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2021-11-27马党恩
马党恩
(河南达圣律师事务所,河南 南阳 473001)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和进步,早在2020 年,民法典草案就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传播和普及,并在线上线下引发了大量的分析和探讨,彼时的社会各界,已经针对民法典草案中作出的规定展开深入探究。直到2021 年,民法典颁布并正式开始施行,标志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就此告一段落,中华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有了更加突出的结晶。民法典传达着许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念,在这其中,最值得探讨的就是人民至上这一价值取向,这一理念不仅奠定着整个民法典的基调,更是体现了国家法制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维护人民权益的起始点和最终归宿。
一、分析民法典颁布的意义和价值
(一)彰显实践特色
民法典的制定本身就承接着几代人的夙愿,早在新中国成立仪式,中国民事法律的脚步便从未停歇。党和国家曾经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的工作,分别是1954 年,1962 年,1979 年和2001 年,这也给民法典的出台奠定了相应的基础。正式步入改革开放之后,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物权法等单行法律的出台,也让民事领域的法律规范体系逐步走向完备。党的十八大之后,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也获得了更高的重视和关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这项工作提上日程,摆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而且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谈话,针对法律建设作出指示,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规范,为编撰工作创造了充足的条件。并且,民法典的创设吸收并发扬了中华民族法律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建设的经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目的在于从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就是说,民法典实现了法律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对新时代面临的重要法治问题作出有力回应。例如,我国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对人格权和财产权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多样,民法典也针对这两个方面作出相应规定,而且也突出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爱护。又比如,民法典也考虑到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或者赔偿的责任,这就涉及公法领域的基本内容,从绿色原则出发,针对生态环境问题作出回应。同时,民法典也把人格权单独编撰出来,明确肯定了自然人隐私权的价值和作用,这也与隐私权在信息时代中面临的风险相对应,凸显出了人格权保护在新时期的特殊价值。
(二)展示中国特色
民法典认真分析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以人民的终身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把握了人民需求多样化且多层次的特点,不仅涉及对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更是考虑到了交易便利,生活幸福和人格尊严等多个层面,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就物权编来讲,民法典新增设居住权制度,这一制度的重点对象是弱势群体,目的是为了给予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在这里,居住权的设立遵守无偿原则,居住权人可以在合同约定或者是遗嘱的引导下,在登记过后,占有或者是使用他人的住宅,由此来满足自身的生活与精神需要。就业主权利保护来讲,民法典区分了建筑物所有权,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业主维权,公共维修资金使用,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属等等,密切贴合了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也给予业主自治权充分的尊重,为现代产权保护制度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合同编内,民法典也充分考虑到物业服务领域的突出问题,把物业服务合同作为法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物业纠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除此之外,民法典也结合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与趋势,针对电子合同并未作出规则和标准上的完善,这就可以让未来的电子交易变得更加安全便捷。除了以上这些新增的亮点之外,人格权独立成编获得的关注是最为突出的,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基本的生命权,姓名权,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权利,同时,也规定自然人享有人格尊严,以及基于人身自由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针对隐私权作出定义上的阐述,也延展了这一权利保护的范围,这就弥补了过去重物轻人的缺陷,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婚姻家庭编中,民法典设置离婚冷静期制度,这一举动对应的就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草率离婚问题。当夫妻双方提交离婚登记申请之后30 日内,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申请,这一制度出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另外,民法典也针对夫妻双方共同债务这一问题作出分析,在借鉴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明确了夫妻债务共债共签的原则,这既避免了被负债的风险,同时也维护了债权人应有的利益。就继承编来看,民法典重点考虑的是老有所养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了一份抚养协议制度,适当扩大了抚养人的外延,除了法定意义上的继承人之外,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有资格成为抚养人。与之相对应,民法典也规定了更多灵活的遗嘱形式,肯定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的效力,并针对继承人设立了宽恕制度,这就充分体现了法律对老年群体的关心和爱护。
(三)推进民事立法体系化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在民法典正式出台之前,我国民事领域的法律大多都是单行法。就内部结构来看,民法典包括总则,物权,合同等部分,体系十分完整,而各个分编又自成体系,在保持着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又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外部体系来讲,民法典的颁布也与单行法实现了有效的衔接。在此之前,由于民法典这一领域的空缺,许多重要的民事关系调整也缺乏有效的支撑和参考,不能用民事法律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大大限制了法律调整的效率和功能,反而让行政法规来填补。但行政法规代表的是公权力,所以也很有可能出现限制公民私权或者是变相扩张行政权的问题。民法典作为国家层面上的上位法,能够有效规避不同法律之间的冲突,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四)为国家与社会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切实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用心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而现代法治的核心,就在于公权力的规范以及私权利的保障。在这里,民法典不仅为政府的依法行政创造了更加明显的边界,让公权可以获得有效的约束和规则。同时,民法典作为群众的一般私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百科全书,能够在合理架构的基础上为不同类型的民事活动提供参考依据,为民事纠纷的解决提供基本遵循。另外,民法典也处理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够调节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尊重并保护个人权益的同时,也强调了公共利益的价值与地位,能够推动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并且,民法典的出台也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其自身各项制度都植根于经济这一土壤,也能够反作用于市场的发展,能够鼓励民事主体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带来更多可能性。还有,民法典的出台能够实现依法行政,推动司法的公正。民法向着法典化方向迈进之后,就拥有了资讯集中这一突出优势,无论是执法人员还是法官,只要解读民法典,就可以在其精神和规则的引导下,对民事裁判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再加上,长期的法制建设,都让新法和旧法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如果新法与旧法同时适用,那么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就必然会产生。而民法典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能够进一步凸显出法官裁判依据的统一性,法官也可以参照类似情况类似处理的基本要求。
二、分析践行民法典人民至上理念的途径
(一)凸显法律公平
法律本身就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天平,也是判断万事万物的工具,所以公平原则也贯穿于民法典发展的全过程。无论是执法人员还是司法人员,都必须要保证民事主体权利平等,义务平等,核心地位平等,还要保证民事主体参与机会的均等。同时,也必须要尊重弱势群体合法享有的居住权,需要根据其申请和登记情况,维护其对住宅的占有和使用的用益物权,保障其生活的基本需求。另外,业主权利的保护应当变得更加完善,要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要让使用建筑物的表决门槛和维修资金的表决门槛有所下降,减轻业主的负担和压力,维护区域居住秩序的稳定。再加上,疫情期间,各地区也应当进一步密切疫情防护网,物业服务企业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听从政府的安排,认真配合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或者是其他管理措施,发挥出自己的力量,积极配合相应工作,共克难关。除此之外,在面对高利贷问题的时候,也需要针对高利贷现象作出严格的调查,认真审核借款的利率是否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1]。就高空抛掷物品的治理来讲,侵权人对造成的损害负全责,公安机关应当肩负起调查责任,物业服务企业也要肩负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总的来说,民法典的贯彻和落实需要不同的社会主体,积极承担起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勇于肩负责任,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维护司法公正
公正始终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能够引领社会的风向,人民法院作为司法的核心主体,必须要把人民至上理念融入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要贯彻权利保护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树立法律的权威。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民法典坚决维护人格尊严,针对性骚扰作出严厉的定,构建了个人信息隔离墙。同时,在民法典规定见义勇为非重大过失不承担民事责任之后,群众也应当积极塑造健康向上的见义勇为风尚,免除自身的后顾之忧[2]。另外,在签订格式条款的时候,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也需要遵循公平原则,针对格式条款的使用作出解释,而且也要提醒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遵循自甘风险的原则。
(三)确保司法为民
政法战线必须要肩扛公正天平,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秩序,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和价值。人民法院在贯彻实施民法典的时候,就必须要凸显出自身的民本情怀,要保障群众各项合法权益,牢固树立法典化思维,提高自身的司法能力和水准,彰显出更加鲜明的司法态度,让那些遵守法律,维护公德的行为受到充分的鼓励,否定那些自私自利,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民法典人民至上理念的落实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但这一做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从公平的维护,公正的延伸,福祉的创造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民法典人民至上理念的贯彻方法,充分结合了民法典自身的特征,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民法典也必将会引领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