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故事(21)
2021-11-27通用机枪晓枪老王
通用机枪 晓枪老王
毫无疑问,MG42是机枪历史上的王者,但也是著名的“谣言大王”——关于它的传说和看法,很多都严重偏离了现实。
高射速与自动机
在军迷圈中,MG42有一个著名的绰号——撕布机。得益于1200发/分以上的超高射速,MG42的枪声密集而连续,酷似布匹被撕开时的声音。龙能吟,虎能啸,很多人对MG42的咆哮声津津乐道,还对它的超高射速另眼相待,认为这是MG42的独家法宝。然而在我看来,高射速其实是MG42设计的歧途。
MG34(左)与MG42。相比于MG34,MG42的闭锁机构、供弹机构、机匣设计都有了本质性变化,两者除了外形和布局已经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了
苏联的ZPU-1 14.5毫米高射机枪。它的架座才是正儿八经的专业高射机枪架座,和步兵用机枪的两、三脚架差异极大
请注意,MG42的射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调的。按压红色箭头处的膛口卡扣,并前后旋进膛口即可调节射速,注意膛口外还有防滑纹
MG42的自动机特写。一些资料表明,MG42可以更换不同机头调节射速,但我个人没见过所谓的“不同机头”,也觉得这种更换方式过于繁琐,设计上也不太科学
采用滚柱延迟闭锁的Stg45步枪。滚柱刚性改延迟的过程实际上很复杂,牵涉到毛瑟、格罗斯富斯公司以及多位设计师,本文中滚柱“成精”的说法是一种简化
格罗斯富斯公司的MG45机枪,它也是一款采用滚柱延迟闭锁的枪械。尽管外形和MG42高度相似,但原理已经完全不同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高射速是有惨重代价的,比如更大的后坐力、更差的精度、更快的枪管升温速度等等。更何况,高射速是枪械的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一般而言,防空作战的枪炮普遍需要高射速,以便在稍纵即逝的打击目标的时间里倾泻尽可能多的弹药。而防空枪炮往往都会配备专用架座,以尽可能降低巨大后坐力对架座稳定性、精度的负面影响。
MG42并不是一款防空机枪,只是偶尔兼职防空而已。它的主要射击目标是人,不是飞机。MG42的主力架座是稳定力十分有限的两脚架和三脚架。在超高射速下,两、三脚架+人体很难保证枪械的射击精度。换而言之,对于MG42的核心任务——打人而言,超高射速无疑是个会降低精度的累赘。
除此之外,对付集团目标也需要高射速。在一战时,战场上罕见坦克和飞机,人肉冲锋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段。集团目标足够大,枪械精度烂一些也没关系。对于一战时的枪械而言,射速快一些自然更好。然而二战时,飞机坦克已经相当常见了,集团冲锋倒是变得相当罕见。
因此,MG42的高射速似乎全程打了个寂寞,根本派不上用场,还带来了很多副作用。更令人奇怪的是,之前MG34的射速大约为900发/分,还算是比较正常的射速。到了MG42时,射速就奔着1200发/分去了,这种奇怪的改变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此滚柱非彼滚柱
我们都知道,MG42采用了滚柱閉锁,G3、MP5等枪械也采用了滚柱闭锁。但大家一定要牢记:MG42的滚柱闭锁和G3、MP5的滚柱闭锁完全不一样,至少在理论上如此。MG42采用的是滚柱刚性闭锁,而G3、MP5采用的是滚柱延迟闭锁。但话说回来,这两种闭锁方式也有相当大的渊源。
从理论上讲,在火药燃气压力下,MG42滚柱刚性闭锁应该像乌龟一样一动不动,只有后坐的枪管才能推动它并实现开锁。然而事实就是这么邪门,当年的德国人造出MG42后惊讶地发现,所谓的滚柱刚性闭锁并没有那么靠谱: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自动机反跳时,即使枪管不动,滚柱有时也会自己开锁。
MG45的弹膛纵槽。滚柱延迟闭锁枪械的弹膛内部往往会加工出纵槽,以便更好地实现开锁,而滚柱刚性闭锁枪械往往不需要在弹膛刻纵槽
海恩·塞弗罗的照片。但话说回来,即使他只打死了一百人,那也足以创造一个小纪录了
MG42的著名恶搞图片。尽管谣言肆虐,但大家对MG42的热爱却丝毫不减,相关恶搞图片非常多,但也無意中造成了一些谣言
对于枪械设计师而言,在枪管不后坐时,滚柱居然自行开锁了,这种事简直就像是自行车无人驾驶自动逃跑了一样神奇。于是,德国人开始好好研究滚柱,终于得出了一个非常滑稽的结论:不是滚柱“成精”了,而是滚柱刚性闭锁的“阳刚之气”不太够!
对于刚性闭锁而言,如果闭锁机构刚性不足,枪械就会存在自行开锁或者反跳开锁的可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行开锁会导致一系列恶性故障,甚至会危害射手的安全。幸运的是,MG42的滚柱刚性闭锁虽然不够“阳刚”,但也没有那么“阴柔”,并不至于导致故障。滚柱刚性闭锁虽然“锁而不牢”,但也成功担任了“拖油瓶”的角色,大幅度降低了开锁的时间。
终于在Stg45上,德国人把滚柱闭锁的“拖油瓶”精神发扬光大,推出了新一代的滚柱机构,短后坐枪管也被果断取消了。从理论上讲,Stg45的滚柱闭锁机构和MG42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Stg45的枪管是不运动的,枪械会在火药燃气压力下自行开锁。而MG42的枪管是运动的,闭锁机构(理论上)是不能自行开锁的。按照基本原理分类,Stg45属于半自由枪机自动方式+延迟闭锁范畴,而MG42属于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不太靠谱)刚性闭锁范畴。
就这样,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延迟闭锁机构之一——滚柱延迟闭锁就被德国人阴差阳错地发明出来了。
机枪中的大谣言
机枪是枪械大家庭的大哥,江湖上关于大哥的传说一向很多。但遗憾的是,这些传说大多很不真实。比如50多名英军+4挺马克沁机枪吊打5 000多苏鲁战士的传说就是一个典型的掺假故事(英军一方实际上有700多人),而关于MG42的第一传说——“奥马哈海滩之兽”,也假得不得了。
传说是这样记载的: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中,一名奥马哈海滩碉堡中的20岁德军机枪手海恩·塞弗罗创造了一项惊人的纪录——在他驻防的WN62碉堡前,共有4184名美军士兵中弹倒下。在长达9个小时的战斗中,塞弗罗扣紧MG42的扳机,几乎一刻不停地发射了超过12000发枪弹,换下来的通红的枪管,甚至轻易点燃了碉堡旁的干草!据一些历史研究者推测,倒在碉堡前的4184名美军士兵中,至少有一半人都是海恩·塞弗罗的“枪口冤魂”,海恩·塞弗罗也因此得到了“奥马哈海滩之兽”的名号。
然而,根据美国公布的数字,在8千米长的奥马哈海滩,美军阵亡、受伤、失踪的总人数为大约2400人,和传说的4184人严重不符。在奥马哈海滩上,远远不止一挺机枪,而是有8个混凝土掩体、75毫米或更大口径火炮、35个碉堡、18门反坦克炮、6个迫击炮坑、35个多管火箭发射器、85个机枪巢穴、6个坦克炮塔,还有不计其数的地雷和铁丝网。海恩·塞弗罗所在的WIN62碉堡也有足足40名德军士兵,而不是只有他一个。
很显然,海滩上的伤亡绝不可能出自海恩·塞弗罗一人之手。如果海恩·塞弗罗真得打死了几千人,那么真相就有一种可能了:在8千米的海滩上,登陆的美军士兵和其他的德军士兵握手言和、互相休战,并像追星一样跑到海恩·塞弗罗的枪口前排队送人头,否则的话,海恩·塞弗罗杀不死几千人。
“豹”2坦克车顶上MG3机枪。坦克机枪的换代要比步兵步枪慢得多,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仍能看到MG3在德军中服役
装在老式Feldlafette三脚架上的MG5机枪。德国人虽然把MG3换掉了,但三脚架却依然在沿用,我估计德国人会把Feldlafette当传家宝用下去
MG42的枪管可以从侧向摆出,射手可以用弹壳/枪弹将枪管进一步拉出散热筒。但这种设计仍然不如ZB26的换枪管方式便捷
MG42的受弹器座过于光滑,装弹链时很容易滑脱。图中的射手就很有经验地用左手按住了弹链,以防止滑脱
换而言之,“奥马哈海滩之兽”的故事只有时间、地点、人名是真的,里面的数据简直不能更离谱了。既然如此,这个邪门传说又是怎么传开的呢?很简单,对于传播而言,邪门的事情就像是美人额头上的苍蝇,总能吸引最多的目光。我曾经写过一篇辟谣“奥马哈海滩之兽”的文章,然而评论区让我瞠目结舌:很多人根本没记住辟谣的内容,谣言倒是记得一清二楚,纷纷在评论区赞美MG42机枪,同情盟军士兵,以及祈祷世界和平、再无战争,甚至还有人骂我传谣。看到评论区后我十分郁闷,我明明写的是辟谣文章啊,怎么最终起到了传谣的效果呢?
尴尬的MG3
二战结束后的第23年,也就是1968年,联邦德国终于正式装备了新型机枪——MG3。然而除了口径不同,以及射速略低外,MG3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新技术。在我看来,MG3更像是MG42在23年后的“诈尸”。就这么一款毫无诚意的MG3,德国人居然一直用到了2015年——这一年,新型MG5正式被采购了。从1942年算起,MG42和它的改型,足足被德国人用了73年。
MG42/MG3的“超长待机”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从经济上讲,二战后的德国家里穷得叮当响。从政治上讲,战败国的武德往往都是费不拉堪。因此,MG3的服役,更像是无奈之下的妥协。然而MG42余威尚在,很多人看到MG3,不觉得这是德国人的无奈,反而觉得是MG42/MG3足够优秀,所以德国人才会恋恋不舍。
然而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款装备能保持几十年的先进性!诞生了几十年的MG42旧瓶装新酒,本来就不会太理想,何况作为早期的通用机枪,MG42在带有先进性的同时,也带有很多先驱者的旧时代通病,这些通病也都被MG3全部继承了下来,比如重量大、长度长、换枪管不方便、落后的管退式自动方式等等。在战后通用机枪大发展的背景下,MG3已经显得非常落后了。
总之,在二战时,MG42无疑是领先的,二战结束后的20年,MG3虽已老旧,但也勉强堪用,而在今天,MG3已经全面落伍了。如今,对MG3投入过多的感情,并认定它先进无比甚至无脑崇拜它,实在是有点反智了。
下一期中,我们将讲述电影《长津湖》中出现的日本九九式机枪。
[编辑/何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