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田径训练方法
2021-11-27刘福月
刘福月
1 田径课堂的现状
1.1 田径课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
田径课堂教给学生各种技术动作与锻炼方法,发展学生的爆发力、耐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质与合作意识。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练习的强度是否达到,至于学习的各种动作提高的是身体的哪些机能却很少提及,忽略了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讲解。即使学生学习了很多动作,仍不能在课下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训练,也无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1.2 学生的体育素养有待提升
大部分中学生都是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优越的成长环境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想,他们普遍都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最重要的。虽然大部分在课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运动,但是同学之间凝聚力不强,相互激励相互包容的团队意识不够。体育培养的是学生的运动意识、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传统田径教学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学生的体育素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3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处于教育改革期间的教师应当紧跟改革步伐,多多接触创新教育理念。很多教师不够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忽略各个学科之间潜在的联系,用孤立的观点看待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田径课堂中只能学习到动作,不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2 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措施
2.1 健全训练体系
在初中体育田径训练教学当中,教师要改革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升训练质量,完善现有的体系,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时,要从学生的教育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完善教育体系,在保证学生学业质量的基础上,给学生安排田径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在训练当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训练心理和情绪,在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体魄的同时,也锤炼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感受到田径训练的魅力。
例如:目前根据田径训练教学结果来看,许多学生因为没有获得教师的批准,从而感觉参与田径训练困难重重,而且感觉参与训练时间过短,无法达到强身健魄的效果,这时体育教师就要与班级的教师沟通,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争取田径训练的时间,帮助学生争取到之后一定要保证这段时间的训练质量,给学生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案,使学生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强度得到教师的把控,从而使学生达到良好的田径训练的效果。
2.2 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田径教学兼具两种属性,一是竞技,二是强身,在保证强身的前提下追求更快、更高、更远,对于初中阶段的田径教学而言,侧重点应该是强身健体,教师认真仔细将跳跃、跑动、投掷等基本动作传授给学生,实现其在强身健体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教学也有了许多改进,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体育教师应致力于推陈出新,改进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应为学生留出一定的创新空间。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设计一些趣味十足的田径教学内容,增加田径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互相监督彼此动作是否标准,表现优异者得到教师的赞赏,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注重鼓励,提升其自信心。
2.3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田径教学的内容单一、枯燥是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教师应致力于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例如,在体育课堂上适当增加体育游戏,使学生进行游戏分组,在团结互助中享受体育乐趣。田径运动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也应让学生明白教学目标,使体育精神深入每一位学生,积极引导他们以端正的态度学习田径,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并且内心深处将田径运动作为主要的兴趣内容之一,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积极主动地进行田径训练。
2.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保证训练的效果,老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完成训练的情况和成绩,也要用恰当的方法从心理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灵活调整学生的训练强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一下就给很难的任务去完成,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反而达不到训练效果。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游戏或者比赛,让学生努力争夺,并获得小奖励,在增加趣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应有的合作意识。田径训练可以通过小组形式进行,将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有团队意识,尽自己的力量去为团队努力,一举多得。
3 结语
总之,要打造体育精品课堂必须要重视体育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提高体育核心素养,要通过提高學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品格、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学生将体育培养的优秀品质带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励志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