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构建分析
2021-11-27周平安
周平安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类生存之本,是人类健康之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体育教学工作越来越被业界重视,成为各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从体育改革的目标、课堂教学方式以及体育教学环境方面对体育教育改革策略做了分析,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已成为各阶段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要符合社会发展形势、适应当今社会教育状况、符合时代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诉求,满足当今社会、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认可,只有这样的体育改革才能被学生及教师接受,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才时代,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的同时,高校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保持学生身体健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卫生健康。但是就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分析,其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传统教学方式的应用较多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多学校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在体育课堂被动的学习,导致教学中师生交流非常少,无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说,还让学生注意力分散,对于老师讲解的运动纲领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学生实践操作的时候出现各种出错现象。另外,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即便是掌握了运动纲领,也无法真正进行实践,这两点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1.2 考核方法不科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考核方式沿用传统的一刀切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体能进行测试,这种考试方法的应用缺乏针对性和独特性,对于学生体育成绩采用一概而论的方式,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比如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由于平时经常锻炼和运动,各种考试能轻松的完成,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参加這样的体育考试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考试标准相对困难,一刀切的考试模式导致这些学生对考试望而却步,造成考试成绩差异性较大,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1.3 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身体锻炼,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但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往往更多的重视动作技能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要点,对于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出现体育偏差的现象。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全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动商、情商和智商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情感、行动和认知,是衡量人类身体运动综合能力的主要指标。自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体系以来,体育课程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有着育人作用,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社会综合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不仅要注重体育育人功能,还要充分挖掘学生动商潜能。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在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时候,要深入的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工作首位,围绕素质教育要求进行改革。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放松自我、可以提高运动意识,使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提升。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采用以下方面措施进行分析:
首先,在教学中通过体育课程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训练培养体育竞赛意识,让学生在积极竞争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无论输赢都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其次,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身心放松,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就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得到全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有计划、有目标的调整锻炼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最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确立了素质教育作为体育课程目标之后,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措施进行改进,在教学评价中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将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考核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2.2 注重以学生为本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开展教学,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的开设一些时尚、新颖且学习兴趣浓厚的体育课程,摒弃传统学生学习兴趣低、内容枯燥无味的体育教学。另外,在教学中尊重体育教育和体育规律,将现有的公共必修课、选修课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综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情商和动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3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将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都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循环。将课堂教学作为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阶段,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则作为巩固和提高的阶段。学生体育技能的真正掌握仅靠体育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体育活动只是作为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因此必须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中来,进行系统化体育教学,并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外运动氛围。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必须确保课外活动中学生锻炼的时间和质量,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延续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动商的提高。
2.4 完善教学配套设施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具备充足、科学的体育环境,才能确保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比如在教学中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完善体育运动项目、增加体育器材,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和运动项目选择。另外,学校也需要大力开发体育运动信息服务体系,让学生可以浏览和了解更多的体育信息,开阔学生体育视野的同时有更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体育热情,更好的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3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改革工作,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完成的,作为学校需要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考评体系,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需要配合老师尽可能的完成体育训练项目。只有三者的统一配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