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1-11-27王弢
王弢
“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不同的学习环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挖掘不同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令其在紧密融合的过程中能够相辅相成,促进其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令其“学”得轻松;提升练习质量,令其“练”得有效;设置比赛活动,令其“赛”得有趣。
1 学习运动技能,掌握理论知识
1.1 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让学生对小学体育理论知识产生认可,为培养运动意识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与相应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视频、故事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令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掌握知识内涵。教师可以根据该情境中的细节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仔细观察,快速挖掘重点内容。
以“投掷”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可以在教授投掷方法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之后针对其思考结果中总结出投掷技巧,比如拿出一个纸飞机,提出:“大家都玩过纸飞机的游戏,谁能够将纸飞机飞得最远?”利用该问题引导学生跃跃欲试,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出:“刚才小明同学的纸飞机扔得最远,大家看清楚他当时是怎么做的吗?”先模仿动作,之后针对部分细节之处提出改进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投掷动作。
1.2 丰富课程内容
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将已经学过的与之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提问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不断完善其知识体系。除了新旧知识的结合外,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作为中心点,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拓展和延伸,将生活中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中,帮助其深刻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在分析和总结中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
以“基本体操”的教学环节为例,在教授基本体操动作技巧前,可以先针对体操的发展历程和相应作用进行详细说明,比如:“在练习体操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掌握正确的人体姿势和节奏感,能够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提高大脑皮质的工作能力,促进锻炼着增强体质,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教师还可以针对基本体操的具体分类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内容,提升其学习兴趣。
1.3 挖掘技术特征
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中,运动技巧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部分动态运动难以通过教材中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描述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动态效果图,之后可以通过模仿的方式将部分技术特征提炼出来。可以在展现动态效果图时将关键位置的动作特征标记出来,并在旁边附上相应的注意事项,令其对体育运动项目中不同操作技巧产生深刻地理解,促进其掌握理论知识。
以足球“二过一”配合教学环节为例,课堂中教师的演示属于“平面化”,学生很难理解教材的作用,对“传球的时机”“跑位的路线”这些教材的重点、难点很难很好地掌握。在学习之前可以通过微课或多媒体战术板的演示,再配合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使更清晰地知道所学内容的作用,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也一目了然,课堂现实“立体化”。
2 提高练习质量,锻炼运动能力
2.1 设置练习重点
为了实现“练”得有效的目标,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练习运动技能之前,先将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对于该重点内容设置针对性训练项目。在设计练习项目的内容和难度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通过其年龄特征、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练习项目的内容。
以“投掷”的教学环节为例,其练习重点在于上下肢协调用力地抛球技巧,在训练原地投掷垒球的方法时,需要重点讲解侧向投掷的动作,提出:“在做这个动作时,重点在于肩上屈肘,快速挥臂动作,要注重发力的角度,大家仔细看老师的动作,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发力的,在转体的时候需要用力蹬地,快速挥臂。”在进行示范后,让学生按照重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练习,可以给予统一的信号,让其进行徒手模仿练习。安排學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在投掷线上,之后在信号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原地侧向肩上投掷动作,让其互相观察组内成员的动作的标准性,找出不足并及时改进。
2.2 丰富练习形式,提高练习密度
大量枯燥、乏味的练习项目将会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严重阻碍其练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新的联系形式,让其在不断学习新的练习形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练习。做到少讲多练,提高课堂练习密度。以“跳绳”为例,原设计一个班40人分4个组,是1组或2组同时跳,为了提高练习密度可以设计成4个组同时跳。或者通过分成8个小组或10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自主练习环节。教师只是巡视,个别指导,减少集体纠正、集体集合的时间。
又或可以针对不同的练习项目设置相应的口令内容,小组成员发出不同的口令,而其他成员在听到口令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到相应的训练状态中。以“跳绳”的练习环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一根跳绳进行练习,将跳绳动作分为双脚跳、单脚跳、连续并脚跳等多种不同的种类,以口令发布频率的提升促进练习密度的提升。学生可以两人一组,依次为对方发布口令,同时监督其训练状态,适当增加训练密度,令其熟练掌握相关技巧。
2.3 构建练习氛围
良好的练习氛围能够引导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在练习的过程中快速进入良好的状态中。营造练习氛围的方式氛围很多种,其主要方式包括创设故事情境、播放音乐、喊口号等,教师在开展练习活动前需要针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合适的营造氛围的方式。以跑跳类的运动为例,应该避免喊口号的形式影响其运动状态,可以为其设置故事情节,比如青蛙跳荷叶过河,让学生将训练场地想象成河面,将跳跃点想象成荷叶,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开展高效练习。
以“队列和队形”的练习环节为例,教师让学生一边练习一边喊出口号,口号内容可以使用简单的“1-2-1”或者“左-右-左”。在进行踏步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方式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形成良好的训练节奏,如果没有音乐播放器,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唱歌,歌曲内容以军歌、革命歌曲和励志歌曲为主,在锻炼其运动能力的同时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
3 設置比赛活动,提供应用环境
3.1 设置比赛情境
比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运动能力的机会,教师需要针对部分运动技能的特点设置合适的比赛情境,促进其在有趣的竞争环境中能够快速找到其中所蕴含的乐趣,将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应用于相应的比赛项目中。针对开放式运动技能类内容,比如篮球、足球等,进行标准赛属于常见的比赛形式,部分学校的运动场地有限或参赛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小场地的局部赛,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合理展现已经学会的运动技能和合作战术。
除了常规性比赛项目外,教师可以针对部分封闭式运动技能设置相应的比赛情景,比如基本体操、韵律活动和舞蹈等课程内容中,课堂教学中练习重点在于部分技巧性动作的训练,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设置个人赛和小组赛。针对不同的比赛形式可以设置挑战赛、趣味竞争等多种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享受更多乐趣。
3.2 调整比赛内容
在设置比赛内容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主要从运动能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情况、运动技巧的熟练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由于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比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能或者没有了解完整的动作技术时,教师需要适当降低比赛低难度,比如部分技术类动作的比赛项目中,教师可以在设置评分项目和相关标准时适当降低其难度,确保比赛内容与实际情况的比配性。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设置比赛内容时可以针对部分课堂上教授和练习的内容设置专项比赛活动,实现“学、练、赛”一体化。通过比赛内容的设置引导学生明确了解自己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发展方向。比赛内容的设置可以针对部分动作的标准性、部分技术的完整性等内容制定详细规定,有效促进学生实现专项技能水平地快速提升。
3.3 开展分层比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制定比赛项目时需要注重其个体差异性对于比赛结果的影响,可以设置分层比赛项目,为其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以足球和篮球比赛为例,这两个项目所需要的人数较多,由于年龄造成的个体差异在这类运动项目中会呈现出较明显的差距,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管理,设计不同的赛区,让其在各自的赛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针对同一个运动可以设置难度不同的比赛项目,让具有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都可以真正参与到比赛中,以分层比赛的形式营造轻松的比赛环节,令其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比赛评审标准和相应的规则需要随着分层比赛的制定而产生改变,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将其有效落实。
4 结束语
“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困难重重,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落实这一教学模式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尝试与积极运用,根据具体需求对其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其能够在落实过程中选找到合适的应用方法,最终实现“学”得轻松,“练”得有效,“赛”得有趣。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