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初心:浅谈新闻编辑的能力与素养

2021-11-27王巍巍

科学导报 2021年81期
关键词:版面稿件工作

王巍巍

编辑,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是一种古老的职业。可以说,中华学术文化的保存与发展,与古代的编辑活动密不可分。而符合现代定义的编辑,则出现在戊戌变法后期,随着近代中国报业的兴起而成为一种职业。随着传媒载体的不断变化,继而发展出图书编辑、刊期编辑、报纸编辑、广播編辑、电视编辑等细分群体。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编辑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带来的其中一个后果是,部分编辑人员在稿件的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等方面的能力有所退化,版面水平也随之下降。

传媒工作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坚守着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新闻编辑,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应突出自身优势,始终坚守本心,保持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忠实履行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为读者奉献完美无瑕的精神食粮。具体地说,稿件加工需达到以下目的:

一、坚持舆论导向为首。

一篇稿件,无论文字水平、内容好坏,正确的导向性要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编辑在初选时,如果发现一篇稿件导向存在问题,应当立即行使一票“否决权”,直接将稿件打回。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导向性问题往往源于作者不严谨、不认真,或者舆情敏感度不高,导致个别词语、句子产生了歧义,甚至表达出完全相反的意思。但这种“无心之过”,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才是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最容易遇到的挑战。这就要求编辑在整个编辑过程中,高度严谨,强化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当好稿件的“把关人”。

二、见报之前消灭错讹。

凡与事实(包括常识、史实)不符、表述不准确、字词有误、用语不规范、逻辑不通顺的,都是错讹。

不管是新闻、时政,抑或是副刊、文学类版面,哪怕编辑组稿再为精彩、美编设计再为匠心,如果中间冒出一些错讹,尤其是比较荒唐的错误,就会给出彩的版面抹上败笔——如将地名、人名弄错,张冠李戴等等,都很容易为整张报纸带来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部分版面都进行了电子化,这也意味着错误的内容传播时间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甚至很有可能引发大的舆情。因此,编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总结各种容易出错、容易犯错的地方。虽然稿件中的错误往往会出的五花八门,甚至让人防不胜防,但这恰恰是考验一个编辑功底的时刻。编辑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讹的“火眼金睛”,将其消灭于见报之前。

三、去繁冗需毫不手软。

一些新手或者不成熟的通讯员,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见报稿件越长越好、见报版面越大越好。因此,不少稿件动辄数千字,但内容冗余,文字拖沓,充斥着大话、空话。

固然,纸媒编辑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版面的有限和文章字数的过多之间的矛盾。但版面并不一概排斥长稿件。一篇好的稿件,立意高、有内容、有事实,符合当下的价值观,能引发读者的共鸣,那么,值得我们用大篇幅、大版面来处理。但是一般的为长而长的稿件,需要编辑“痛下毒手”,大删大砍,去枝蔓,留主干;去水分,留干货;去套话,留新意;去杂质,留精华。这样做,可使有限的版面得到充分利用,增加有效信息量。

四、稿件终须形神兼备。

日常工作中,编辑还会面对这样一些稿件:内容丰富、材料扎实,紧跟时代,但是由于作者缺乏经验,稿件的主题没有特别得以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时,需要编辑妙手,挖掘其深入内涵,找到这篇稿件的真正的骨气、精神所在,使稿件形神兼备,提升立意。这是为稿件“增骨”。

还有一些稿件,事实有了,主题有了,但是文章较为平淡、干枯,这时,又需要编辑为其“加肉”,化平淡为奇峰,变老套为新意。当然,这些工作的前提,是在不对作者的原稿思路、事实上进行修改的前提下进行的。编辑要循着作者的立意,通过对文字的增、删、挪、改,使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稿件加工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事无巨细,全需顾及,有时比自己写一篇稿件还要费事。版面编辑承担从初加工到再加工、直至定稿的全部工作,“为他人做嫁衣裳”,既是编辑工作性质之一,也是编辑的奉献精神的体现。具体而言,编辑要消除稿件中的毛病、缺陷,使之达到见报所要求的标准。

文章千古事,作为报纸这一新闻产品最直接的工作者、生产者,编辑肩负着文化的传播功能,也承担着实现报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重责任。所以,作为一名报纸编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作者单位:山西市场导报社)

猜你喜欢

版面稿件工作
我的问题③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不工作,爽飞了?
版面撷英
求果
陈道明越俎代庖
选工作
启事
考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