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影视作品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21-11-27柏梦桐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影视红色价值观

柏梦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一、红色影视作品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一)红色影视作品基本内涵

红色影视作品主要是指以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无数次磨难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素材,所创作和生产的相关主题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公益广告等。此类影视作品聚焦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时期光辉人物的事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近年来,《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1921》《恰同学少年》等优秀影视作品以史实为基础,找出历史与当下的共鸣,塑造出了许多立体且有温度的革命人物形象,传递了与众不同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也因此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

(二)红色影视作品的特点

1.独树一帜的艺术性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是以审美属性为基础,艺术性是第一位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讲述的是枯燥无味的教科书,学生往往不喜欢这种空洞的、口号式的说教,对革命文化的了解往往不能入心入脑,而红色影视作品是基于革命史实基础上,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给观众真实的、可信的、连贯的革命故事。用一个个凝练的画面镜头彰显了崇高的美学力量,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培养了青年一代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获得真善美的感知。同时,部分红色影视作品采用了高端制作技术如3D技术,使画面更加逼真,所塑造的革命形象也更加生动立体。将国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以红色影视作品通俗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大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被艺术人物高尚精神所打动,从而以榜样人物的道德素养为标准,在现实生活中约束自身行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与时俱进的政治性

红色影视作品主要以革命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英雄事迹为题材,以艺术的形式呈现革命先辈们为党为国为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和历史使命。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与付出,通过观影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形势,有利于唤起大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端正自身政治立场。在《觉醒年代》中就展示了鲜明的政治导向,北大的保守派们反对谈论政治,革命领袖陈独秀先生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转变了自己“二十年不谈政治”的理念,并强调一定要大谈特谈政治。让人民看到共产党人的政治是符合群众利益的政治,只有人人都来谈论政治,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这其中所传递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爱国精神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要求相符,使大学生的对国家的信心更加坚定,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更加强烈,使其将理想信念转化成为了个人行动准则。

3.潜移默化的教育性

红色影视作品的根本宗旨和使命就是向观众传递包括政治政策、人文历史、思想道德等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教育寓意。周总理曾说过“戏曲艺人在娱乐与教育人民的事业上负有重大责任”“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1]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电影虽然作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实有莫大影响”。[2]红色影视作品的教育性特点,使大学生能在自主的氛围中,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开拓人的眼界,修正自身行为。例如,主旋律影视作品《山海情》中刻画了马得福、水花、马得宝、麦苗等勤劳务实、善良淳朴的人物形象,这部电视剧扎根人民生活描绘了这群人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的全过程,深刻诠释了教育的内涵。同时,观众被剧中的扶贫必先扶志的教育观深深震撼,也让大学生明白了对比山区的教育条件如今的学习条件是多么的宝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珍惜每次学习机会,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努力。这种以红色影视作品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从中汲取红色精神营养。

二、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红色影视作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3]红色影视作品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载体,展现了不同时期中国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大义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此类主旋律作品也吸引着大学生这一代人的追捧,深深鼓舞着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例如,《觉醒年代》描述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新文化运动,不仅体现了帝国覆灭后已经通过科举获得政治身份的人群在民国初年的自傲和胆怯,还体现了已经没有机会参加科举的青年人们寻找新出路时的冲动和执着。毫无疑问,这样历史是动人的,是有温度的、是激情澎湃的、甚至是幽默活泼的。此类作品不是说教一般地讲历史,而是把真实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了学生眼前。能够引导大学生感悟伟大人物人格之魅力,将浓浓的家国情怀扎根于心中,是最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二)红色影视作品具有榜样教育的功能

习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4]榜样教育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通过红色影视作品的形式树立榜样,对同学们进行榜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向榜样人物看齐。首先,通过生动刻画影视作品里时代楷模的优秀品质,能让大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有更细致真切的了解与认识。其次,榜样人物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也会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标准规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模仿英雄人物,能够强化自身道德修养,在学校和社会树立正能量的形象。最后,榜样人物用行动说明了每个时代的人也有各自相应的追求和使命,个人理想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为社会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三)红色影视作品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培育大学生价值观

红色影视作品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代精神、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是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当前,文艺界充斥着体现商业价值观的影视剧,此类影视作品通常以流量明星作为吸引点,博人眼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题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年轻人的价值观。而红色影视作品与此不同,基于史实向观众生动还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的历史,向大众传递了中国共产党人舍我其谁、坚韧不拔、大公无私的强大精神力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历史底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红色影视作品所塑造的英雄人物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可模仿学习的榜样形象,能够引领大学生修炼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以及知识素养,进一步提升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实现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路径

(一)整合红色影视资源库,搭建红色影视教育新平台

高校应搭建红色影视教育新平台,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影视作品资源库。思政教师应明确影片选材标准,选择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影片。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该校与信院影城签署协议,联合举行了“红色光影”学堂,充分利用学院“中数信院影城”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将依托“红色光影”学堂将观影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并将观看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统计实践学时,观影结束后,布置观影影评或观后感及实践作业。红色影视课堂是课堂形式的创新和改变,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红色影视课堂既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又能更好的传承红色文化。

(二)将红色影视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影视作品是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然而思政课堂单单凭红色影视的教育效果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仅仅将一部电影或影视剧作为全部的课堂内容。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红色影视资源的教育内涵,提炼一部优秀影视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的感人片段,通过影片中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例如,观看影片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撰写影评、编排话剧、拍摄微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之入心入脑。另一方面,将影片与所讲授课程内容相融合。例如,在讲授理论知识课程时,可以引用《毛泽东》《我的法兰西岁月》《建国大业》《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经典影视著作片段,向学生们真实再现党的成长历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三)将红色影视资源融入校园文化环境

红色影视资源对构建红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影响。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曾说过“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5]高校的校园文化同时也是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的要素。例如,在党建及团建的活动中,采取播放经典红色影视作品的形式,让大学生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文化氛围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此外,学校社团活动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播放相关电影片段,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如官方微信号等,依托高校原有的红色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实际,形成一系列关于红色影视作品的介绍,让同学们在校园中也有线上的渠道可以了解到红色文化内涵,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

四、结语

随着社会思潮不断更新换代,青少年的思想也随之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关键一环,而红色影视作品作为重要载体,其所蕴含的艺术性、政治性、教育性在高校思政课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开发以及利用这一资源,挖掘红色影视更深厚的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影视红色价值观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我的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