在的创意园区,其自身历史悠长,文化厚重。当下,许多码头或厂房性质的区域均在改造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一代代保留下来的“老码头”则是最好的“码头文化”传承者。这种文化上的传承,既是“老码头”的核心,也是吸引大众的核心。

因此,园区可以立足深厚的历史,通过博物馆的方式对外展示独具“老码头”特色的“海派文化”,包括发展历史、传奇人物、海派建筑等。同时,在线上,也可以搭建“网络博物馆”,将线下的物料电子化,更加便于“老码头”文化、故事在网络上的传播。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增添园区的历史感和文化感,还能够帮助园区切实履行好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责,增强社会好感度。

2.探寻码头“文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服务

面对文创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的问题,园区可以将上海本土文化元素植入产品,设计出独具“码头”特色的文创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上海本地的艺术设计学院、文创学院进行合作,邀请同学们实地考察,最终形成以码头工业元素为核心的系列文创产品,比如鼠标垫、抱枕、耳环、冰箱贴、徽章、小镜子等,建立特色文创品牌,完善消费者在园区内的购物体验。

(二)多方联动,提升园区曝光率和知名度

1.与影视综艺展开合作,借助社交媒体,提高园区的曝光度

“老码头”的客流量尤其是夜间客流量并不高,但场地宽敞、环境安静,非常适合作为影视、综艺的取景地。一方面,可与影视公司进行合作,作为上海码头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建筑,在拍摄相关主题的电视剧、电影时,可作为取景地,借助影视剧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与上海本地卫视进行合作,作为综艺节目的拍摄地。在节目播出时,老码头官方账号可在相关社交平台上,与节目主办方、明星等进行积极互动,提高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度,或是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吸引其粉丝前来“打卡”。

2.合理开发老厂房,打造“工业风”网红拍摄基地

当下,“老码头”独具特色的建筑较少,园区内餐饮类业态较为完善,但是可供摄影留念的地方不多。石库门作为为数不多的标志性建筑,对中年游客的吸引力度更大,无法引起年轻人的兴趣。而老旧的工业厂房作为老码头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则可以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开发,将其打造成“工业风”网红拍摄基地。同时,园区还可以邀请知名度较高的网红、摄影师来此地进行拍照、打卡,并借助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软件,进行网络营销,制造热门话题,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此拍照留念。

(三)增强消费者文化体验

园区要多举办独具特色的、与海派文化相关的展览、走秀等活动。以往“老码头”举办的活动以时尚、国际潮流为主,比如TUBE时装周、WETPAINT涂鸦展等。未来,园区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挖掘、举办以“上海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比如老码头曾经举办的“上海女性印象”展览,就十分符合其“海派文化”园区的定位。在法定节假日时,园区还可以通过高频率的活动提高曝光率,将自身打造为“最适合展示海派文化的创意园区”,从而吸引更多想要了解海派文化、了解上海历史的游客前来。

猜你喜欢

海派码头文创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