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降低税收成本防范涉税风险的制度建构

2021-11-28安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税款税法筹划

文/安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逃税、避税与税收筹划概述

(一)基本概念与特征

1.逃税

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用转移或者藏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税款的行为。一般来说,纳税人会通过漏报、少报、不报应税收入,伪造账证,隐匿财产,甚至贿赂税收官员等非法手段逃避纳税。逃税行为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目的上具有非法占有税款的不良动机;

(2)手段上采用故意制造错弊,钻制度空子,涂改凭证、伪造单据、更改账表等技术手段,进行有意掩饰、歪曲和欺骗;

(3)时间上是在纳税义务确定和发生之后;

(4)性质上属于非法经济行为;

(5)结果上往往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造成纳税人非法减轻税负,导致经济活动不公正,并且败坏社会风气。

根据税收征管法相关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于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避税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特例或缺陷,通过对经营或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赋的目的。其后果是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直接损失,破坏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使得国家的收入和分配行为受到损害。事实上也就是纳税人利用税法存在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采用隐蔽的手段事先作出各种规避税收的行为。避税具有以下特征:

(1)非违法性。避税并没有直接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是由于税法本身不完善,存在税种的税负弹性、纳税人的可变通性、税基的可调整性、税率的差别性以及各税种的优惠政策等,使纳税人的主观避税愿望能够利用现有政策的不足之处得以实现;

(2)低风险高收益性。避税并没有直接违法,所以风险相对来说较低,但是避税的方法却很多,带来的收益也很可观。

(3)策划性。在利益驱动下,纳税人除了在收入和成本费用等影响税基的税制要素上筹谋外,也可从税式支出的角度策划,以取得税收利益的最大化。

避税并非是违反税法的行为,但其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首先,避税直接导致了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其次,避税违背了税法的立法意图,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现;另外,避税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守法经营者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根据税收征管法相关规定,对避税行为,一般仅调整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对其规避的税收要求其补缴税款,并不加收滞纳金,不进行处罚,也不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因此,政府应针对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税法条款和税收协定,制定相应的反避税法律法规。

3.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事先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的筹划与安排。与之相对应的税收筹划权是纳税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一般来讲,纳税人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差别规定和税法条款的伸缩性,通过筹划以减轻税收负担,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既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意图,也符合纳税人市场竞争的需要,国家对该行为秉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税收筹划具有以下特征:

(1)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进行的,是纳税人在遵守国家法律、税收法规和符合国家立法意图的前提下,在多种纳税方案中,作出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方案的决策,具有合乎税法性;

(2)筹划性。一般情况下,纳税人是在经济行为发生后,才具有缴纳税收的义务,这在客观上为纳税人事先筹划提供了可能。在经济行为已发生,纳税义务已确定的情况下,再实施少缴税款的措施,无论其是否合法,都不再是税收筹划,只能是偷税、避税。因此,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在应税义务未发生时,通过提前安排涉税经营活动的方式来执行;

(3)时效性。国家税收实体法和征管法一直处于调整和改革之中,而且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某一个税收筹划方案以前有效,但是税法或企业情况变动后可能使其无效,甚至导致违反税法的事件发生,这就要求税收筹划必须立足于企业现实,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法规和企业情况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税收筹划方案,把握时效性;

(4)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利用合理的筹划方法达到减少税负、增加企业利益的目的。税收筹划不仅有利于企业经济行为有效率的选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也利于实现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增加国家收入。所以,国家政策实际上是支持并鼓励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

(二)逃税、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

1.法律性质不同

从行为法律性质看,逃税是发生了应税行为,纳税人却没有履行纳税义务,而采取了财产的藏匿或转移行为,其本质上是一种违法行为,其行为一般会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避税是针对税法的漏洞和缺陷,通过人为安排交易行为,来达到规避税负的目的。虽然其在形式上并不违反税法,但实质上却与税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而税收筹划则是税法所允许甚至鼓励的,在形式上,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在内容上,又是符合税法的立法意图,是一种合法合理的行为。

2.行为的时间点不同

逃税行为是对已经发生的应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具有事后性;避税是在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对其实现形式进行一定的谋划安排,使之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具有事前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应税行为发生前,通过合理安排经济事务,采取合法或非违法的手段,达到降低成本、避免涉税风险的目的,具有事前性。

3.产生的后果不同

逃税、避税均与税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而且逃税还违背了税收的基本法律规定,因而使税收杠杆失灵,并造成社会经济不公,容易滋生腐败现象;而税收筹划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有利于国家采用税收杠杆来调节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另外,虽然逃税、避税和税收筹划都会减少纳税人的税赋,但对国家预期税收收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逃税和避税会减少国家的预期税收收入,税收筹划则不会减少国家的预期税收收入。

二、企业税务管理当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税务管理观念

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规范的税务管理制度。税务管理的程序较为复杂,且相关制度较为烦琐,企业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我国税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企业不能了解到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接受税务管理的思想,认为税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申报纳税的工作,并没有将税务管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认为只需要做好正常的纳税申报即可,甚至部分管理者想方设法逃税、偷税、漏税,给企业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作为法治社会,税收管理方面的法律条例已出台多年,企业在缴纳税款的过程中,部分管理者不愿意遵守相应的法规,自作聪明地使用各种手段逃脱税务责任,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这样的方法短期内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长期来看企业可能面临极高的税务风险,面临名誉损失和经济惩罚,无法实现长期的财务目标,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管理者淡薄的法律意识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经济目标的实现。

(三)税收意识及税收常识不足

部分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问题,例如虚列企业的收入与支出、伪造税额等一系列偷税、漏税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可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企业应该认识到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之间的本质差异。税务筹划必须要以符合税法为前提,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树立企业自身的诚信体系,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带动社会经济效益不断进步。

三、企业防范涉税风险的制度建设

(一)加强应对机制建设,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未来规划、税务风险管理等要求,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岗位,实现岗位间的制约、不相容。可以设置企业内部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由专职人员管理税务工作;实施个性化税收服务制度,建立及时响应机制,促进实时沟通;对内控制度进行定期测控,及时弥补不足,查缺补漏;根据企业内部组织框架,结合市场变化、经营模式等,利用大数据、网络技术等进行分析,对企业内部涉税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优化税务内控及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税务申报、复核、审批、管理制度等,在重大事项决策中融入税收风险识别、评估内容,跟踪各项税收业务与活动。

(二)优化税务风险流程,健全内部税务审计制度

通常情况下,企业需要建立识别风险、分析应对、反馈风险的内控流程环节。首先要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趋势的信息收集平台,利用互联网及时采集、处理、分析;第二,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调研活动,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特征、表现等进行判断并进行承受能力分析,确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控制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第三,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风险评估进行信息反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健全内部税务审计制度,评估风险点及风险影响程度,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察体系,通过不同渠道收集、采集税务信息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保证分析、评测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设立企业内部监管体系时,需要由税务管理部门、第三方税务中介进行负责,落实工作流程,明确具体任务,规范各项操作,由领导直接负责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关工作,对税务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在具体公司内,可通过设立税务主管、审计员等岗位,建立分层、直接负责内控机制,有效降低税务风险,落实风险管理责任。

(三)从重点环节入手,夯实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基础

控制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需要在设置内控机制时,及时确定正确的导向。对此,首先建立完善的税务信息体系,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发展态势、税务风险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保证税务制度的预警发挥作用。其次,根据国家相关税法规定,建立具有协助性质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再次,定期对企业内部进行税务风险防范制度的测控,对其存在的漏洞缺陷进行及时修补,开展针对性的整改。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风险防控能力,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学习,不断增强实践经验,提升税务风险防范应对能力,组建专业团队。最后,要重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自上而下遵纪守法,提升所有员工合法合规的自觉性,强化高层间的合作,重视在企业文化中融合、渗透税收风险防控制度,提升企业的税收风险防控能力。

(四)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客观性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其决策的准确性有助于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精准性,保障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运行,各项环节都以法律为准绳。企业高层需要重视企业内部的税务财政问题,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分层、分部门管理体系,降低风险影响。在企业内部需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税务管理部门及专职人员,通过与会计人员的协调配合,建立税务风险能动机制,掌握应对税务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增加专业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对专业人员的再培训,了解新的税法政策,掌握相关内容的计算方法,合理扣除相关税额,保证各项发票开收精准,及时掌握相关税务知识,提升税务处理综合技能。

(五)及时补正,减少信用性税务风险

企业的信用与税务风险息息相关,企业的交易信用、纳税信用都与税务风险紧密相连,良好的纳税信用可为企业赢得社会信用体系优秀等级,同时可获得税务部门的优待。在我国,若税收违法,将面临补齐税款、罚款处罚等处罚行为,甚至会在纳税信用体系中受到影响。当出现C级、D级纳税等级时,其税收信用可能受到质疑,甚至被从严处罚,或是登上公开信用较低名单。当出现D级纳税等级时,将会直接公开其责任人名单,降低相关企业信誉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增值专用发票领用情况。由此可见,当出现税务信用危机时,需要正确面对,及时补正,减少信用性税务风险,采取积极的行动转化危机,降低风险,消除影响。此时可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通过澄清原因、及时补缴税费等弥补措施,获取从轻处理、从轻处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问题、正视错误,消除负面影响,展示企业良好印象,同时还可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公众账号等途径,向公众阐述偷税漏税原因,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澄清真相、寻求理解、建立信任,增强企业信誉,提升社会诚信度,强化企业竞争力。

相关链接

税收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收成本是指征纳双方在征税和纳税过程(该过程开始于税收政策的制定,结束于税款的全额入库)中所付出的一切代价(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的总和,具体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及课税负效应三个部分。狭义的税收成本仅包括征税成本。

征税成本:

指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是指税务部门的税务设计成本(包括税法及相关政策的设计和宣传等)、税收的征收成本和开展纳税检查并处理违规案件的查处成本这三个部分。

(2)间接成本则是指社会各相关部门及团体、组织等为政府组织税收收入而承担的各项费用。

猜你喜欢

税款税法筹划
No.8 薇娅偷逃税被追缴并处罚款13.41亿元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立法计划
Z房地产项目税收筹划方案设计
浅议税法效力及其减损
如何区别偷税与不申报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