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哲学视野下UDP 课程校本化构建探索

2021-11-28闫勇昌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哲学儿童素养

闫勇昌

(贵州省黔西市五里布依族苗族乡教育管理中心,贵州 黔西 551500)

UDP 课程的英文全称是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practice,主要是指“理解、提升、实践”,也被称为是“理解力”课程。其实新课程改革背景指引下的新型教学产物,能够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带领学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知识探究。将儿童哲学理念融入于其中,则更能够推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在跨学科开展教育、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儿童以直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便立足自身的教学实际,重新进行儿童哲学的教育定位,将儿童哲学在UDP 课程校本化建设阐述如下,以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理解能力的提升,更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步与长足发展。

一、儿童哲学的教育定位

所谓“儿童哲学”,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专门为儿童写的哲学,李普曼教授根据儿童身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心理成长的内在特点、内在规律、内在需求等,针对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把柏拉图、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维方法加以融合、转述和简化,运用通俗化、生动化的语言和对话形式,引导儿童有逻辑地、有条理地、有积极性地进行问题观察、分析与探究,使其在主动思考的同时,可以顺利且合乎情理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儿童哲学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比较注重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衔接,但又希望可以保持幼儿和小学教育的独特性。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也主要将实践重点放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共同探究当中,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在当好教育引领者与践行者的同时,做好孩子们的学习“陪伴者”,希望可以促成儿童学习与生活“哲学化”,使其可以在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向哲学家那样热爱学习、善于思考、敢于探究。

二、儿童哲学的教育内容

在儿童哲学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展示和表达自己这一点非常宝贵,而这个“敢于”的前提,就是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他们喜欢,且亲切、轻松、能分享秘密的氛围。儿童哲学就是立足于此,用儿童视角、儿童心理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进而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此时都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保持在同一高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做到耐心倾听,并且不争辩、不出神、不取笑。同时儿童哲学课堂在构建过程中非常考验教师的课堂开发能力,对此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知道该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该如何做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能让儿童享有更多的“话语权”,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做回真正的自己、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同时我们教师也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教”,而是要基于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力的儿童哲学,在传递哲学知识的同时,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要通过不断创设和改变教学情境,制造出层层递进的问题群,以引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儿童哲学UDP校本化课程建设中,切实推动学生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探索开发融合儿童哲学的UDP 课程行动路径

(一)对接学校建构的素养目标

融入儿童哲学的UDP 校本化课程建设要想真正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光靠理论知识的引领是完全不够的,而是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学校根据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所建立的教育计划与教育目标。进而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开发融合儿童哲学的UDP 课程时,要做好与学校素养目标的对接,要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与育人任务,这样才能在保证教学活动科学性的同时,切实发挥UDP 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

以本人所任教的学校为例,在教育改革浪潮的引领下,学校方面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发展目标,确定了“会学习、善观察、能参与、敢担当”的学生教育培养目标,并注重培养学生“尚礼明德”“开放创新”的核心素养。对此,在融入儿童哲学理念的UDP 校本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教师便要在明确学校育人目标的同时,进行教学内容调整与完善。比如,将语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带领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时,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字、考点之外,从人文的角度引导学生感知文章背后的寓意,感知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开展美术学科教学时,我们教师也不能仅局限于组织学生对既成作品的欣赏与临摹,而是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摆脱教室空间束缚的同时,让学生们可以更真切、更具体的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以创作出具有个人情感和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从而,以本校素质教育目标为引导,对相关校本化课程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与优化,也使学生在具体的感知与参与中,获得自身素养的综合成长。

(二)开展定期的读书交流活动

正所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管是儿童哲学理念下的儿童教育,还是与UPD 课程的融合实践,作为教师不仅要清晰认知阅读对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还要积极学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以丰富自身的知识认知,提升对儿童哲学知识的相关认知,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可以与校内教师一起,明晰对儿童的教育指导目标、精心设计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在扎实推进UPD 课程建设的同时,促成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例如,为了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也为了有效培养校园“书香园丁”,建设“书香校园”,我校特别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了“书相伴、心致远”的读书交流活动,并将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之后的时间设定为固定的教师阅读时间。在这一时间段,教师们可以阅读教育名著,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不断推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可以阅读文艺作品,享受片刻地安静、幸福,在愉悦教师身心的同时,使其可以从阅读中收获自身修养的提升,拓展其幸福人生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如此,各年级、各教研组还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根据本组教师的阅读成效等,组织开展主题为“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交流中构建成长”的阅读交流活动,即引导教师们同读一本书,并要求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书写自己的阅读感悟,以在实际的活动中组织教师们表达自己的读书体会、读书收获和读书反思……以在充分的思考与交流中,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思维的融合,也使其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切实推进优质教师队伍的构建,更为儿童哲学理念下UDP 课程的建构奠定基础。

(三)展开强化链式追问技术

提问和讨论是探究哲学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儿童虽然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但是儿童被称为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究,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儿童的这一特点,更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发展儿童的这一特性,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并根据儿童的反应进行强化式的链式追问,以引导儿童在思考的同时,可以进行观察、讨论,在培养其探究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儿童思维的发散。

例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为儿童设计思考和探究问题时,我们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的心理成长特点等,为其设计趣味十足的教学问题,使其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当中。而在实际的追问当中,教师也要避免设计问题的“碎”,避免过多过杂的问题没有重点,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而是要围绕教学重点进行精确、恰当的追问。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追问时,要有层次,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形式,让班上的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其中,并可以有所收获。并且在追问的过程中要相对灵活,不要总是就一个观点进行直来直去的提问,比如,在组织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教师不要直接问学生们对皇帝的看法,而是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皇帝,自己会怎么做?”从而在追问模式的灵活转化下,激活学生的回答热情,有效促成对学生想象能力的锻炼。

(四)建构固定式思维探究群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引领之下,具体的儿童教育活动开展,教师也要善于组织儿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改革,并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帮助儿童构建固定式的思维探究群体,也就是学习小组,从而在建构积极学习氛围的同时,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互相磨合的机会,使儿童可以享受探索的过程,也使其在与同伴日复一日的交流与交往中,感知合作的力量,并可以在相互的支持与信任中,养成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实际的教育引导中,教师可以在“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根据班上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考试成绩、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行科学的组别划分,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人数(每组5 名学生最佳)、学习和能力均衡性,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们提供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冬天的一场大雪中,教师们可以就地取材,以“雪”为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统筹家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开展“赏雪”“玩雪”“扫雪”“颂雪”“画雪”“探究雪”……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实践探究热情,使学生们可以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在小组积极地交流与讨论中,充分认知“雪”,实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们在小组互动与互助中,可以充分感知合作的价值、感知集体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与分享意识,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自身良性德育素养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融入儿童哲学的UDP 校本化课程建设,是一套综合性的探究性课程体系,其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理念与要求,也能够满足当代儿童的成长需求,使其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理解能力的全面成长;使其在主动的探究与深入思考过程中,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从而真正改变儿童的学习方式、成长状态,大大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也使现代教育可以全面发展、可以“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哲学儿童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菱的哲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