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新能源技术宏观分析及相关建议

2021-11-28李俊峰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氢能风电太阳能

李俊峰

(大庆油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00)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能源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方式的选择又是能源战略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积极履行碳中和碳达峰国际承诺,新能源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面对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何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快速有效布局新能源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现实选择。

1.风电产业资源分布及经济技术分析

风电是指利用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全球风能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每年约3.8×1016kW•h的太阳辐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约4.3×l012kW•h的风能。我国陆上50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等于300W/m2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73亿kW。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东部沿海省份及岛屿风能资源丰富较为丰富。

风力发电技术起源于19世纪,1891年,丹麦建成世界第一座风力发电站,20世纪前60年,丹麦一直处于全球风能利用领先地位,研究制造了从10kW到200kW各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并实现并网发电。1973年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后,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重视风力发电领域,丹麦、加拿大、美国相继研制出2MW~7MW的大功率风机。目前,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已实现4MW~7MW级风电机组的产业化和8MW~10MW级风电机组样机挂机。GE宣布将在3年内完成12MW海上风电机组的开发。此外,国外公司已经掌握漂浮式基础等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突破了轴承、传感器、滑环等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的大型化设计瓶颈。我国风电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了一个涵盖上下游业务,涉及电场建造、零部件制造、技术研发的完整产业链[1]。

2.光伏产业资源分布及技术分析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光生伏特效应,使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也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太阳能利用手段。根据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区域分类,全球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包括北非、中东、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澳大利亚、南非、南美洲东西海岸和中国西部地区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陆上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不小于2200h,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资源条件。

光伏电池技术是制约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自1839年法国科学家发现光生伏打效应以来,太阳能电池已经有180余年的发展历史。1954年,贝尔实验室成功制备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从4.5%很快提升到6%,光伏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据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2020年2月数据,多结太阳能电池、单结太阳能电池、晶体硅电池以及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47.1%、44.4%、27.6%、23.4%,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新兴电池技术的转换效率也已达到17.4%。我国于1958年成功研制出首块单晶硅,进入太阳能电池领域,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领跑者”计划推动下,晶硅电池技术取得巨大突破,大面积晶体硅太阳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8年,工业化生产多晶黑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9.2%,使用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技术的单晶和多晶硅电池效率提升至21.8%和20.3%,N型PERT(钝化发射极背表面全扩散电池)单晶电池平均效率已经达到21.5%,且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3.地热产业资源分布及经济技术分析

地热能是蕴藏在地壳岩石(干热岩)和地下流体中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的热能资源。据《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世界地热能基础资源总量约4.27×108亿吨标准煤,可利用量约4.95×107亿吨标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亿吨标准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10万年的需求。我国地热能资源相对丰富,据估算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可采储量约4626.5亿吨标准煤[2]。

地热能开发利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的综合应用,包括资源勘查与评价、钻完井、尾水利用、换热和保温、热泵技术、地面建设、运营管理等技术。直接利用和高温发电是当今世界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技术相对成熟。热泵技术是直接利用地热能的最佳方案,技术成熟,发展迅速,已实现商业化应用;高温地热发电技术相对成熟,但是中低温地热发电相关技术仍不成熟,处于攻关阶段。当前,干热岩的开发与利用是地热能利用的热点,无论是干热岩高温钻完井技术,还是干热岩压裂技术、干热岩换热和发电技术,均处于试验阶段。近年来,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持续创新,浅层地热能利用快速发展,水热型地热能利用持续增长,地热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1977年,我国首台高温地热能发电机组在西藏羊八井发电成功,成为全球第8个掌握高温地热能发电技术的国家,但地热发电成套技术相对落后。

4.氢能产业资源分布及经济技术分析

氢能被称作未来社会的终极能源,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因氢能兼具二次能源和储能媒介双重角色,发电效率超过50%,并且零污染,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有关数据表明,宇宙中物质的75%都是由氢元素组成,氢以化合物的形式储于水与化石燃料等物质中,氢燃料在已知燃料中热值仅低于核燃料,较传统的化学燃料、乙醇燃料、煤炭等高3~4.5倍。氢能与传统油气产业链具有先天的融合特性,油气企业具备强大的制氢能力、成熟的安全管控体系、丰富的销售网点资源,拥有规划涉及、生产运维、储运销售等多方面技术基础与整合优势[3]。

197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Bockris教授首次提出“氢经济”概念。新世纪以来,伴随碳排放政策收紧、储氢技术进步以及燃料电池逐步完善,“氢经济”逐渐受到各国普遍重视。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开展氢能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为火箭生产液氢燃料;1970年以后,逐步将氢作为能源载体和新的能源系统进行开发;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力支持民用氢能的发展,氢能应用相关技术得到提高。作为新兴产业,氢能利用在全球仍处于初期阶段,制氢技术、储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和加氢站建设等都面临诸多瓶颈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制氢国,但氢气主要是作为中间产品或工业原料来制备使用,氢能产业链比较薄弱,距离开始产业化、商业化利用仍有较大距离,加氢站总体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成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试点阶段,燃料电池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5.结论及建议

基于以上认识,油气田企业新能源业务战略布局的构建策略等提出如下建议。

(1)综合多种因素,优先布局风电、光伏业务。目前,国内外风电、光伏产业技术日益成熟。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相关政策从鼓励向从严规范转变,准入门槛和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市场消纳和价格补贴相继收紧。应根据产业特征变化,统筹考虑政策影响,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坚持差异化发展,科学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以规避风险、提高效益。(2)注重地企协同,促进地热能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策鼓励地热能发展,对大规模开发应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源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源储备足、矿区和周边需求大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周密规划地热能业务布局,与地方政府搞好对接和协同,推动地热能利用快速发展。(3)瞄准全产业链,积极谋划氢能发展。氢能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技术研发和发展潜力大的优势。谋划氢能业务发展,应紧盯行业发展趋势,超前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强化技术储备,瞄准全产业链或关键环节择机介入是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氢能风电太阳能
应用广泛的太阳能无人机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太阳能虚拟窗
重齿风电
2016《太阳能》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