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11-27张玉龙

当代体育 2021年3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质

张玉龙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在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代大学生的社交也逐渐由线下变为线上活动,长此以往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体质健康问题,其中,以肥胖、近视和缺乏耐力等为主要问题的健康状况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比拼的不仅仅是脑力,更是身体素质。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指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对于促进大学生体质改善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1.1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学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外在表现,例如:胸围主要是指的是胸廓的最大围度,通过胸廓能够直接判断出大学生胸部和背部等部分的肌肉发育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也能够通过肌肉量的多少以及是否正常发育直观判断出大学生各项呼吸器官是否正常发育,是大学生身体形态水平上的重要判断指标。除了肌肉和胸围以外,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也是影响身体形态的重要构成。随着大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这些影响身体形态变化的各种因素也在不断地变化,一旦超出正常的指标范围,就说明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例如体重高于正常水平,说明大学生普遍存在肥胖现象。相关的人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的身体形态各项指标都超出正常范围,处于下滑的状态。这一现状就表明当代大学生急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来矫正身体的各项指标,否则就会受身体形态变化的影响出现体质健康问题,进而出现器官问题。

1.2 身体素质

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判断和衡量主要有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这四个关键因素。其中,力量是指大学生身体肌肉在特定环境下的爆发力,爆发力强则说明大学生更有力量,速度是指大学生在某项运动中能够在指定条件下以最短时间完成运动的能力,耐力则是指大学生在完成某项运动过程中的忍耐和克服能力,柔韧性是指大学生身体各个关节活动过程中的幅度大小,包括了肌肉,韧带,肌腱等各个部位的伸展能力。这四个因素在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中是相互依存和互相影响的关系,任何一项因素出现了问题,都会直接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出现下滑趋势。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不同地域的影响下,大学生身体素质各个指标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不同地区和环境下大学生的发展特性应用针对化的训练方案。

1.3 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活动,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体机能着重表现在运动和锻炼的过程中对疲劳的克服能力。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身体机能自2010年开始逐渐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一现状直接表明大学生体质和身体机能方面需要进行着重关注,需要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呼吸机能等各个方面的机能,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状态。

2 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2.1 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通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学生自身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等各个方面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上,体育课程开设课时相对有限,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体育教学项目等种类相对较少,导致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的体育参与意识;相关硬件设备配备不足,运动场馆稀缺等也是阻碍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也相对较大,同时在网络电子产品的影响下缺乏一定的自我锻炼意识,再加上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师给予针对性引导和训练,导致在体育锻炼方面缺乏自主能动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

2.2 学生体质锻炼的重视与鼓励

自从国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从各个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健康方案的标准以及组织实施等相关规定,需要学校严格按照规定上的内容并及时有效地落实各项措施,通过配备硬件基础设施,引进体育器材,加强场馆建设等方式营造终身体育的校园活动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具体的规定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导致学生体质锻炼受到严重阻碍。例如体育课程与体质测试的内容相脱节等问题普遍存在,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既没有结合体育体质测试的项目进行针对化的指导,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在繁重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影响下,大学生也没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对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体育考试的成绩也仅仅作为参考,导致很多大学生不够重视,无法将自身自主锻炼的意识进行有效的激发和引导,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未来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需要通过氛围创设和条件引导的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健康素质。

3 加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教育引导,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引导大学生主动践行终身体育的发展理念,高校急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引导,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园环境中推广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结合自身的兴趣组建武术,健美操等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这样既能够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展体育活动,也能够进一步保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但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为了保障学生的体育健康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措施,例如打卡等,这种强制措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相比而言,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更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体育文化节,阳光长跑和体质测试等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这样既能够广泛地增加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时间,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除了实践活动以外,還需要高校的体育教师从思想观念上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终身体育理念和健康第一思想的引导,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

3.2 创新体育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还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也会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消极的抵触心理。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当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实际进一步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保障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一方面,体育课程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有效的丰富和发展。有些高校可以进一步优化体育教材,既要注重教材本身的时代性特点,也要注重教材的地方性,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还需要在体育课程中完善教学流程,通过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多种方式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改变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保证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兴趣。同时,在理论知识学习中,高校还应当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践行终身体育的学习理念,为大学生合理安排体育运动项目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学院的目标健康管理考核相挂钩,在校园范围内营造一种师生广泛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氛围。

3.3 建立网络化服务平台,全面跟踪体质数据

为了保障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管理,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全面跟踪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这样不仅能够结合数据分析进行有效的指导建议,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指导价值。首先,高校可以提前收集学生各方面的身体资料,建立体质数据库,在库中包含学生各方面的初始身体机能,同时也要有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成绩。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并结合指导建议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生体质数据平台的建立也能够结合学生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转化为特定的程序录入平台,在相关功能的支撑下对学生各方面的身体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在完成体育测试后,可以通过平台数据推送等方式及时告知学生,让学生在了解和认知自身身体机能和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最后,在网络化服务平台上还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的体育锻炼数据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跟踪和干预,規定的时间内如果学生各方面的体质状况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教师可以主动联系学生或者学生反馈的方式,进一步监督学生的体育锻炼,从而营造线上和线下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电子产品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优化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等各种方式来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坚实的保障。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也应当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从而保障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0年院级课题;课题名称:防疫形势下湘警职院学生体质健康实证研究;课题编号:JY2004。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兼加体质
新发现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