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8唐弋凌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服装民族资源

唐弋凌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服装行业有着较大的发展。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内众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服装与服饰设计及相关专业。服装专题设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市场调研、设计创作、结构制图、成衣制作等专业环节,力求把服装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商业性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服装款式和风格创新能力,开拓准确的市场定位,以达到设计作品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双重性的特点。由于我国的服装专题设计起步较晚,无论是课程配置还是授课内容搭建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服装专题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将文化内涵层次方面融合在设计思维中的培养还有所欠缺,对于本土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设计的交互设计还有所不足。通过对融入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服装专题设计课程学习,可以达到民族和时尚碰撞和融合,达到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学习目的。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指出“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意见还指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服装专题设计课程中将传统民族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并寻找其最佳平衡点,如何在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途径值得我们深思。因此专业教师应更进一步对该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符合人才培养目的特色教学之路[2]。

1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发展迅猛,主要培养服装设计师、服装结构工艺师、服装经营管理者及服装买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仅笔者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开设该专业的就有本科院校6所,职业院校9所。

服装专题设计在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实用性强、综合性强,具有举足若轻的作用。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思路为目的,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在设计前考虑市场流行、社会导向、个人心理等问题并进行市场调研及分析,设计中对色彩搭配、面料选择、成衣效果等进行构思设计,设计后期考虑服装结构及工艺制作方面的因素[3]。因此,服装专题设计课程需涵盖整个服装设计至成品各个环节的众多知识点。在服装专题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需要拓展并启发学生把控好针对各种具体服装风格的设计思维,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各类专题的设计制作,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框架的限制,提高服装设计和制作能力,这是课程教学的关键。

2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设置应有前沿的理论基础,丰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实用性能。但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容易把服装专题设计教学停留在平面的服装系列效果图设计上,课程中的各个子课题系列设计也是各自为营,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撑,缺乏设计的交叉融合性,容易把该课程与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大赛指导等课程相混淆。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的发展,该课程传统的课程体系逐渐体现出以下的问题:

2.1 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

该课程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采用集体授课方式,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教学目标定位,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融入比较欠缺,学生盲目地追求时尚,导致作品流于形式,缺乏文化底蕴。对差异性很大的学生个体特点关注不够,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学生个体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定位了解甚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定下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但是很难实现整体优质的教学效果。

2.2 启发思考的教学方法欠缺

部分高校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开展课程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不足,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未能有效开启,学生该课程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还有欠缺。

2.3 教学内容缺乏精准设计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和核心,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学生个体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定位了解甚少。且教学内容陈旧,课堂形式呆板,与新学科、新技术融合不深,也不重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融入,整个课堂的内容缺乏精细设计。

2.4 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服装专题设计课程的作业基本是以效果图的形式提交,而教师也多以效果图的优劣来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作业完成度,从而导致了课程中实践环节分量的减低,使很多学生把服装专题设计误认为是服装效果图课程的2.0版本。

3 服装专题设计系列教学改革创新

3.1 教学理念创新

3.1.1 将民族文化资源加入课程教学

把探讨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和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创新作为创新点加入服装专题设计课程各设计课题教学中,把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创新。具体可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研究作为知识能力要求,将创新研究方法作为思维能力要求,将民族元素和制作工艺的合理转化作为技术能力要求,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现代服装创新设计和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相互融合的理解力,切实地把服装专题设计与民族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交叉知识点,在做到有效教学的同时达到在传承中求发展的目的。

3.1.2 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针对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理解度以及对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创造力方面的不同,在集体课程式教学无法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主动通过课下个体辅导,互联网远程指导,线上线下问题解答等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1.3 将不忘初心、坚守民族文化传承使命融入本课程教学

从民族文化传承角度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深入阐释民族文化资源与现代服饰创新性设计相融合的内涵建设。在课程中可将民族文化资源与课程中的多个设计课题相融合,比如将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并融入创意服装系列设计、礼服系列设计、职业装系列设计、运动休闲服系列设计、服饰配件(首饰、箱包、鞋帽)系列设计等各个不同的设计课题[4]。构建一个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再将民族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符合消费市场审美理念,进一步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课程教学理念。

3.2 教学内容创新

3.2.1 在服装专题设计课程中融入民族服饰文化资源

将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服装专题设计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课程内容的多功能性。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革新,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服装专题设计课程各个系列设计课题的创意阶段。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同理思维等方法启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精粹进行重新审视,以民族文化资源的造型要素、美学特征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入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比如图案纹样艺术、色彩表达艺术、装饰工艺艺术以及材质应用艺术等元素特征,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挖掘,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将其打散重构进行二次设计,再有机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的改革创新中,同时也便于在现代艺术设计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梳理传统民族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传承,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3.2.2 在服装专业设计课程中注重时代性和前沿性教学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课程中要以“两性一度”为指导思想,及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及时反映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反映业态的新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索性和个性化。课程中不仅强调原生民族服装文化内涵与形态结构的理论性价值目标,而且应该重视创新思维和实践技术的应用性功能目标,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实现课程教学和课程学习的“知行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有机融合[5]。

3.2.3 强化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调整

本课程针对目前服装产业升级发展迅猛,但国内部分服饰品牌识别度较低、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弱等问题,重点关注学生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服装专题设计课程在服饰开发设计、工艺技术创新等教学环节中注入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构建综合运用传统文化资源的能力培养模型,以此服务国内服装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

3.3 教学方法创新

3.3.1 同伴辅导式教学方法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强调教师的教,而且还应该强调学生的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同伴辅导”学习模式实现课堂翻转。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开展,在上课前预习各地民族文化资源并进行深入了解归纳;在课堂上采用幻灯课件、视频、实物等教学手段进行融合,将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进一步进行拆分设计和二次创作,融入专题设计中(比如将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打散重构并融入时尚运动休闲服的服装专题设计系列设计项目课题中);在课后采用微信、QQ等线上答疑方式对学生因个人差异对课程学习提出的疑问进行精细解答,并通过分组讨论对各个项目课题系列设计作出虚拟市场评估;同时在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后,合理修正某些细节,并完善课程教学模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与思考的有机结合,有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3.2 差异化分组式教学方法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教学目标灵活安排,在与学生学习内容保持基本一致性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资源的兴趣程度进行划分,采纳学生的意愿诉求,针对学生群体差异、资源禀赋差异和应用技术差异,将“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转化为符合自身实际、彰显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服装设计技能和个体喜好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程中先通过老师示范案例分析及动态分类设计模式进行教学,再在老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不同的设计命题进行讨论,形成更为精细化、层次化的教学辅导体系。在课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3.3.3 命题练习参赛式教学方法

在课程中将民族文化资源融与各设计课题教学进行整合创新设计,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命题设计,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对各民族文化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后创作出既有民族文化资源内涵又符合现代服饰审美需求的设计,以达到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目的。在课程中完成命题练习后,课后可将优秀的学生作品进一步细化完善,投递到适合的国内国际服装赛事参加专业比赛,比如每年由专业协会举办的“大连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李宁杯”中国潮流运动服装设计大赛、“H&M”全球变革大奖等赛事。通过这种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激情,起到质变的效果。

3.3.4 将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服装专题设计课程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专业能力,更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买方市场需求进行设计探索,提高服装设计及制作能力。在实践环节中结合民族文化资源相关内容,从设计的角度分析民族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提取适合的设计元素,从结构的角度借鉴民族服饰中传统优秀的构成方式,从工艺的角度借鉴民族服饰中传统优秀的手工技法,将其融入服装专题设计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最终完成一套或一系列服装的成品设计。经过此完整的设计制作流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民族文化资源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3.4 评价机制创新

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长期以来注重评教和评学的结果控制,重视课程效果评价的共性,轻视教师的教学过程控制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忽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个性。因此,应在服装专题设计课程评价机制中将评价结果与过程评价统一结合。评价结果应该形成以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参赛作品投送次数及水平,虚拟校企合作成效等方面真实客观地评价体系,学生、教师、督导、虚拟企业要针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并形成评价结果。过程方面应该将重心放在教师的教学过程控制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自评和互评机制,教师建立以课堂及时评价、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等过程评价机制;学生的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考勤、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练习等方面。由此形成一套多维一体的精准教学评价体系并要求最终设计并制作出一套或一个系列的成品[6]。

结语

将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可以使服装设计中的国际化、多元化与民族文化产生碰撞和冲击,促进我国整个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并在保护传承的同时让其得到创新和发展,迎来传统与时尚、民族与世界交相呼应的崭新的春天。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我国各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和提炼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与当今国际国内时尚完美结合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系列服装进一步的完善能力和对国内服装行业发展的思考能力,由此加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的责任感,加强对服装专题设计课程以至于对整个专业学习的兴趣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民族自豪感。该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将民族文化传承使命融入课程教学,在个性化差异化等有效教学的同时探索传承与创新;也注重挖掘课程的多功能性,教学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同时更对同伴辅导式、差异化分组式、命题练习参赛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方法上进行了创新研究,进一步构建起与时代发展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系。综上所述,进行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并融入服装专题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服装民族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道具服装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