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开通对A股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1-11-27耿铭阳吉林大学商学院
耿铭阳 吉林大学商学院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数已超过3.79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全部贯通。已有研究认为,高铁开通带来的地域可达性提升和交易成本降低推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刘志红和王利辉,2017),同时促进了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蒋华雄等,2017)。
然而,过去基于人口红利、自然资源红利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弊端渐显,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处在经济“新常态”当下的重大挑战。因此在国家步入经济“新常态”的制度情境下,系统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探索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有助于从基础设施建设等客观环境变化方面分析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为高铁建设对资源配置效率带来的积极影响提供基于创新层面的经验证据,也有助于为政府合理规划高铁建设以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企业把握高铁开通契机提升创新水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二)核心概念界定
创新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化率。己有文献中关于创新效率的度量包括随机前沿分析以及DEA数据包络分析等。本文检验高铁开通这一外生事件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重点关注外生环境变化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转化率的作用,因此采用SFA随机前沿分析相对而言更为合适。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
1.理论意义
(1)以高铁开通为切入点,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在公司运营领域的研究范畴。自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提出以来,地理距离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受到了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制度背景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在企业创新投资领域的研究范畴。
(2)为高速铁路开通的经济结果提供了微观上关于企业创新指标的经验和证据。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入手,系统探究了高铁开通如何作用于企业创新投资,为研究高速铁路开通以后的经济后果的一些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上企业创新指标(尤其是创新效率)的经验证据。
2.实践意义
(1)为政府通过高速铁路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这一政策导致的环境变化促进了创新投资及其效率提升,有助于为政府如何合理规划高铁建设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2)为公司把握机遇、提升创新效率提供理论参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本文的研究充分探讨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公司准确把握高铁开通带来的机遇来提升创新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3.研究创新
基于微观企业视角,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思想,结合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基本理论构建了高铁开通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逻辑框架,使用DID(双重差分)计量模型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客观环境变化对微观企业行为作用的传导路径,以及对不同属性企业的作用差别,丰富了新经济地理学在公司创研层面的研究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见图1。
图1 本文的研究框架体系与技术路线简图
二、文献综述
(一)地理距离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地理距离远近决定的交易成本高低会对市场中经济主体的决策产生明显的特定影响,从而塑造了经济行为在空间中的分布(Krugman,1994):(1)距离增加会提高搜寻成本,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上升,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使交易呈现出“本地偏好”;(2)地理距离带来的文化、制度差异,也会产生道德风险,阻碍了决策后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张娟等,2017)。
(二)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企业技术创新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宏观经济都有显著的积极意义(Ciftci and Cready,2011;Hirshleiferetal.,2013;赵 武 阳 和 陈超,2011)。钟凯等(2017)从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两个角度回顾影响企业创新。本文将主要基于宏观经济与政策等外部环境要素,以及市场压力、政府干预、集团管控等公司治理机制,梳理各有关因素对企业创新的传导机理。
(三)高铁开通的经济结果
交通带来的成本变化是城市的创造者和破坏者,可重塑城市结构,拉近经济主体间的距离(Clark,1958)。Chen(2012)认为高速铁路通车加速了技术、信息、劳动力以及资本的流动,起到重组地区经济结构的作用。同时高铁开通也促进了相关城市的就业水平,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第三产业中更为明显(董艳梅和朱英明,2016)。
(四)已有研究不足
(1)已有新经济地理学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关研究更多基于地理距离等自然地理因素,少有研究交通发展等人文地理因素的经济后果,尤其缺乏高速铁路开通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
(2)己有研究主要围绕高铁开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展开,有关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较少。
三、作用机理分析
(一)地理距离与交易成本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距离引发的交易成本会对经济主体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Krugman,1994)。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遍布全国各地,随着利益相关者与上市公司之间地理距离的增加,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运输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的上升。
首先,地理距离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运输成本,尤其是公司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人员的出行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地理距离增加了上市公司以及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搜集成本。尽管通信技术降低了信息收集和传递的成本,但实地交流所获取的“软信息”仍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Loughran,2008),地理距离增加无疑提升了“软信息”获取的难度。
最后,地理距离增加了利益相关方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成本。钱雪松等(2017)发现,上市公司与子公司地理距离越远,母子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明显,因此母公司给距离较远子公司提供委托贷款的价格更高。
(二)企业创新活动的特征
1.信息约束
创新活动自身的隐秘性特征导致其面临较大的信息约束问题。首先,上市公司在进行创新活动的同时会尽力保守相应的研发信息,难以了解到同行业的研发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对于研发的信息不会完全对外公布,使得外部监管者难以充分了解详细信息(杨鸣京等,2019)。
2.人才约束
首先,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的员工有助于建立最合适的管理团队,甄别市场环境并对项目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充分调研,并在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正确把握技术环境并帮助上市公司直接进行研发活动,提高创新效率。
四、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本章提出如下两个假设:
H1-1:高铁开通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
H1-2:高铁开通不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
(一)实证模型
本章借鉴黄张凯等(2016)、龙玉等(2017)、杜兴强和彭妙薇(2017)、赵静等(2018)的研究构建DID模型来探讨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如下所示:
yy=β0+δ0du+β1d(t-1)+δ1du*d(t-1)+εit
其中:
yy表示企业创新投资效率,以每年企业正在申请中的专利数量为准;
du为个体固定效应,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对照组du=0,处理组du=1);
在本文中,(截至 2018 年)企业所在城市已开通高铁du=1,企业所在城市未开通高铁du=0;
dt为时间固定效应,政策实施变量(政策实施前du=0,政策实施后du=1);
在本文中,企业所在城市开通高铁前dt=0,企业所在城市开通高铁后du=1;
考虑到高铁开通作用存在的时滞,本文对dt做滞后一期处理。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择2010-2018年之间我国A股的上市公司创新水平为研究样本。其中高速铁路开通数据手工整理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站,其他有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同时考虑到现实情况,对样本数据本文将做如下处理:
(1)删除数据缺失样本;
(2)删除净资产为负的样本;
(3)删除金融行业样本。
(三)实证分析过程
从表1中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双重差分的系数为5.780,其对应的p值为0.000,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也就是说以99%的概率确信,高铁的开通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
表1 双重差分模型验证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高铁开通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其次,本文理清了高铁开通在创新效率方面的作用机制,证明了高铁开通在创新效率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积极意义提供了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二)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政府以及宏观政策制定者
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充分认识到高铁开通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帮助政府及政策制定者充分调动现有资源,规划产业布局,调整经济政策,创造市场潜能,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分布不均的形态。本文的研究发现高铁的开通有助于加快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各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有助于帮助实现资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重新分配。因此政府部分在规划高铁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高铁经济圈对于当地经济的溢出效应。
2.上市公司
企业应当利用高铁带来的出行时间成本的降低来加强与外部市场和环境的沟通,了解技术市场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在于正确把握先进技术以及创新项目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则是充分识别当前正在进行的创新项目的风险所在,进而选择继续投资抑或及时终止,进而提高创新效率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