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2021-11-27王嘉雯冯晓艳魏淑琪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红色精神

王嘉雯 冯晓艳 魏淑琪

(河南科技大学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习总书记在地方考察和重要会议中多次重温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精神,反复强调要传承好、弘扬好伟大的革命精神,并深刻指出“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1]”。红色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精神宝库,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富的精神支撑,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的光辉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永久继承和大力弘扬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力量。从人生成长的阶段来说,大学生正处于关键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待进一步塑造和养成,而红色精神是最好的营养剂,可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勇气、斗志和智慧。在当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时期,将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题。

一、红色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红色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血脉,“彰显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马克思主义智慧和人民力量[2]”,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思想结晶。在不同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社会上的先进分子、人民群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在中华民族特有的、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基础上,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精神。

红色精神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时代性。自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红色精神便随之应运而生,具有了其产生和孕育当下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意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红色精神展现出我们党在特定时代所产生的精神信仰,如“红船精神”“红岩精神”等,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前赴后继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念、坚定信仰的时代见证,再如“雷锋精神”“西迁精神”等,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敢拼敢干、艰苦奋斗中凝聚而成。二是传承性。红色精神一经诞生,便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中继承下来,激发出无穷的实践伟力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红色精神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与生命在实践中所铸就的,在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中,中国人民自发弘扬红色精神的力量,并将其镌刻进我们丰富的红色基因库中世代传承。三是实践性。任何一个红色精神的产生均是来源于实践,生动、具体且全面。它并不是单纯的精神现象,而是与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重要客观规律。以“红旗渠精神”的产生为例,正是因为30 万林州人民10 个春秋的伟大实践,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悬崖峭壁上修成1500 公里的红旗渠,才凝聚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二、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注重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夯实成长成才的社会主义底色。红色精神的主要内涵、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目标导向高度一致,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较为现实的必要性。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3]”红色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精神支撑和有力推动,是理想信念中最殷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凝聚起新时代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大学生进行红色精神的引领教育,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心,在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前途的奋斗中强化爱国情、弘扬爱国志、外化爱国行,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形成滋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的良好生态圈。

(二)社会发展对精神财富传承发展的深切呼唤

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年非凡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拼搏、不断奋斗,在属于他们的时代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全部的力量。红色精神作为人类文明历史的产物,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宝库,对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失去对历史的认可,将失去最真的信仰,而没有了信仰,社会的发展将停滞不前。传承红色精神,丰富这一宝库,将激发人民内在的战斗力、凝聚力,为社会的良性发展构筑起良好的精神家园。

(三)新时代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主观需要

面对日趋严峻的社会竞争和人才“内卷”现象,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应从最基础的层面做起,那就是夯实奋斗信念、坚定政治信仰。要想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要前提就是存有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而红色精神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对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最好的精神养料。汲取红色精神文化的营养,可以使大学生真正受到感染,引导自身提高思想境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成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用的人才。

三、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课堂教育教学讲“红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要充分把握教育教学的互动性、覆盖性,将“红色”精神文化融入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受教育、长才干。而对红色精神的传授,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充分把握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使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培育的红色精神引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以《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为例,在讲述医疗器械发展史时,可以有效地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其中,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甘愿隐姓埋名献身国防事业的老一辈科学家,感受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融合,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涵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刻苦学习的热情。

(二)课外实践培养赋“红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红色精神融入实践之中能有效地拓展精神财富的外延和内涵,有助于学生们用活红色精神,更好地成长成才。课外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特别是校园品牌文化的引导,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如开展以班级、党支部等为单位的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参观红色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深入地感受红色基因的魅力。再如河南科技大学“学‘习’者”红色精神宣讲团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致敬建党百年学习红色精神”为主题,深入基层和一线,在校内外开展红色精神理论宣讲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在课外实践培养的舞台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更加坚定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信念。

(三)网络平台阵地传“红色”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充分把握网络阵地的传播效力,使“红色”传遍网络、深入人心,能更好地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信心。守好网络阵地,发挥好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能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的全方位、多角度覆盖,使学生们登上网络见“红色”、打开手机有“红色”,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人共建的红色精神文化氛围。河南科技大学“科大小郭”网络思政工作室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融合的作用,推出“红色精神”宣讲系列微视频,以微信、微博、网站等为宣传阵地,较为有效地使红色精神大众化、普及化,为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拿出精神