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工作*

2021-11-28鞠元超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转设立德辅导员

文/鞠元超(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一、独立院校的发展与转型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愈加旺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规模、数量日益扩大,为了更好地平衡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和政府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很多高校在办学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公办高校的独立二级院校应运而生,经多年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共计批复成立独立学院330所,在校生300万人。独立学院对于满足教育多样化、大众化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而且依托公立母校的优质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办学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为我国培养高等人才和公立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1]

但随着20多年的发展,独立学院逐渐暴露出了法人地位未落实、资源依赖母校却又受制于母校、管理体制僵化、专业学科设置难以创新等普遍性的突出矛盾,因此,独立学院要想能获得长远发展,转型迫在眉睫。从《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到《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种种办法的出台都表明了国家对独立学院发展方向的政策导向,并体现出短期内全部独立学院要转设到位的趋势,历时20余年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即将迎来全新的生命发展周期。

二、独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在转设的大趋势下,独立学院思政教育的成效是否会因为脱离了资源丰厚的公立母校而减弱呢?积极探索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路径选择,落实好独立学院“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处于转设大背景下的独立学院成功过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独立学院虽然面临转设这一必然趋势,但归根究底,它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教学育人依然是它所承担的基本功能,只要存在一天,就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一)立德树人是对党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也不乏冲突摩擦,加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西方国家思想意识的渗透也愈加隐蔽与多样化,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始终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发展需求和未来紧密相连的总基调。独立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践行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光荣使命。

(二)立德树人是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的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主张、新要求。[2]独立学院也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也正是需要逐渐摆脱遍地开花、追求数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走上精耕细作的 “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让莘莘学子徜徉知识海洋的同时,不断攀登精神的高地,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三)立德树人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衡量一所高校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要看这所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的高低。学院以“立德”为基础建设校园生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场”,营造出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文化传承、提升修养,并将这样的精神力量融入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在细微之处发挥巨大作用,切实推动高校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下高素质人才的孵化基地。

三、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落实立德树人面临的问题

(一)转设后独立学院将失去母体高校资源和依靠

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其独立学院因办学主体、办学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历史局限性,导致其在人才培养,包括德育培养上过度依赖其母校既有的培养模式。而在转设之后,独立学院将与母体高校彻底脱钩,这也就意味着将失去母体优质的品牌效应、成熟的管理体系、强大的师资力量等重要资源,无论哪一种资源,都非一朝一夕可以获得,需要长年累月的不断积累。转设之后,因失去母体高校品牌效应而招生困难,因高水平教师的离开而影响教学质量等问题已有多所院校相继遇到。因此,独立学院的立德树人工作也可能面临职责不明、体制不畅、师资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和掣肘,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转设背景下的变动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

目前,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是主渠道,主要依靠思政课老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依靠的是辅导员,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独立学院思政教育的基本框架,由此也可见,独立学院思政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因素影响和制约。随着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可能出现思政队伍的不稳定和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容易导致思政教育工作人员的超负荷运转,从而不能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引导,也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创新,影响独立学院立德树人教育的整体成效。

(三)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高流动性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中流砥柱和重要落实主体,故而教育部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愈发重视,但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辅导员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制约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一是归属感差,独立学院非国家财政保障,教育部“专职辅导员不得以劳务派遣,人事代理方式聘用”的执行也不适用于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在独立学院转设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辅导员一方面要面对没有编制和学院转设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要面对公办院校带编辅导员的招聘优势条件的吸引,致使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二是职业认同感低,辅导员承担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职能,但职责定位模糊不清,面临着“不任课的老师、没待遇的干部”这一尴尬境地,常被视为“生活保姆、联络员、勤杂工”等[3],工作缺乏成就感,加之烦琐事务缠身、精神压力大、工作时间不规律等多重因素,长期压抑下的辅导员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离职、跳槽等行为;三是职业规划不清晰,大多数独立学院经常将辅导员视为管理学生的工具,对其的认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因此对辅导员的培训、监督评价机制、未来上升空间等均缺乏明确的统筹与规划,缺乏长远性考虑,留不住人也在情理之中。

四、转设背景下加强独立学院立德树人建设的路径选择

(1)探索内生式发展道路,加快完善软硬设施建设,保障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可行性。一方面要求独立学院按转设要求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所必要的设备和区域尽快设置到位;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资源,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推动高校间资源共享,实现跨校、跨区域开放式教学模式,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例如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互联网+“三尺讲台”,让学生们在家也不耽误上课。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打造相对稳定授课环境,在无论何种情况立德树人教育都能顺畅推进。其次,做好独立学院转变战略,逐渐减弱对母体高校的依赖性。

高校的教育终究还是以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为主,无论转设前景是否明确,独立学院都要结合自身需求,不断加强人才尤其高素质教师的储备量,合理控制母体高校派遣干部在独立学院管理队伍中的比例,增强关键资源的掌控能力,逐步走出一条有自主特色的办学之路,为强化独立学院“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2)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夯实管理基础,保障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连续性。从顶层设计、过程管理、成效评估三方面出发,形成闭环,打造“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立德树人工作机制,该机制以社会主义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德育课程建设为载体,努力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相对独立,而不因高校转设、辅导员变动等外部因素变动产生过大波动,创造出一个相对稳定的德育教育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的立德树人教育机制,完善顶层设计。由学校出台相关政策,联合学工、教学、宣传、团委等能够发挥立德树人教育作用的条线和部门携手共建联动平台,共同参与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来,充分挖掘教学潜力,形成一个全方位、能战斗的育人共同体,凝聚起立德树人教育的强大合力。二是抓好关键点,强化立德树人教育过程管理。打破部门壁垒和固化思维,课内课外资源聚集、携手育人,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课堂内,以“课程育人”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一方面科学规划思政课程设置,打造立德树人教育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另一方面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老师积极主动承担起育人职责,开展浸润式教学,将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道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升立德树人理念在课堂中的活跃度,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三观;课堂外,辅导员、党群团委工作部门等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尤其是承担着生活老师、心理老师、思政老师等多重角色的辅导员,更要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与学生的紧密接触中细心观察、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为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三是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旨,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教育教学实际规律,不断完善与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考核体系,定期评估教学质量,考评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推动思政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立德树人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4]

(3)多策并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保障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稳定性。选人用人、待遇保障、上升空间“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着力破除转设背景下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逐渐建立一支“政治坚、业务精、纪律严、作风良”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成为支撑立德树人教育的中坚力量。首先,要把好选人用人关,增强“可靠性”。在招聘辅导员时,不仅要考虑政治面貌、学历背景、年龄等刚性条件,也要重点考察与辅导员这一职位特性所匹配的专业背景、学生工作经验、从业意向等,可以请党政管理干部、思政老师、资深辅导员参与考察工作,甄选出热爱教学育人且专业素质较强的人员来担任辅导员,新任辅导员入职后要及时对其进行适岗培训,同时充分发挥资深辅导员“传帮带”作用,帮助其尽快建立起职业认同,走上岗位。其次,稳定薪酬水平,提升“向心力”。要摘掉对辅导员“苦力、保姆”等的“有色眼镜”,切实将辅导员当成“自家人”,重视其在教育教学尤其是学生思政教育等基层工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科学定位岗位职责,减轻辅导员压力负担,使辅导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薪资待遇方面,在确保同工同酬的同时,结合辅导员岗位职责和特点,实行绩效考核并及时发放,保障辅导员的合法权益和应得利益,让辅导员安心在岗工作。最后,合理规划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保持“吸引力”。转设背景下,各类不稳定因素增多,独立学院更要注重对辅导员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由高校出台相关政策办法,可以输送辅导员出外进修或继续深造,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可以对辅导员进行培养,“学而优则仕”,作为党员干部的储备人选;也可以为辅导员提供转岗平台,辅导员根据自身意向转而从事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继续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发光发热,同时要突出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和透明度,让每个辅导员对未来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都有明确可控的预期,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转设立德辅导员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基于SWOT模型的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招生工作策略探究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