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1-11-28孟云凤
孟云凤
(顺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顺平 072256)
引言
我校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以“育体启智、求实创新”为体育工作思路,狠抓学校体育工作,多层次培养人才;抓好“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地开展全校性的体育活动;狠抓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狠抓“体育特色”引领示范,开展体育特长生训练工作。通过构建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实施模块教学的特色办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并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全面培养,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本文立足于成都市新都二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校本教学状况,在分析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一、体能模块的设计原则
(一)合理负荷原则运动负荷是提高学生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保证,也是衡量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体育与健康课必须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每节课的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运动密度应达到75%以上。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练习密度不低于50%。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的平均心率即运动强度应达到每分钟140-160 次。另外,还要区别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的运动量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不要出现专家们经常说的,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不够吃的局面。(二)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原则体能练习相对枯燥乏味,练习的运动强度和密度也比较高,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消极态度和抵触心理,导致练习内容完成质量不高。为了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我们采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体能教学,每节课至少设计4个练习内容,可以很好地维持学生的专注力。同时,教学内容多采用比赛和游戏的形式,增加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次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学练进程,提升体能练习的效果。
二、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施现状
(一)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限制
体育模块教学需要保证一定的多样性。虽然政府正在逐渐加大对高中阶段普通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实际上学校很难把所有的资金放在体育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上,所以仍然会影响模块教学的实际需求。而且体育项目需要相关设施的配备,如果资金不足,无法保障教学需要的基础设施,也会影响到模块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的构建。体育的学习需要有场地的规划,而且有很多新增的体育教学项目,即便是学校有意推荐,但实际上也会受到各种限制的影响而被迫停止,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模块化的教学无法付诸于实际行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各位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限制。有一些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师的个人能力,也是对模块化教学开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甚至还出现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优秀的体育毕业生或体育教师往往不会选择这些地区就业,所以这些地区的体育老师大部分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而且很难全面掌握模块教学的基本内涵,认知不足、实际应用当中也缺乏实践行动。
(二)体育器材不够完善
模块教学对体育课程而言,其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需要借助相关体育教学器材,因为高中很多体育项目需要器材辅助,比如篮球、跳绳、标枪、铅球等项目。但是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不够深入,也就导致体育器材的引进不够完善,只是拥有简单的教学设备,篮球数量不足以支撑整个班级的使用,学生的体能训练没有得到良好的设备辅助,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提高体育技能,也限制了模块教学策略的施展。与此同时,体育设施的不足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长期采用此种教学形式会让课堂失去新意,进而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学不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无味
高中体育课其实在高中课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体能健康课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学习的压力,有时高考的孩子们,这时一个最好不过的释放途径。但是现在很多的学生不愿意去上体能课程,不想去上这门课,很多次都是好说硬商量着,让学生出去上体能课。由此现象可知,体能课现在在大部分高中学生的心理扮演者怎么样的一个角色,产生这样影响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在之前的现状和问题中都有提到。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体能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行动,自我不断反思,当下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高中体能教师在上课前备课时首位,用心备课才能让课堂上的教学有条不紊,让学生有事可做,尤其是教学环节要设计紧凑,有张有弛。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当下高中学生的学情和兴致相符合,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能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欢乐地学习体能健康。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才会不断刺激高中学生的兴趣味蕾,才会让体能健康课程绽放光彩花环。
三、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施现状的策略研究
(一)立足实际,贯彻国家体育教学标准
模块体育课程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体现体育教学的多元性特点。而这与国家体育教育关注的统一性目标又有很大区别。但从模块教学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内在联系出发,体育模块课程的目标确立又与国家体育教育目标为基准,在此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新都二中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在运动技巧、身体素质、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确定本校的体育模块课程开发。以成都市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依据,如:抖空竹、滚铁环、跳岗、藏过江猫、斗鸡等。经过精心挑选、改造、重组和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发出既新颖又有地域情怀的运动项目,并以此作为地方课程或体育模块课程,引进体育课堂,学生可自由选择,从而继承和普及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为真正体现新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学校可在依据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自身的课程实施纲要与教学计划,从而保证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二)主体性模块教学策略
在体育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是发展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重要形式。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教师要给同学们提供全面的辅助帮助,体育课程的安排就是为了能让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实现根本上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和谐而又健全地发展。所以即便是有限的课堂时间,我们也应该对课堂进行充分的规划,让同学们有更多的空间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技能掌握。体育的学习如果同学们能够全身心地参与,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练习当中存在的某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各位教师更应该积极的鼓励同学们进行活动和行为的创新,要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地实现个性的发展,并且把生活经验和素质的提高融入到体育活动当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把握有限的时间,让同学们能够在体育活动当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让同学们更好地发现体育锻炼的快乐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地意识到同学们的自主参与性,在课堂上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当中也让同学们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这才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体育模块的选择
体育模块教学旨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模式的优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选择好体育模块。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原则:其一是爱好性原则。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比如一直想要学习的某一类体育项目,或者是自己平常在课余时间里就有专门进行训练的项目。以这种原则来选择无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为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而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其二是补短板原则。即选择自己薄弱的地方,比如有的学生跑步的耐力不足,在中长跑或者长跑训练中往往难以由始至终地保持精力,大部分是越跑越没劲,那么,学生就可以选择这种着力于提高个人耐力度的模块。比如有的学生跑步的爆发力不足,在起跑环节以及冲刺环节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速度,那么,学生就可以选择这种着力于速度感的磨炼。以这种原则来选择无疑能够强化学生的薄弱技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突破自己的运动瓶颈,以释放出更大的运动潜力。
(四)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块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控制能力,其成长发展变化是比较快的,所以体育教师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观察,要注意考查学生的阶段性变化,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块。教师可以从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着手,与学生建立友好联系,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模块选择,毕竟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学模块的选择高度符合学生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从而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一阶段的学生可以安排简单的田径训练或者体操类练习,高二阶段的学生选择技能复杂的球类运动,而高三阶段的学生选择一些促进情绪放松,且简单易完成的体育锻炼项目,以此促进学生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阶段体育课堂中体能模块教学的分析,我剖析了体能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主要针对高中学生体能上课时间少,兴趣不高这一问题,给高中学生和老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高中体能和健康课程的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高效训练的同时,促进学生在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拔高相应的学科素养,从而实现最终极的共赢,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