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视角开展实验教学

2021-11-27蔡志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磁铁苏教版灯泡

蔡志龙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探究是孩子满足好奇心的独特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该如何引导带领学生做实验、搞探究呢?我觉得我们都得俯下身子做科学、做实验,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问题,真正地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做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一、从学生视角设计实验教学

我们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大部分是从教材中得来的,但教材的制定是根据绝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来定的,缺乏实际性、灵活性。部分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这种体验,只要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能得出结论。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玩磁铁”单元中的《磁铁的磁力》一课,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玩过了,对磁铁的基本性质,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说出一些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设计相应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仅仅给两块磁铁让学生去玩。比如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小朋友把一枚一元钱的硬币掉进了水杯里,在不接触到水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轻松地将硬币取出来呢?强调要利用今天所学的磁铁知识解决。学生思考后找到解决方法——可以贴着杯壁用磁铁把硬币吸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明确磁铁具有隔物吸铁的功能。

二、从学生视角准备实验材料

科学实验一般都需要实验材料,我们要以兒童的视角来给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然而,教材上的一些实验材料,有的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都没怎么接触过,他们又如何去进行探究呢?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简单电路》一课中的小电珠(小灯泡),平时应用得比较少,一般人都很少见,学生平时接触小灯泡的机会更少,只有实验室才会有。教师在准备材料时,一开始先不要准备电池盒和灯座,让学生就用灯泡、电池、导线,直接用导线去连接电池和小灯泡。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发现小灯泡上有两个突起的连接点。准备这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灯泡的内部构造,知道电路必须联通才能够点亮小灯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逐步地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从学生视角调控探究过程

科学教育始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探究式学习是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的科学探究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的同时,积极体验科学的魅力。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体会科学精神。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儿童的视角对探究过程随时进行调控、把握,真正地让学生受到科学的感悟。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光的反射》一课时,我先安排学生利用镜子将阳光从教室外“请”到教室里,学生很好地体验了一下光的反射。在第二部分研究镜子时,我又先让学生说说我们在照镜子时有什么发现。在备课时,我原以为这个实验不一定要做,学生应该都能说得出来,而准备将时间花在两块镜子上。但在上课时,现实情况却与我的预想大相径庭,大部分学生居然都答不上来。查找原因,原来学生都只是照一下,并没有真正地研究过。我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镜子成像的规律。为后面学习潜望镜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从学生视角看待科学结论

科学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得出科学结论。科学探究注重探究过程,但有的时候也要能够从中得出一些科学结论来。然而,有时科学教师为了结论而探究,在实验室会因为操作不规范造成误差等因素而导致结论得不出来。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冷热与温度》一课时,学生在分组实验探究一杯热水降温规律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有的小组对温度计的使用存在偏差,有的小组在时间的把控上出现偏差,有的小组在温度计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出水面进行,这样得出的实验数据就不能真实地说明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是先快后慢。一般情况下教师是采取大多数小组的意见,直接就得出结论了。今年我上这节课时,又碰到了这类情况,但我没有第一时间去总结规律,而是让这些小组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实验情况,让大家来找一找问题。通过他们的描述,很快学生就发现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我让这些小组的学生课后再做一做这个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他们也更能够接受。

要俯下身子做科学,就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去学科学、做科学。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今,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着眼于让学生终身受益,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猜你喜欢

磁铁苏教版灯泡
灯泡创意秀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