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媒体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学交互模式改革与创新*
2021-11-28徐艳琴
徐艳琴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1442)
1 互动媒体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学交互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背景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要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1]。广东省教育厅也分别于2017-01和2017-05发布了《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2]和《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3],其中都明确提出,要以信息技术支撑教与学方式变革,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及教学研究成为各大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一定成效,但随之出现很多困扰和问题。据笔者对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62%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被弱化”。毫无疑问,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人与资源的互动等环节,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重构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通过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着眼于目前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互动问题,提出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交互模型,以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2 互动媒体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2.1 核心概念界定
互动媒体是指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传播的数字化信息及其传播途径的集合。互动媒体并不是新的媒体技术,而是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强调使用者和内容环境之间的相互反馈及深度交互。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出现了许多师生课堂互动活动的支持工具,如互动电子白板、电子教材、只能录播系统、只能反馈系统等[4]。
2.2 互动媒体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普遍已经相对完善,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情况并不理想。
2.2.1 弱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信息技术和互动媒体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室开展面对面的教与学,教师通过板书、肢体动作和语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或上台展示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反馈。这种互动和交流是当下的、频繁的,反馈是即时的、有效的。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及机器进入教学互动系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开始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互动,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对教学信息展示的形式呈现地更加多样化,因此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但同时,据笔者在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及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对师生的调查显示,4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注意力会被教学机器分散,还有38%的学生表示借助于机器的教学互动使课堂失去活力,超过56%的教师表示信息技术的加入使教学活动的自由性和灵活性降低,互动缺失。因此,信息技术还远未成为学习者的效能工具,如何更高效更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是当下很多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解决地实际问题。
2.2.2 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关注不多
中国高职院校课堂使用互动媒体过程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关注不多。信息化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借用先进的计算机及媒体技术使知识和技能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效果;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新媒体交互性的充分展现,应通过课堂交互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逐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判断、甄别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学生要能够基于目前开展的项目和课题,判断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并甄别信息等。据笔者在对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教师的访谈中发现,目前教师对这一问题普遍关注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与大家认识上的误区或滞后有关。其实,在新媒体的交互性已充分展现的前提下,互动媒体在课堂中的交互模式创新一定伴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因此,着眼于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结合互动媒体的发展,创新互动媒体应用于高职课堂教学时的交互设计模式,有利于对互动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探索和求解。
3 互动媒体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学交互模式改革与创新
互动媒体应用于高职课堂教学的交互模式创新,首先应该进一步明确高职课堂互动媒体的环境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互动媒体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学交互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3.1 高职课堂互动媒体生态环境的构建
现代教学设计及媒体理论都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媒体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仅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展示通道,还应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实施提供便捷服务,更要为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提供即时、直观的反馈方法与结果,乔纳森更是直接以活动理论作为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指导框架[5]。因此,本文立足于活动与反馈,结合互动媒体的发展,构建基于活动与评价的高职课堂互动媒体生态体系的模型,研究互动媒体环境下以活动与评价为中心的高职课堂教学系统要素,其中包括:①以互动电子白板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工具;②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系统作为学习活动展开的媒介;③以交互反馈系统作为活动评价的手段。
在此系统中,互动媒体环境作为中介,成为各种交互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工具和必要手段。学生、教师通过通讯工具、信息共享工具及协同学习工具进行交流、分享与协同。其中,学生之间的交互包括协同式交互、竞争式交互、角色式交互及伙伴式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包括师导对话式交互、师导操作式交互、生导对话式交互及生导操作式交互。
3.2 互动媒体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学交互模式改革与创新策略
首先应该明确,任何课堂教学设计都应该是教学活动整体设计的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因此,高职课堂教学交互设计模式应以整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为起点,并最终落实于整体教学活动中。
活动理论主张:只有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才是最自然和最有意义的活动。互动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设计的问题设计、认知工具支撑和资源设计都建立在对活动系统内部复杂关系进行分析这一基础上[6]。参照这一活动理论中系统的架构,并结合前文总结的问题,互动媒体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学交互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如下。
3.2.1 开展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
开展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以此作为教学交互设计的纲领与起点。教学的整体活动设计始于调查分析,具体包括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需要分析、教学资源分析等,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情景主题设计及单元教学活动情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整体设计理清了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教学情境主题设计促进了学生已有认知与经验的提取,为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提供了共同经验;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将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所有这些教学任务环节前后相继、往复循环,共同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3.2.2 设计教学活动目标与情景主题
设计教学活动目标与情景主题,以此作为人际交互设计的导向。情境式教学将教与学放入特定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情境化的互动媒体环境中,互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交流和互动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互动媒体的“人—机—人”的多通道、多流向的交互传播,交互的即时性及互动性更强。
同时,学习者交互设计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竞争、协同、合作及角色扮演等策略的实施,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实情感受与认知态度等自身能力素养的提高。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项目展示及汇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情境主题的意义建构。
3.2.3 设计多元化的内容资源与媒介工具交互
针对互动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媒介工具及内容资源的交互设计,需要结合互动媒体的属性特征与技术特长来考虑具体的应用方式。首先是资源媒介的交互设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触、介入、理解、加工并内化教学信息,此设计应着重考虑向师生提供哪些信息资源的创作及管理工具、信息内容的呈现工具以及学习管理的工具,同时需要考虑作为协同的工具设计,例如师生之间具体的通讯工具、信息共享及交流工具、协同学习的工具等,以便在开展既定教学主题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人与资源之间能够更好的交流和互动。
需要强调的是,互动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交互设计的目标与信息化教学的一般目标应保持一致,即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交互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数字化互动媒体及数字信息资源,提高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