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生深度学习方式
2021-11-27李媛媛
李媛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而思考的时间较少,学习深度不够。老师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是简单的、被动的,更多的时候是在进行机械性记忆与练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老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真正让数学教学向更深处延伸。
一、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欲望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真正投入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仅轻松,而且更加高效。小学生年龄小,对身边的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生性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比较短。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學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能力,开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实物引入课题,出示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鞋盒、酒盒等精美的包装盒,让学生猜测一下:“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会用多少纸板呢?”接着,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样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当中的美,并能欣赏数学当中的美,进而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优化学生深度学习方式
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使用的教学方式,要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进行学习与思考。深度学习要求老师不但要读懂教材,还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因为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老师还要能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个体差异,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并利用。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以此求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老师不要急于将计算的方法或者技巧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拿出量角器,尝试着去求出内角和。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计算,并完成教材当中的表格,让学生在充分动手探究的过程当中,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运算规律。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出来。学生可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老师再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求多边形内角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三、引发学生深度学习思考
古语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更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心生疑惑,并且进行深度的思考,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比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这一单元的所学,说一说“自己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是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道了哪些常见的数量的关系?”等等。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考。
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合理化评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出不同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习得知识。学生只有真实地参与活动,才能更好地获得实践体验。老师要通过自己的鼓励与赞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老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与互动。学生在有效的互动交流中,对知识进行内化与吸收。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优化学生深度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引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后,自然会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也会变得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