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探究
2021-11-27刘守全
刘守全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目包含了许多类型,属于一种综合性学科,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体育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之上,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有体育伦理学、体育法学、体育管理学等,体育人文学属于二级学科,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研究体系也将日趋成熟、合理,但现阶段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应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1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1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基础理论较为薄弱
运动在教育体系中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运动包含着体育教育,而运动人文社会学虽然已成为二级学科,占据了一定的学科地位,但目前对运动人文理论的研究还不多,基础理论体系还不够牢固。虽然社会科学界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将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一个专门课题加以探讨和研究,但由于传统体育基础理论体系匮乏,再加上现代体育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基础理论尚未得到全面研究,借鉴国外的参考文献仍具有普遍性。因此,这是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2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系尚未健全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领域的发展投入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学资源,这使得各社会学科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也与其他社会学科一样,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时代发展的特点,结合我国体育改革的进程,建立一种开放的、多层次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系,但现阶段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系建设明显不够健全,一方面缺乏专业学科学术理论作为发展的支持,另一方面没有对体系内部结构进行优化。
1.3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信息整合度不高
众所周知,在体育领域中,包含着很多种运动项目,所以这会加大学科理论研究的复杂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这让研究体育理论方面的社会信息流就逐渐增大了,如何提高在众多信息中找出有研究价值信息的效率,并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大动力,就成为社会学科学者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此外,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还会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如果只是单个人或者某个单位进行研究的话,那么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只有相关学者相互合作、信息共享,才能够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效率。
2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当前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多方面的难题,只有采取合理措施来尽快解决难题,才能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 加强对学科本体理论研究的重视
纵观各个社会学科的发展都是从学科本体的角度出发,然后在回溯到本体上,所谓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自身的基础知识理论,这样有助于告知人们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所以对于体育人文社会学来说,也需要从本体研究开始,逐步加强对实践指导研究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理论研究能够很好的化解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另外,有关部门应该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获得优秀研究成果的团队基于一定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激发更多学者参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2.2 采取措施提高学科研究主体的自觉性
因为参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包含很多种类型,既有体育运动爱好者,也有社会经济领域的专家,以及体育教师队伍等,提高学科研究主体的自觉性也就是要强化培养他们的研究精神。首先要提高研究主体的创造能力水平,把体育运动与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站在长远角度来看待这门社会学科的发展状况。其次,要增强研究主体人员的反思能力,通过不断反思可以促进研究经验的积累,从而能够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充分的理论成果支撑。
2.3 创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工作效率,良好的研究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助于获得更多研究成果。一方面应该设置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比如将研究课题与当下的体育热点、体育经济热点等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增强研究者的研究兴趣,主动以发展性的目光来看待这一课题。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一支既有着浓厚社会学科研究兴趣,又有着敏捷学术思维的研究主体团队,这样可以节约创造良好研究氛围的精力,他们能够自主形成一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从而可以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方面獲得更多突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基础理论体系薄弱、科学体系不够健全、信息整合度不高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实施加强对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视、提高研究主体的自觉性以及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等对策进行应对,能够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青岛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