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探索
——以淮安市广播电视台红色文化传播实践为例

2021-11-28陆志群

视听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淮安党史红色

陆志群

红色文化形成发展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传播好红色文化,既是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的内在需要,也是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红色历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作为主流媒体,淮安市广播电视台守正创新、主动作为,深入挖掘淮安红色历史资源,从当好红色文化的“解码器”“传感器”以及传承红色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三个方面,进行了融媒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探索,致力讲好淮安红色故事,为庆祝建党百年及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为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解码器”:在探寻红色文化中解析思想伟力

一百年来,在淮安这片红色热土上,一批批革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革命信仰,一场场战斗战役书写了党在淮安大地的革命史、斗争史。淮安台充分发挥“解码器”作用,以多线并进、各有特色的采访报道,揭示红色故事、解读精神内涵、凝聚前行力量。

(一)深入采访挖掘,揭示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淮安的发展历程与党的百年历史紧密相连,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淮安台立足本土深厚红色历史,充分调动采编资源,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以探寻红色遗址遗迹,查阅红色历史资料,走访红色历史亲历者、见证者、研究者等多种方式,采访挖掘淮安的红色故事,带受众穿越时光隧道,走进淮安红色历史深处,探寻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

融媒新闻行动《红色热土 丰碑矗立》以淮安境内一座座红色历史纪念碑为核心展开报道,围绕为何立碑、有何寓意等方面,讲述红色历史纪念碑背后的故事。《横沟寺农民革命武装暴动旧址纪念碑:江淮大地的第一颗革命火种》回顾了1928年2月发生在淮安大地的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展示了淮阴农民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推动苏北革命高潮到来的历史意义。《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血肉之躯铸就的不朽丰碑》回顾了1941年4月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胡庄战斗,展现了革命先辈舍生忘死、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红色热土 丰碑矗立》融媒新闻行动通过一篇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报道,将淮安的红色历史纪念碑“串珠成链”,全面展现一百年来淮安的红色历史、奋斗历程,带给受众更加具体鲜活的红色历史体验。

专栏《百年追梦 淮安记忆》从历史档案出发,追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淮安大地艰苦卓绝、砥砺前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等,采制播出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吴运铎: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等20余篇深度报道,以广博的历史档案、丰富的视频素材再现了淮安的红色历史,挖掘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信仰。这些深度报道既彰显了淮安地域特色,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宏观历史进程,让受众在广阔时空背景下,更加真切深刻地感受真实动人的峥嵘岁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以及翻天覆地的恢宏巨变。

(二)深度解读剖析,诠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淮安台围绕解析红色文化内涵,通过一批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的宣传报道,深刻而具体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让受众从共产党员的身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实际行动中真切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时代之问。

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刘老庄村是有着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曾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十二年前,在家乡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共产党员朱林放弃了自己在外地风生水起的事业,回到了家乡刘老庄村担任党总支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中,带领乡亲深耕红色热土、发展高效农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刘老庄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富裕村。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融媒新闻行动《党旗飘扬》就是聚焦像朱林一样奋斗在淮安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通过《朱林:共产党员要时刻将百姓装在心头》等30余篇扎实生动的人物报道,描绘了一幅扎根基层、造福百姓、干在一线、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群像,展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就有党旗飘扬的责任担当。

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血脉里,也落实在一件件、一桩桩解决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的实事中。专栏《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重点聚焦淮安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宣传报道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典型经验、特色做法,播出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实现百姓安居宜居梦》《创新推进“收养一件事”改革 服务百姓“零距离”》等100余篇鲜活报道,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让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看得见、感受得到。

(三)深刻引领聚焦,凝聚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红色文化有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强大精神力量。探寻红色文化,不仅是为了铭记走过的路,更是为了汲取精神力量,走好当下的路、开创未来的路。淮安台聚焦全市上下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奋勇前行追梦的探索实践,切实担负起主流媒体凝聚思想共识的职责使命。

淮安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策划推出《践行嘱托开新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等专题专栏,重点聚焦淮安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积极探索,播出了《以青春之名书写百年芳华 以青年之姿勇担时代使命》《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风雨兼程再踏赶考之路》等50余篇主题报道。这些报道运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等报道方式,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注重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以故事和细节呈现,深刻展现了淮安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打造“绿色高地 枢纽新城”,建设创新、开放、美丽、幸福“四个淮安”,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淮安精彩篇章的昂扬状态和实际行动。

淮安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跑出淮安发展“加速度”的探索实践也频获央、省级主流媒体关注。2021年3月1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淮安党员干部纪念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78周年,在重温红色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进力量。4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专栏报道淮安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接续奋斗。2021年以来,淮安台共有《感悟思想伟力 践行初心使命》《百年答卷振奋人心 牢记初心接续奋斗》等60余篇聚焦淮安汲取红色文化精神力量奋进新征程的报道在中央台、省台重点新闻栏目播出,100余篇相关稿件被学习强国、央视频采用。

二、“传感器”:在感悟红色文化中激发情感共鸣

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主线,淮安市广播电视台深刻把握融媒时代传播规律,充分发挥“传感器”作用,策划推出致敬建党百年“三百行动”,通过百场主题活动、百条主题视频、百场主题宣讲,让红色文化走进更多人的内心深处,点燃信仰之火、激发爱国之情。

(一)百场主题活动延伸红色文化传播触角

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连接文化和受众的重要桥梁。淮安台与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协同策划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淮安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场文化活动,在全市举办了10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展示百年恢宏征程。

精心策划,突出共性与个性全面展示。坚持策划引领,创新运用情景剧、诗朗诵、音诗画等艺术形式,既突出展示党的恢宏征程,也聚焦各领域突出亮点,如围绕党的百年征程,策划推出诗朗诵《我们的主义不会改变》、音诗画《忠诚永恒》、歌曲《追寻》等,围绕行业系统各个时期英雄模范典型、重要历史事件,创作推出情景剧《过坎儿》等。坚持统筹谋划、一体布局,既注重条线发动、纵向贯通,也注重横向拓展、面上参与,如组织开展了“颂党恩、跟党走”合唱比赛、“百年谱华章 颂歌献给党”青歌赛、全市政法系统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暨品质政法报告会等一批主题突出、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活动,吸引了全市上万名基层党员群众参与。

创新传播,强化场内与场外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运用网络直播技术,开展了“红色百年话淮安”网络文化活动、“科技心向党 扬帆再起航”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网络直播50余场,打破场内与场外的空间限制,突出现场感、参与感,扩大主题活动影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闻+文艺”“专题+文艺”“短视频+文艺”等融媒传播手段,深度聚焦活动特色亮点,推出了《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 我市举行“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党史知识竞赛决赛现场真燃》等百余件融媒报道及融媒产品,同时借力学习强国、央视频、荔枝新闻等平台,扩大红色文化线上传播覆盖。

(二)百条主题视频丰富红色文化传播样态

融媒时代,短小灵活的短视频成为颇受关注的传播形式。淮安台因时而新、因时而进,组织开展“百年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主题短视频大赛,制推百条红色主题视频,开设展播专栏,吸引更多受众加入红色文化传播队伍,推动大屏小屏互联互动,让红色文化传播视角更加多元、传播样态更加丰富。

多元视角,鲜活表达。“百年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主题短视频大赛分“祝福篇”“信念篇”“传承篇”“奋斗篇”“成就篇”五个篇章,面向全市征集遴选优秀作品100余件,创作主体多样、传播视角多元、表达形式鲜活,生动传递了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点。在短视频《在灿烂阳光下》中,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老、中、青三代共产党员共同演绎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充分发挥经典旋律感染力,既彰显了行业特点,也表达了对党的百年华诞的真挚祝福。短视频《永远跟党走》以短短4分17秒,回顾百年光辉历史,展现党领导下的淮安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全景式呈现淮安这片红色热土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跨屏联动,屏屏精彩。一方面,依托“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机制,对传播红色文化的相关电视节目资源再加工、深加工,制作了《百年礼赞 舞心向党》《薪火铸丹心》等多件主题突出、短小精干的主题视频作品,通过“无线淮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小屏传播,丰富百条主题视频内容。另一方面,强化小屏与大屏之间的互动,将《学党史 映初心》等在小屏传播中获得广泛好评的爆款短视频产品“搬”上电视大屏,以电视专栏形式集中展播,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做到大屏小屏有机相融、屏屏精彩。

(三)百场主题宣讲强化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主题宣讲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淮安台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百场主题宣讲活动,突出机关党员带头讲、百姓名嘴集中讲、广电团队特色讲,注重情境式引导、沉浸式深化,在面对面、心连心的宣讲中,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多维度宣讲,提升参与面。举办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由机关党员带头领讲,49支宣讲团队深耕宣讲内容,深情诵读《周总理你在哪里》《相约第一百个春天》等经典诗作,并组织优秀选手深入校园、企业讲党史、说感悟,赢得观众一致好评。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由百姓名嘴集中宣讲,累计举办基层初选、复赛等70余场,近2000名党员群众参与,以充满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讲述,在全市掀起红色文化宣讲热潮。组建广电“文艺轻骑兵”,发挥广电主持人特色优势,深入基层开展主题宣讲20余场,诵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打通红色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

沉浸式宣讲,提升影响力。为提升红色文化宣讲效果,广电“文艺轻骑兵”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置身红色历史、融入红色文化,将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情感投入到宣讲创作中。在情景讲述《红日升起的地方》中,9位广电主持人深情演绎革命先辈感人事迹,以情景再现形式追忆了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等一段段发生在淮安大地上的革命历史,颂扬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情景对话《坚守》通过时空穿越、情景再现,讲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迹,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

三、“助推器”:在传扬红色文化中彰显价值引领

淮安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是淮安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底色。淮安台充分发挥“助推器”作用,聚力重大主题、重点项目、重要活动,助力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让淮安红色文化底色更加鲜亮,为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聚力重大主题,高站位策划、融媒化表达

2021年以来,淮安台聚力重大主题,坚持全媒联动、移动优先,充分彰显主流媒体深度挖掘、权威表达优势,汇聚红色文化传播合力,让主旋律响彻主阵地。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八中队少先队员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无线淮安”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推送新闻报道《习近平回信勉励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引发极大关注和反响,网友纷纷点赞、留言、转发;电视、广播新闻栏目聚焦反响,深度解读,策划推出《学回信 增豪情 勇担当 开新局》专栏,播出了《新闻特写: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时隔75年的两封信》《牢记谆谆嘱托 不负殷切期望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等报道;“无线淮安”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陆续发布图文报道《总书记回信的新安小学,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短视频《收到习爷爷的回信,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与“新旅”团员分享喜悦》、漫画评论《这一封信,纸短情长》等形式多样的融媒体报道40余篇,广电报网端微屏总阅读量达数千万次,营造了强劲宣传声势。清明节前夕,淮安台立足新媒体平台实时互动特点,组织开展“铭记光辉党史 传承红色精神——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云直播接力活动,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车桥战役纪念广场、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4处淮安红色教育基地,实现了移动直播与党史学习教育创新融合,网络直播观看人次超千万,活动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关注。

(二)聚力重点项目,高质量制作、精品化传播

融媒时代,优质的内容既是海量信息中的“稀缺品”,也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作为江苏省纪录片重点项目、淮安台年度重点项目,电视纪录片《红色苏皖边》生动再现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带领边区人民建设和保卫边区,巩固翻身果实,建设崭新人民政权和为人民谋福祉的辉煌历史。摄制团队历时10个月,辗转京津沪皖及省内各地,行程2万里,采访了苏皖边区政府历史亲历者及其亲属、身边工作人员、新四军老战士、党史专家等百余人,赴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江苏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等10余处历史文化场馆,查阅了近百本文史书籍,收集整理了近千份珍贵文献、实物资料,40余次打磨脚本,最终创作出具有国家高度、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该片在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后引发专家学者热议。央视频、CCTV官方微博、传媒时评、纪录中国等系列主流平台纷纷宣推,形成热点话题。此外,淮安台还创作推出了电视专题片《东进,东进》、电视诗歌《黄花塘》、广播剧《洪泽湖的灯塔》、系列短音频纪录片《声暖淮安 致敬榜样》等一批主题鲜明、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红色题材精品力作,聚焦淮安不同时期的红色历史,为全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赢得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聚力重要活动,高水准推进、行进式宣推

淮安台以淮安马拉松赛事等重要活动为契机,将红色文化宣推与重要体育赛事相融合,在行进和奔跑中串联式宣传淮安红色文化,着力打造淮安流动的“红色课堂”。2021年4月18日,淮安首次举办高规格全程马拉松赛事,作为淮安马拉松赛事央视直播的地方签约执行单位,淮安台全程、全面、全力参与赛事筹备工作,高品质对接央视直播团队,高质量完成37个备播短片,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等10处淮安红色教育基地短片及系列先进人物在央视体育频道直播及央视专题宣推期间串联播出,与火热的赛事相映生辉;积极配合央视来淮拍摄城市宣传片,自4月16日起在央视体育频道滚动播放,呈现了诸多淮安红色文化元素,提高了淮安红色文化的宣推频次。7月10日,2021城市定向体验赛·淮安站比赛鸣枪开赛,参赛者通过徒步竞走、接力奔跑结合任务打卡方式,走访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等多处淮安红色地标,在奔跑中感受淮安红色文化的魅力,穿梭于现代都市中感受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体会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比赛将传承红色精神与发扬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相结合,创新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传播好红色文化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任务。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不仅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平台、传播渠道,也重塑着红色文化的传播思维、传播语境。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做好红色文化传播,就是要不断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把握融媒时代的传播规律,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受众需求,构建起更加高效的红色文化传播路径,让红色文化依托媒体纵深融合彰显更大的时代价值,为奋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猜你喜欢

淮安党史红色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红色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