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1-28汤大山
汤大山
(江苏省徐州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并且是切实有效的环境治理工作的数据基础。因此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和监测机构的重点关注。环境监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而通常环境监测工作有一定的连续性,是政府履行相应的职能,对于各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一种持续性的、长期的监测过程。以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并保证工作的强度和范围。
1 环境监测工作的概念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对环境的质量和变化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完成监督管理的过程。利用对于一些能表现地区环境情况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测量,进而有效分析环境污染的情况,以便相关部门可以进行专业的治理工作。污染物质的成分、引发污染的自然、人为的成因,都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对象和内容。通常来说,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方式,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几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则是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规范环境监测技术、方法、设备等各个环节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从监测点位的布设,采样的标准化,样品的保存,实验室内外的质量控制,实验数据的处理,到监测报告的编制,均要严格按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以及单位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的要求[1]。只有这样环境监测的全过程才是可控的,得出的分析数据,最后编制出的各类监测报告或报表才经得住检验。而《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的出台,明确了环境监测数据终身负责制,这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出来监测数据才可以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作出科学的判定,才能对政府部门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的污染治理手段与治理效果,为企业决策提供助力。
2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体系不健全
虽然当前我国成立了很多的环境监测机构,同时也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制定了不同的分级,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很多地区的环境监测机构还是沿用过去的环境监测制度的体系和方式方法,监测方式较为单一、落后,不符合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综合性、专业性、复杂性。相关的监测机构缺乏创新发展的理念,对于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不足,管理人员管理措施较为落后,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松散,相关人员不能严格遵循相关的流程开展工作。监测和记录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需要相关监测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对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有所掌握,尤其是对于环境监测的技术研发工作,更是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研发人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监测机构缺乏专业的研发和监测团队,同时机构内部的人员对于自身的岗位责任感缺乏重视,缺少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意识,相关监测机构也较少有专业的环境监测技术的培训学习机会,使得工作人员难以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与最新技术。并且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科研成果与实际环境情况存在严重的脱轨情况,使得在环境监测工作和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都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
2.2 现有设备老化严重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各领域的科技水平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科技成果的融合应用,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各种先进设备也不断涌现,极大地方便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但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分配不均,使得很多地区的环境质量监测设备还是沿用老式、单一、落后的设备,使得监测工作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给后续的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最终监测效率与质量很难达到标准要求,严重制约着环境问题的高效解决;与此同时,相关的设备的保养、维修的费用较高,监测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都是制约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有效落实和发展的因素。
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常存在数据丢失、遗漏、甚至错误等情况,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工作效率较低,数据失真情况严重;且各地区之间的相关部门沟通不足,数据存在严重的时滞性,也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发挥。
3.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想要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效果,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完善相关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要正确分析当前区域内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环境污染的综合性、复杂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去掉落后、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条款,修订更加适合的条款内容,并且要明确各项工作和职责的具体范围,将制度落到实际,避免假大空的情况出现。在修订内容中应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如智能监测、生态监测等,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
3.2 应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环境监测数据可以有效地反映环境状况,以及治理工作的效果。所以在确保监测数据准确的同时,要注重对于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可以利用数据,构建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对于环境的质量变化趋势、各项污染源变化的真实情况,来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发出预警。可以根据数据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监测方向,如土壤、水源、空气等变化,并且通过监理科学的监测流程,来增强监测的精准度[2]。通过数据对比,可以更加明确环境指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有效分析并预防可能发生的生态灾害。
3.3 应加强对监测管理人才的培养
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岗位责任意识,关系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所以,相关部门和监测机构,应注重对于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以确保机构内部和行业自身的人才可持续发展。首先,监测机构可以定期对于机构内部的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既要有人员本身岗位的专业技术,也要有对于前沿技术的学习了解。培训后要做好相应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相结合,对于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的人员进行嘉奖,对于屡次不能通过的考核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以确保员工都可以掌握本职岗位的专业技能;其次,机构可以提升高级人才的薪酬标准,来吸引社会的人才加入,提高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并由政府牵头,与院校相结合,通过开设相应的专业,来保障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保证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永续前进。
3.4 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各地区的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一个网络的交流共享平台,通过对于技术和难题的交流,更好地促进我国各地区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提高。同时,可以利用机构网站、手机小程序等方式,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公开透明化,让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也可以参与到环保工作中,起到了积极教育效果,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环境监测质量的效率。例如,可以在重点区域搭建一个监测的平台,利用监控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将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督。并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
3.5 应提高对设备和技术的革新速度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复杂化。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带动了环境监测质量技术朝着多元化、科技化发展,相应的监测设备也不断涌现,相关部门和监测机构,应提高对于监测设备和技术的资金投入,并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对设备和技术的革新速度,以确保符合当前地区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例如可以运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实现对重点地区的全天候的监督工作,使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大面积的环境监测等方式,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4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做好相应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了解和控制污染源的有效措施,也提高了污染治理的效果,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密集性加强,提高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需要更高的科技成果的支撑和严密的监控。相关部门应提高相关制度的完善性、相关方法的先进性、人才队伍的专业性、监测设备的科学性的等多方面的发展,从整体的角度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效果。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发挥保护环境方面的有效性,促进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