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前概念思考

2021-11-27沈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概念科学

沈丹

近几年来,科学前概念受到了中小学科学老师的广泛关注。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前认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并没有被好好运用:部分基层老师对学生的学前认知没有正确的认识;部分老师有认识,但是没有恰当的获取方式;部分老师获取了学生的前认知,但是没有正确判断概念归属,不能与新概念建立良好的过渡方式。下面,本人针对这些常见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一、科学前概念分析

科学前概念的产生多源于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不同自然现象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并通过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的累积,在大脑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与科学知识相似、相悖或不尽相同的认识与观念。

(一)科学前概念的“片面”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学生都非常热衷研究自己好奇的事物,比如,影子、玩具汽车、一种植物、一只动物、水等。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有限,对这些事物只有浅显的认识,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同样的概念会出现不同层次的理解,造成了新的片面的前概念。

(二)科学前概念的“错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来源已经拓展到“鱼龙混杂”的网络资源。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科学前概念的形成,但辨别能力有限的青少年学生对这类资源不加筛选地接受,也会使其科学前概念的准确性产生相对之前更大的偏差。

(三)科学前概念的“模糊”

科学前概念与其他教学理念不同,其构建途径主要来源于青少年学生对周边生活环境中自然现象的认识,而不同國家与地区的学生生活环境及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其对科学前概念的认识存在较大出入。不同地区及学校的老师,在开展以前概念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活动时,应从本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切忌生搬硬套其他地区及老师的成功经验及研究成果。

二、科学前概念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一)应用率不高

科学前概念应用于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当前前概念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率并不高。我曾和多名基层科学老师围绕此问题展开过讨论,通过交流讨论,我发现,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部分老师对科学前概念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部分老师教学态度存在问题,出于“怕麻烦”的心理,不愿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且对教学模式改变可能会带来的风险心存顾虑。

(二)应用不充足

在与多名科学老师就教学活动细节进行交流时,我发现,不少老师存在对学生前概念水平认识不足、前概念与概念本身的衔接处理不当、前概念的应用过于形式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科学前概念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有效运用科学前概念

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是否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很多老师将自己围困在经验主义中,按照老方法一年又一年地教学,没有教育理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有部分老师受困于自己的舒适圈,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意去改变。

作为一线老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学前认知,了解前概念的意义,运用讨论、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符合当前学生现状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将科学前概念的积极意义最大化。

(二)正确把握学生的科学前概念

1.科学前概念具有广泛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自出生起就被周围环境不断涂色,他们的认知来源呈现多元化的方式,父母教授、书籍阅读、网络信息等等,使他们头脑中的认知越来越广,越来越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元的信息来源、薄弱的识辨能力、感性的认知方式,使他们对很多概念的前认知是片面的、模糊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2.科学前概念具有自发性

与某种特定知识不同,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主要取决于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前概念往往是在学生对常见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的过程中悄然形成的。这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本能,是大部分人自己意识不到的。因此,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具有一定的自发性。

3.科学前概念具有差异性

都说刚出生的婴儿是一张白纸,但由于遗传、智力等先天条件的不同,不同的孩子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再加上不同的成长环境,导致其在感知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学前认知也是不一样的。感知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头脑中前概念的稳定性,而有些学生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比较好,那么其前概念的精确度相应也会更高,对新概念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更强。

(三)充分获取学生科学前概念,促进知识转化与迁移

前概念存在于学生的思维当中,带有较为明显的个人特点,这也是不少老师在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时不知如何入手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是趣味问答法、情境模拟法等方法,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的前概念以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当然,前提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现给他们。

(四)正确处理学生的科学前概念

当我们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前概念后,还要思考如何正确处理。首先,要判断学生的现有认知即前概念是全面的、片面的还是错误的。如果认知是比较全面正确的,那么就以肯定鼓励的方式引导;如果是不全面的认知,切忌武断地否定,可以用追问或完成任务的方式梳理前概念,寻找与新概念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有效完成前概念到新概念的转变过程;如果是错误的前概念,则要引发认知冲突,用实验的方式进行证实,使学生通过这样一个互动过程改变错误的观点,完成对新概念的理解。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概念科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科学拔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