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2021-11-27王新华沈燕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号所学双减

王新华 沈燕

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练习。这个要求在其他学科中也同样适用,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回顾、再复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提升解题技能,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不断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科练习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练习设计的原则,注重练习设计的形式。这是“双减”大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課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要将全体学生作为主要对象,让学科价值凸显出来,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将此理念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还要将其贯穿到练习题中。如果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练习,就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来,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目标性,教师应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才会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点更加熟悉,不断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智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还能够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设计好练习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减负,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如今,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全社会都更加重视作业设计。怎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新课改的要求,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必须树立目标。积极思考通过练习复习的知识点、帮助学生锻炼的解题能力等,这些都是教师要提前预判好的。也就是说,练习要有一定的意图,要确保练习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层次性原则

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安排合理、科学的练习内容,练习内容的难度也要由简到难,不可一步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适应知识点的坡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取得进步时才会感受到成就感和获得感,并通过不断努力,合理转化知识。例如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中所设计的巩固练习环节。第一层次基础练习,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5+264+25,36+25+64+25。第二层次是拓展练习,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6+49)+151,(92+58)+(45+108),(68+76)+32+24。第三层次是思维训练,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

(三)多样性原则

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就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特别是教师为学生传授新知识,如果仅仅运用单一、枯燥的练习,就难以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置练习内容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加深记忆。课堂作业设计,可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竞赛题等,让学生可以动口、动手、动脑,由此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启发性原则

练习的最终目的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启迪,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并学会积极思考、总结规律,学会举一反三。

(五)趣味性原则

学生有了练习的兴趣,就为学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导向,不断强化学习效果。因为只有对学科知识感兴趣,才能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内容融入练习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在练习中体会到乐趣。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的特点

作业设计的内容要求“新”、求“活”、求“实”。要避免陈旧、呆板的练习;要设计新颖有趣、形式多样、贴近现实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练习的内容要求“新”,即新颖有趣

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在进行练习内容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防止练习模式单一、刻板,要创新题目的形式,确保能够满足练习的要求,让学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翁,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投入课堂练习,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还要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积累的经验为基础,为学生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活动,例如组织学生猜灯谜、演讲、角色扮演、文艺表演等。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加好奇,因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练习:让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根据教师的指令以及自己的学号来做出反应。例如,学号中含有数字1的学生代表质数,学号中含有数字2的学生代表最小合数,学号中含有数字3的学生既代表偶数又代表质数,学号中含有数字4的学生既代表合数又代表奇数,学号中含有数字5的学生代表合数。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为枯燥的学习注入动力,为学生营造出更加愉悦的课堂氛围,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练习的内容要求“活”,即灵活多变

练习充满趣味性,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教师在对教学练习进行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将其融入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的魅力。教师还要立足于课本内容,深入挖掘合适的课后习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通过组织分组游戏、猜谜语等方式让学生加强练习。这样,能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学习成绩实现质的飞跃,即使前方艰难险阻,也会义无反顾克服困难,取得较大的成效。

(三)练习的内容要求“实”,即贴近现实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门艺术,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的练习内容注入更多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学科的魅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爱上数学,发掘学科的价值。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后作业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其中。这样,学生在得出答案的同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怎么计算面积,或者在建设一套房屋后,如果需要装修,用什么计算方法等。这些问题都会引发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思考,让学生明白理论服务于实践的道理。

三、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形式

练习课本身比较单调,学生容易產生厌倦情绪,把它当作一种负担,不能发自内心地探知。但如果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独具匠心,练习课就会教得有新意,学生就会有新鲜感。作业设计的形式,除了设计书面练习外,还可以设计口头练习、实践操作型练习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的厌倦疲劳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尤其要注意,设计的练习要有坡度,要合理编排习题层次,以取得多层次的实效。具体形式包括以下五类。

(一)模仿性练习

这类练习是基本练习,与例题相比变化不大,必须让所有的学生都过关。如:学习完圆的周长后,设计这样一些练习题,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分别求圆的周长。

(二)专项性练习

这类练习一般是为解决难点知识或重点知识的,能扣紧重难点,使学生尽快把握新知。例如,在对乘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教师设计了以下题目。

计算出以下结果:

4×0.3=(    )    6.5×0.03=(    )

43.3×4.l=(    )

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12.6×2.3=2898

1.26×2.3=2898

1.26×0.23=2898

(三)对比性练习

这种方式的练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分清楚易混淆的问题。如带分数的加减法和带分数的乘法;求一倍数与求几倍数的应用题。要求学生通过题目对比练习,培养分化的能力。

(四)针对性练习

这类练习是解决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发现问题的练习。如学生学完了“年、月、日”的认识后,可设计下面一组判断练习,要求学生先判断正误,后说理。

如,每年都有365天;一年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25 个月是2年多5个月。

(五)综合性练习

这类练习通常都是在学生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点之后,设置在最后环节来检验知识牢固性的,能够对学生分析能力起到深化、拓展作用,可以为学生进行创新架设桥梁。如: 学校组织短跑比赛,小红跑完全程花费了12秒,小明花费了15秒,小芳花费了9秒,小力花费了11秒,分析一下,谁的速度最快,谁的速度最慢,分别相差多少。学生在分析这道数学题时,必须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知道花费时间少说明速度快,这样才能够解题。

总之,练习不再是单纯地做习题。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在练习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加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拓宽涉及的生活领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解题更加生活化,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学号所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非所学
我们来打牌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尝试亲历的过程,感受探究的快乐
学生学号的妙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