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轮车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产生损伤及病因的研究

2021-11-27杨云生吕熠豪

当代体育 2021年38期
关键词:负荷运动员身体

杨云生 吕熠豪

1 前言

随着小轮车运动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也让人们认识了什么是小轮车运动。泥地竞速小轮车运动是运动员以尽可能短的时间骑过一段设有清晰标志的无障碍的赛道,是一项节奏性很强的速度性运动项目。目前,随着运动竞争水平的迅速提高,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的损伤现象日趋增加,已成为影响浙江省小轮车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使该项目在我省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了解小轮车项目本身的损伤特点,摸清我省小轮车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找出受伤的主要原因和常见的部位及受伤容易发生的情况,找出受伤的主要环节为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就显得极为重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训练的浙江小轮车省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运动员9人,女运动员8人,共计17人。年龄16-22岁。

2.2 研究方法

运动损伤回顾性调查:通过制定调查表对省队的运动员进行统一的损伤问卷调查。伤病的诊断、病历及伤病记录:主要通过在省队医务室的三个月的实习对运动员损伤的诊断,病历及伤病记录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咨询交谈法:通过平时与运动员进行不拘形式的开放性交谈,询问有关病史及哪种情况下容易发生受伤,征求防伤措施及建议。比较分析法:将所整理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所有表格进行检验并做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结果

本文所调查的17名省小轮车运动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伤病史,受伤率为100%。也就是说,目前我省小轮车运动员受伤的较多。(见表1)

3.2 统计结果

对陕西省小轮车运动员参加训练的17名运动员进行统计,其受伤率为100%,人均为2处受伤。训练时间越长,受伤率越高。受伤的部位主要是在上肢和躯干部。其中上肢占50%,躯干部占42.1%。从发生损伤的部位看,以腰、肘、背的发生率最高。受伤的性质以运动劳损为主,其次为肌腱炎,腰扭伤,软骨损伤等。(见表1,表2,表3)

3.3 致病原因

导致小轮车运动员受伤的原因主要有:训练水平因素训练安排因素,身体机能因素,心理因素,场地因素(见表4)。

训练水平不够(13人,占34.2%),这主要是由于刚开始系统专项训练时,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跟不上技术动作训练的要求,或存在技术动作的缺点错误,极易受伤。特别是专项力量的缺乏。其次是训练安排因素(10人,占26.%),训练量过大过于集中,超负荷训练和局部负荷过重,由于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训练大量能出成绩而忽略了运动员本身的运动负荷承受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一些运动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导致受伤。三是身体机能因素(8人,占21.1%)和心理状态因素(6人,占15.8%),训练或比赛测验时身体生理机能或心理状态不良,准备活动不充分,带伤坚持训练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非专项训练时,激烈的球類活动也是受伤的原因之一。最后才是场地因素(1人,占2.6%),由于小轮车运动是一项泥地竞速运动,故比赛场地致伤的因素很小,主要是天气的问题。如果运动员针对天气的变化不做准备,很容易在训练期间受伤。

3.4 损伤特点及规律

小轮车运动容易受伤的部位主要位于肩、背腰及上肢,是与技术特点及身体局部解剖结构的薄弱环节紧密相关的。从调查统计资料看,动员上肢和躯干损伤率较高,而肩关节和腰背部肌肉损伤又居首位,由此可见,寻找支撑运动器官的薄弱环节以及加强这些薄弱环节的功能训练和力量运动训练(如菱形肌,背阔肌斜方肌、竖脊肌和腰腹肌、肩周)和这些肌群的抗肌力量均衡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

大多数小轮车运动中损伤都趋于“使用过度综合症”。当身体生理机能或状态不良时,身体承受不正常,持久性和重复性练习以及不能适应某训练量,训练计划缺乏科学性,运动缺乏科学监控,过量、过度性损伤,如,动作过大过猛、准活动不充分、学性,运动负荷训练、局部负担过重、疲劳等。

4 损伤预防对策

运动损伤一旦发生,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段,治疗是很困难的,即使是最先进的科学治疗手段,其效果也不明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预防是最好的对策。

4.1 加强动作的理论分析研究

小轮车训练中,动作不正确,是导致损伤的又一种因素,比如,高翻杠铃翻腕时速度过快,是腕关节软组织挤压受伤。因此深入研究运动技术的特点和规律,常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仅能更有效地,更经济的完成专项技术,而且对于降低致伤的可能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2 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及负荷

训练内容及负荷的制度,应根据内在的联系,合理安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符合训练者的实际能力,运动内容应针对个体的性质制定。特别是要注意准备活动,训练的安排要具有针对性,并与专项紧密联系,力量训练专项化。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避免单一练习,特别要注意运动员在身体生理机能不好,疲劳的状态下,不应加量。因为此时运动技能下降,防护应变减弱,注意力分散,负荷量过大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4.3 加强身体全面训练和易受伤部位的训练

训练是个整体,身体各器官,组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训练不可只注重局部的负荷,忽视整体。特别是肌肉力量的训练要避免单打一。训练要注重“准备活动-训练-训练后放松”这一循环体制。实践证明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可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4 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保护

训练应在严格的医务监督下实施,缺乏科学指导、忽视科学监控和没有营养辅助的大运动量训练已经没法保证运动员在竞争中获胜,并且容易导致运动员个体的身体损伤。训练计划的制定应配合运动生化与运动生理指标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要加强医务监督,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制度,严格实施场地,设备卫生监督,场地,器械和防护用品要定期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对已损坏的场地器械应及时报告,报告前一律禁止使用。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进行活动,在进行大运动量时,应对肩肘腰等易受伤部位用护肩护肘护腰或者弹性绷带固定。

5 建议

(1)建议在训练中要加强医务监督的力度,根据生化,生理指标切实有效控制训练强度,训练计划的制度要科学。训练的安排要避免过度训练;要科学进行训练,加大科研投入,加深对项目规律的认识。

(2)打好基础,规范技术动作,加强身体全面训练,加强肌肉力量练习。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应合乎训练原则,要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尤其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和伤后的训练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重。一定要注重训练与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与其后的放松活动,这样可以大大避免运动损伤。

(3)注意运动员的营养补充,训练平时要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有关人员从思想上引起对伤病的重视。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反兴奋剂中心)所级课题。

(作者单位:1.浙江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2.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负荷运动员身体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生如夏花
商业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运动员
思维擂台赛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